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肥貓侃侃

    個人覺得滿清能擊敗明朝入主中原除了自身軍事力量強大之外還與明朝末年羸弱的境況有關。不過從歷史角度看,幾乎每一個即將滅亡的朝代到最後基本都有這些情況,下面分析一下具體原因吧,其中包括以下幾點:

    1. 內憂外患。明朝晚期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社會動盪不安,同時還遭受外族侵略,特別是清朝的崛起,使得明朝無力抵禦外敵。而滿族有著較為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秩序,軍事力量雄厚,有能力和信心鎮壓叛亂,掌控舊中國。

    2. 優秀的軍事統帥。清初有許多優秀的統帥,如努爾哈赤、皇太極、徐光啟等人,他們不僅有著過硬的軍事素質,還有深厚的政治背景和領導才能,在政治和軍事上統一了滿族,使其成為一個戰鬥力強大、有序穩定的政治實體。

    3. 強大的旗人軍隊。清初滿洲八旗軍隊規模不斷擴大,其中蒙古、滿洲、漢軍等不同族裔的軍隊相互融合,強化了戰鬥力和戰略地位。同時,好的發展策略和軍事政策,使得滿洲八旗獲得了比較穩定的發展和變革。

    4. 中原居民乏味和產業能力乏力,農業和手工業一落千丈。清軍侵入後,掠奪田地,殺戮百姓,破壞當地的經濟和文化,使得中原社會失去了積蓄和自給自足的能力,導致滿清統治的長期性。

    滿清能夠入主中原,主要是因為其政治和軍事優勢、旗人軍隊強大,以及明朝內憂外患的不利局面,使得滿清得以在中原地區建立起強大的政治和軍事統治,最終奪取了中原地區的統治權。

  • 2 # 幸福光束c0

    古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然而很多人把這句話當做千古不變的至理名言,有人卻當做徹底的偽命題。

    而當我們仔細審視滿清入關這段歷史,為何區區10餘萬軍隊,能夠打敗李自成、覆滅南明,或許才真的理解什麼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

    一、清政府入關

    1644年,在多爾袞的率領下,清軍剛剛在山海關打敗李自成軍的時候,他們還是一個只擁有十數萬軍隊和東北+北京的地方政權。然而,短短20年不到,1662年,整個東亞,幾乎已經沒有他們的對手了。

    顧城先生在《南明史》的開端,回顧了1644年前後的一些歷史細節:

    當李自成滅掉大明帝國的時候,建整個官紳鄉紳群體,並沒有為故國嚎啕大哭,反而很多人歡呼雀躍,踴躍地想要再李自成的大順新朝中謀一個更好的職位。

    然而,李自成沒有轉變過來心態,在他的眼裡,起義不只是推翻大明帝國,還有那些可惡的官紳群體。因此李自成對他們並不友好,因此很快,追賬助餉讓官紳群體們中的一部分人,收起了他們對於李自成的友好,開始抵制這個新政權。

    不久,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匆匆撤回了陝西。而新入主的滿清帝國,作為蠻夷入主,加上之前對李自成那段不友好的經歷,官紳群體並不待見這個新政權。

    然而,滿清政府很懂得包裝自己。

    多爾袞首先為崇禎帝發喪,還為其諡號思宗。然後在官方輿論中,他將自己包裝成明帝國的繼承者,做出一副要為明帝國報仇的樣子,而物件就是那些推翻明帝國的逆賊,比如李自成。要知道,在這之前,他們在關外和明帝國打了幾十年,而南邊還存在著一個“明帝國”。

    而滿清政府的這一舉動,瞬間將自己從官紳的敵對面變成了友好面,既然是帝國的繼承者,那自然也會對帝國的臣民負責,而不是隻會燒殺搶掠。

    同時,滿清政府也很懂得分配利益。

    只要前明官紳來投,多爾袞幾乎都是平級或者升級錄用,不管是閹黨、還是東林黨,亦或是曾經投靠大順的官吏。滿清毫不吝嗇官爵,甚至於升官到讓這些投降的人都受寵若驚,自請降官,比如馮銓。相比於李自成的“追贓助餉”和南明對投靠過李自成的人區別對待,滿清的這一寬大顯然贏得了更多人的青睞。

