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負就是一種自信。只不過有些人的自負是有底氣(有貨真價實的東西)的自信,有些人的自負是虛假(掩飾自卑的一種防禦)的自信。
在我們的概念中,自負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個性態度,在我們映象中,自負的人是那種超級自信的人,戲說是那種有點成績就翹尾巴,半罐水響叮噹的人。這本身帶有貶義或嘲諷。若真正有優勢有本事而自負的人,恰是含而不露,其自信是內隱自尊是內涵的。我們關注的是神經症性自負所帶來的強迫現象——欲罷不能的痛苦。它是一種無法做到自己應該做到的那樣完美的痛苦。形象說,他們之所以苦苦求索,是因有實現理想自我的強大自信和美麗幻想。不過是在想像的優勢基礎上產生的自信感。
26歲的小軍,三年來陷入失眠痛苦。他上大學開始被強迫思維“動物有思想嗎”“人什麼時候開始有思想”所糾纏,畢業後強迫思維在不知不覺中緩解了。之後又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面對戀愛兩年的女友不知該不該分手?他認為女孩很好,就是太滿足現狀不求上進,所以既捨不得她又不滿意她。工作呢,靠關係先後找了三家單位,都因不適合自己,人際環境不好而辭掉。他述說要辭的理由很充分很具體,說起需要找什麼樣的工作,能找什麼樣的工作時也是很充分很有道理。他所抱的理想工作是企業管理(老闆),律師,認為只有這些工作才是自己願意做和喜歡做的,也堅信自己肯定能實現其中的一項。可現實不盡人意,雄心屢屢挫敗。
他想繼續為理想奮鬥,已知有太多侷限而達不到,耗時又耗力,若要接受平凡工作,他又覺得枯燥無味和痛苦,自尊受屈而做不長久。目前日常事也令他為難:到底去見不見某老師?是否參加女友的同學聚會?是否聽從父母的(父母勸他回家鄉教書)?是單獨租房還是合租房住?是自己煮飯還是吃館子?這些撲面而來的麻煩使他在兩難中掙扎。他非常惱怒,開始埋怨父母從小對他的希望太高,抱怨自己懷抱理想又這麼努力,命運卻對他如此不公!他真像“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怎麼做人都不是”的飽受煎熬的苦命人。
人的自負受傷後,一般的反應是屈辱和自恨。小軍的羞辱感很強烈,為洗刷自負受傷的屈辱,他竭力挽救自尊,挽救曾有的榮譽失落。這樣,他內心的理想自我會越來越強大,越看不清和不顧現實的侷限,他在努力尋求自我理想過程中難免觸礁,自負會一而再地受傷,也等於一而再地感覺自卑和自恨。可在他的意識裡,追求理想是好的、應該的,努力進取也是對的、必須的,從小他就相信努力終會實現理想。正是這份信念,使他陷入無情的邏輯推理,迫使他按自我理想要求自己,必須成為他應該成為的佼佼者。不幸,如影隨形的是努力沒回報的憤恨,以及持續掙扎必然陷入“強迫進行”“強迫放棄”的痛苦迴圈。
如小軍一樣受自負強迫的人,減輕痛苦的根本辦法,是要培養一種自主信念和自主個性。當然這首先需要做到:認識真正強迫自己的並非是強迫思維或失眠,而是過分追求榮譽、成功的自負,及自負遭挫敗的怨恨;認識自負的虛幻,識別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成長現實檢驗能力;認識要實現自我理想,目前需要那些條件?是否具備?如不具備,是否有能力創造條件? 能否接受個性侷限,以及侷限所致的失敗?能否接受平凡、走進現實,這些都是修復自負創傷的關鍵。
自負就是一種自信。只不過有些人的自負是有底氣(有貨真價實的東西)的自信,有些人的自負是虛假(掩飾自卑的一種防禦)的自信。
在我們的概念中,自負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個性態度,在我們映象中,自負的人是那種超級自信的人,戲說是那種有點成績就翹尾巴,半罐水響叮噹的人。這本身帶有貶義或嘲諷。若真正有優勢有本事而自負的人,恰是含而不露,其自信是內隱自尊是內涵的。我們關注的是神經症性自負所帶來的強迫現象——欲罷不能的痛苦。它是一種無法做到自己應該做到的那樣完美的痛苦。形象說,他們之所以苦苦求索,是因有實現理想自我的強大自信和美麗幻想。不過是在想像的優勢基礎上產生的自信感。
26歲的小軍,三年來陷入失眠痛苦。他上大學開始被強迫思維“動物有思想嗎”“人什麼時候開始有思想”所糾纏,畢業後強迫思維在不知不覺中緩解了。之後又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面對戀愛兩年的女友不知該不該分手?他認為女孩很好,就是太滿足現狀不求上進,所以既捨不得她又不滿意她。工作呢,靠關係先後找了三家單位,都因不適合自己,人際環境不好而辭掉。他述說要辭的理由很充分很具體,說起需要找什麼樣的工作,能找什麼樣的工作時也是很充分很有道理。他所抱的理想工作是企業管理(老闆),律師,認為只有這些工作才是自己願意做和喜歡做的,也堅信自己肯定能實現其中的一項。可現實不盡人意,雄心屢屢挫敗。
他想繼續為理想奮鬥,已知有太多侷限而達不到,耗時又耗力,若要接受平凡工作,他又覺得枯燥無味和痛苦,自尊受屈而做不長久。目前日常事也令他為難:到底去見不見某老師?是否參加女友的同學聚會?是否聽從父母的(父母勸他回家鄉教書)?是單獨租房還是合租房住?是自己煮飯還是吃館子?這些撲面而來的麻煩使他在兩難中掙扎。他非常惱怒,開始埋怨父母從小對他的希望太高,抱怨自己懷抱理想又這麼努力,命運卻對他如此不公!他真像“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怎麼做人都不是”的飽受煎熬的苦命人。
人的自負受傷後,一般的反應是屈辱和自恨。小軍的羞辱感很強烈,為洗刷自負受傷的屈辱,他竭力挽救自尊,挽救曾有的榮譽失落。這樣,他內心的理想自我會越來越強大,越看不清和不顧現實的侷限,他在努力尋求自我理想過程中難免觸礁,自負會一而再地受傷,也等於一而再地感覺自卑和自恨。可在他的意識裡,追求理想是好的、應該的,努力進取也是對的、必須的,從小他就相信努力終會實現理想。正是這份信念,使他陷入無情的邏輯推理,迫使他按自我理想要求自己,必須成為他應該成為的佼佼者。不幸,如影隨形的是努力沒回報的憤恨,以及持續掙扎必然陷入“強迫進行”“強迫放棄”的痛苦迴圈。
如小軍一樣受自負強迫的人,減輕痛苦的根本辦法,是要培養一種自主信念和自主個性。當然這首先需要做到:認識真正強迫自己的並非是強迫思維或失眠,而是過分追求榮譽、成功的自負,及自負遭挫敗的怨恨;認識自負的虛幻,識別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成長現實檢驗能力;認識要實現自我理想,目前需要那些條件?是否具備?如不具備,是否有能力創造條件? 能否接受個性侷限,以及侷限所致的失敗?能否接受平凡、走進現實,這些都是修復自負創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