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才思敏捷藝術家nc

    (一)梁啟超的《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共同構成了“新史學”思潮的開端。1901年梁啟超發表《中國史敘論》、1902年發表《新史學》,提出舊史學有四弊、二病、三惡果,必須進行“史界革命”,建立“新史學”。

    (二)王國維以甲骨文為主要資料,以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與紙上之材料相互印證的二重證據法為主要方法,完成了其以《古史新證》為代表的建設工作。

    (三)胡適則力倡科學觀念,以實驗主義為思想武器,主張學術研究要“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與陳獨秀、丁文江等人一起倡導科學思潮。

    (四)1923年顧頡剛在《努力》週刊的副刊《讀書雜誌》上發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提出了“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說,打破了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至當時的古史體系,又掀起一股疑古思潮。

    (五)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以傅斯年為核心,以陳寅恪、趙元任、李濟、徐中舒等人為骨幹,形成了一個研究集體。以“史學即是史料學”為中心命題,主張以史料為核心,利用現代科學的手段,建設近代科學的歷史學。 另外還有重視史觀建設的史學家,如張蔭麟、朱謙之、常乃德、雷海宗等,他們或主張歷史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或主張生機史觀,或主張生物史觀,或以文化形態史觀相砥礪,對歷史學的意義和社會作用多有闡發,對新史學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資料

    簡答題

    試述20世紀初的新史學思潮。

    答案:

    (一)梁啟超的《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共同構成了“新史學”思潮的開端。1901年梁啟超發表《中國史敘論》、1902年發表《新史學》,提出舊史學有四弊、二病、三惡果,必須進行“史界革命”,建立“新史學”。

    (二)王國維以甲骨文為主要資料,以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與紙上之材料相互印證的二重證據法為主要方法,完成了其以《古史新證》為代表的建設工作。

    (三)胡適則力倡科學觀念,以實驗主義為思想武器,主張學術研究要“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與陳獨秀、丁文江等人一起倡導科學思潮。

    (四)1923年顧頡剛在《努力》週刊的副刊《讀書雜誌》上發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提出了“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說,打破了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至當時的古史體系,又掀起一股疑古思潮。

    (五)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以傅斯年為核心,以陳寅恪、趙元任、李濟、徐中舒等人為骨幹,形成了一個研究集體。以“史學即是史料學”為中心命題,主張以史料為核心,利用現代科學的手段,建設近代科學的歷史學。 另外還有重視史觀建設的史學家,如張蔭麟、朱謙之、常乃德、雷海宗等,他們或主張歷史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或主張生機史觀,或主張生物史觀,或以文化形態史觀相砥礪,對歷史學的意義和社會作用多有闡發,對新史學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簡答題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上半期中國主要史學思潮

    史學思潮 ,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觀點

    “新史學”,梁啟超,《新史學》,“歷史者,敘述人群進化之現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

    新歷史考證學,王國維,《古史新證》,“二重證據法”:以“地下之新材料”印證“紙上之材料”。

    胡適,《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中國舊有的學術,只有清代的‘樸學’(考據學)確有‘科學’的精神。”

    唯物主義史學,李大釗,《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凡一時代,經濟上若發生了變動,思想上也必發生變動。換句話說,就是經濟變動是思想變動的重要原因。”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談‘國故’的夫子們……沒有辯證唯物論的觀念,連‘國故’都不好讓你輕談。”

    提取材料資訊,擬定一個論題,並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

    答案:

    論題:20上半期中國主要史學思潮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進步。

    論述:(1)甲午戰爭後,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透過溫和改良,結束封建君主專制,實行君主立憲的民主制度,開展了維新變法運動。維新變法引發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進了華人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梁啟超的“新史學”強調公理公例即是這一意識的反映。

    (2)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批判封建思想,倡導“民主、科學”,宣傳資本主義的民主觀念和科學精神,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胡適強調治學的“科學”精神,即反映了這一時期新思想的主流。

    綜上,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近代中國先進人士救亡圖存的探索活動也推動了史學新思潮的湧動。

    簡答

    試述20世紀西方史學思潮的主要內容。(列舉)

    參考答案:

    (1)法國年鑑學派,其核心觀念包括歷史客體建構理論、“問題史學”以及時限的辯證法與總體歷史。

    (2)歷史人類學。“歷史人類學”是在一種方法論的意義上提出來的,它並不意味著一個特定的研究範圍或某種特定的研究物件。從人類學角度提出“歷史人類學”的學者中,影響最大者當屬薩林斯,其核心是“文化界定歷史”。從歷史學角度提出的 “歷史人類學”,目的是透過歷史人類學的研究更好地認識人們的歷史,其最具代表性者為法國年鑑學派,延續了總體史學的理想。

    (3)全球史。強調把整個世界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從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把研究重點放在對人類歷史程序有重大影響的歷史運動、歷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上。

    (4)環境史。著重探討自然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歷史上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還研究以自然為中介的各種社會關係。環境史理論的核心內容是回答人與環境關係變化的因果律。環境史研究需要歷史學與諸多學科的合作。

    (5)歷史哲學。包括思辨的歷史哲學與批判的歷史哲學,前者關心的問題是發現整個歷史過程的意義和目的,後者探討的是歷史認識論問題。二戰後,思辨的歷史哲學已經走向衰落,批判的歷史哲學進入繁榮期。20世紀60年代之後,批判的歷史哲學以歷史敘述問題為中心經歷了語言學的轉向。

    (6)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後現代主義主張多元、多變、多維、多樣、懷疑、去中心、去本質,否認整體性、統一性。相應地,在後現代主義看來,揭示歷史規律、歷史發展有一個目的、獲取歷史真相、歷史發展的主導因素等等都是不可能的。也有學者認為,發展了一整套歷史敘述歷史理論的美國曆史哲學家海登•懷特可以說是後現代主義在史學理論領域的代言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奧迪q5便宜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