    多爾袞對於士紳群體的利益也是保護和拉攏的。他們宣佈承認在農民起義以前,那些利益擁有人的合法性。滿清政府還停徵了明末的不合理賦稅,比如練餉、遼餉和剿餉,然後恢復正常的賦稅制度。

    不僅如此,他們還放寬甚至暫停了引起漢族士大夫反感的“剃髮易服”政策。

    總之,剛剛入關的多爾袞竭力把滿清政府塑造成官紳鄉紳等帝國臣民的保護者、大明帝國的合法繼承者,以及代明帝國討平農民起義的復仇者。

    二、滿清得到的“民心”

    滿清帝國很快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民心”,或者準確的說,得到了“士心”。

    在李自成退往陝西的時候,那些原本擁護明政府、和對大順保持戒心的官紳士紳們,開始躁動起來,他們組織軍隊,趕跑當地大順政權的官吏,以為能夠重新恢復保護他們利益的大明帝國。

    然而,當他們發現佔據北京的是原來據有關外的滿清政府時,他們不明白滿清政府的態度,不知道該投靠誰。這其中,還包括大量已經投降大順前明官員,因為李自成的兵敗而猶豫。

    這時候,滿清政府之前做的一系列工作開始顯現它的威力。

    一方面,已經投降並受到優待的漢族士大夫中,湧現出一批站在滿清政府的角度做工作的人,這其中不乏有名望的人,比如明恭順侯吳惟英之弟吳惟華。這些人充當滿清收買“民心”的先鋒,幫助滿清讓很多地方的官紳群體黑轉粉,迅速投入到蠻輕的懷抱中。

    另一方面,滿清的升級錄用影響到清與大順邊界地區的很多實權人物,特別是手握軍權的前明官吏,比如大同總兵姜瓖、曾經敗於山海關的唐通。這樣,幾乎兵不血刃,滿清就得到了山西和陝西的大部分疆土。從地形上看,山西之地,俯瞰關中威懾中原,則意味著滿清已經打開了入主中原的戰略優勢。

    而這時候,不過是1644年底而已。

    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正含義

    為何入關的滿清比李自成和大明更受到擁護?“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這樣的嗎?

    在揭曉謎底之前,我們先讀一個故事:

    於是,張信反而將這一情報報告給了朱棣。最終朱棣下定決心起兵靖難,最終取得成功。實際上,如果張信攻打朱棣,朱棣幾乎等於是甕中之鱉、困淵之龍。然而,輿論最終讓朱棣逃過一劫。

    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並不是一個偽命題,但是,如何得民心、得哪一部分的民心,這就很關鍵了。

    在滅秦的過程中,劉邦因為“約法三章”和“不欲費民”而得到了關中百姓的擁護,在以後的楚漢戰爭中,三秦和蜀中為劉邦送來了源源不斷的軍隊和糧草,這才導致了劉邦屢敗而不倒,這也是所謂“得民心”。然而我們注意到,他約法三章時“召關中諸縣父老豪傑”。無獨有偶,最完美的皇帝劉秀在自行度田的時候,受到豪門大族的阻撓並沒有徹底實行下去,但是劉秀依然對他的部下們非常仁慈,而社會也保持安定繁榮,看起來一片祥和。相反的例子是朱元璋,他是想從百姓的角度實施一些惠政的,然而卻成了士大夫眼中的暴君(在他大量屠殺功臣之前就有了這個稱號)。

    因此,這個擴大版計程車大夫群體,才是“民心”的中堅力量。他們反對,就會像百姓傳達不好的訊息,而“民心”就失去了;他們擁護,百姓也就擁護了,“民心”就得了。就像現在那些論壇上發帖的人。

    因此,準確的說,這句話應該叫做“得士心者得天下”。而滿清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得以打敗李自成,入主中原。

    順便提一句,滿清非常懂得“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因此,雖然接受了漢人官吏和士大夫的投降,但滿清的軍政權力一直握在滿洲愛新覺羅氏的手中。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旦滿清站穩腳跟,就開始推行他的剃髮易服,來強調自己的統治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職寶媽帶孩子,不能上班,伸手要錢的日子,好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