回覆列表
-
1 # 軍機圖
-
2 # 攔阻著艦
因為戰鬥機不是坦克。
坦克靠履帶在地面行走主要是因為自重很大,比如99式主戰坦克重達50多噸,如果用車輪的話一旦遇到沙地、泥地等路況不好的情況容易陷進去,因為車輪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小,承受的壓力大,而履帶可以分散這個壓力,而且坦克強調越野能力和機動性,本身速度不會太快,99式最大越野速度每小時60公里左右,這個時候履帶當然是最佳選擇了。
99式主戰坦克
戰鬥機是在天上飛的,起落架只是起降的一個工具。由於速度非常快,戰鬥機起降時對跑道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求跑道地面平整,還需要跑道足夠長。這種時候採用輪式起落架當然比履帶式起落架更合理了。好比地面道路上行駛的交通工具,能用車輪為啥要用履帶呢?
YB-36安裝履帶式起落架
當然了,軍用飛機也有測試過履帶式起落架的例子。美國50年代初曾在一架B-36轟炸機的原型機上測試過履帶式起落架,目的是為了降低重型飛機對跑道的要求。B-36是有史以來翼展最大的軍用飛機(70米),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可達186噸。不過最終造出來的履帶式起落架重量接近2噸,而且因為摩擦力增加使得滑跑距離也大大增加,對跑道的要求反而更高了!
笨重的履帶式起落架
履帶式起落架太過笨重,結構複雜,造價昂貴,難以量產,摩擦力大,體積太大、所需的起落架艙還得專門設計,佔據了多餘的機身空間......戰鬥機當然不能採用這種奇怪的履帶式起落架了。
因為履帶式起落架的實際使用效果並不佳,所以在試用一段時間之後,它們就被棄用了,目前除了極地考察的極個別機型使用履帶式起落架之外,其他飛機都使用常規的輪式起落架或滑橇式起落架。
現代履帶式起落架最早應用於軍用飛行器是在上世紀40-50年代,為使航空器能在鬆軟泥濘的地面起降,美軍曾試驗過在P-40、XB-36、B-50等機型上試驗過履帶式起落架,試驗表明,履帶式起落架在重型飛機上的作用要比輕型飛機上更為顯著一些,所以在P-40戰鬥機之後,美軍就沒有在戰鬥機上試驗履帶式起落架了。
在50年代之後,美軍相繼在C-130、C-17、波音747等大型飛機上進行過履帶式起落架的試驗,由於更大的接觸面積,履帶式起落架對地面的壓強要比輪式起落架小,裝備履帶式起落架的飛機,即使是重量接近180餘噸的XB-36戰略轟炸機這樣的超大型飛機也可在承載能力較差的地基上順利起降,但對小型飛機而言,這樣做的意義沒有那麼大了。
此外,履帶式起落架本身的結構重量就比橡膠輪胎起落架大很多,另外它佔用的機身內部空間也較大,而它帶來的實用性遠遠沒有超過其自身弊端,因此上世紀50年代之後各國就相繼停止了對履帶式起落架的探索,我們也就鮮有機會能見到裝備履帶式起落架的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