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恪貝勒載瀛,是惇王府的大宗,惇恪親王綿愷之孫,惇勤親王奕誴第四子。這個身份是宗法上的,是因為惇勤親王奕誴是惇恪親王綿愷的承繼子。而血緣上,惇勤親王奕誴原本是宣宗道光帝的兒子,所以載瀛也就是宣宗道光帝的孫子。只不過後來因為奕誴的過繼,導致了載瀛成了宣宗道光帝的侄孫。
惇勤親王一共有八子,第一子載濂、第二子載漪、第四子載瀛,都是側福晉赫舍里氏貴文之女所出,第三子載瀾是庶福晉趙佳氏都赫額依之女所出,第五子載津是庶福晉王佳氏全祥之女所出,後面的第六子載泩、第七子載浵、第八子載灝都夭折。所以真正長大的只有五兄弟。五兄弟中,五位兄弟之中沒有嫡出的,所以長子載濂以庶居長,是大宗的地位,載漪出繼給瑞王一支,載瀾雖然和載濂和載漪不同母,但是和載漪同年所出,關係很親密。所以五兄弟裡前三位,是比較“抱團”的。與之相比,載瀛作為側福晉赫舍里氏所出的幼子,既跟長兄和次兄有關係,但是政治上又疏遠,下雖然與庶出的五弟載津不是同母,卻是同年,所以載瀛的出身,就是不上不下。說不上,是因為他雖然等於事實上的嫡出,但是上面有兩位同母兄,一般情況下都輪不到他。說不下,因為他好歹是近派宗支,又是事實上的嫡出,和載津那種毫無希望的不一樣。
載瀛出身惇王府,屬於仁宗一脈宗室,是近派宗支“二系八家”之一,其特點就是距離皇統很近,有繼承皇統的資格。但是因為他的身份不上不下,所以原本他只是近派宗支一個很不起眼的庶流。這也對他的性格有影響。我們看下他襲爵前的履歷:
載瀛。咸豐九年出生。光緒二年賞給委散秩大臣,開始當差。光緒十五年四月考封二等鎮國將軍。光緒二十年正月賞加不入八分輔國公銜。光緒二十二年五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光緒二十三年八月署理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光緒二十四年補授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值年旗大臣。光緒二十五年三月管理小五處,七月右翼監督、九月正藍旗護軍統領、十月紫禁城值年大臣、十二月鑲黃旗護軍統領。光緒二十六年右翼前鋒統領、左翼總兵。
《實錄》中,曾經提到過載瀛實心辦事,大概載瀛是個比較內向,做事穩健,卻不被重用的人。其所擔任的職務,基本都屬於閒差,例行公事而已。
而他的轉折在光緒二十六年。這一年,他的長兄、次兄、三兄,均因義和團的問題革爵,只有他比較穩健,沒有參與其中。而這時,他的五弟載津已經去世,所以惇王府一支的爵位,就“毫無疑問”的落到了載瀛的身上。就這樣,本身就應該以鎮國將軍之身終老的庶流載瀛,一下子變成了大宗貝勒。
成為大宗之後,載瀛受命為御前行走,光緒二十九年任內大臣、右翼近支頭族族長、正藍旗漢軍都統。光緒三十一年六月派出東陵守護大臣,宣統元年兼任馬蘭鎮總兵,宣統二年回京任鑲黃旗漢軍都統。清代退位之後,民國六年,任左宗人、升右宗正。民國十九年閏六月二十四日卯時卒,年七十二歲,諡號恭恪。
可以看出,載瀛一直做得都是閒職。這其實是對惇王府的一種懲罰,即是因為其幾位兄長的緣故,多少對載瀛有所波及,所以他在政治上必然不受重用。
私生活方面,載瀛的嫡妻沙濟富察氏,出身鑲黃旗滿洲沙濟富察氏,是一等公李榮保的後代,其父侍郎聯康,是李榮保的玄孫。以載瀛的身份而言,這位嫡妻的門第也是相當不錯的。另外,載瀛的性格比較內斂,其府的風格便以“穩”著稱,故而後代很多書畫上的造詣也是以“穩”、“練”著稱。還有,載瀛襲爵之後,和長兄、次兄、三兄的關係並不是很融洽。
恭恪貝勒載瀛,是惇王府的大宗,惇恪親王綿愷之孫,惇勤親王奕誴第四子。這個身份是宗法上的,是因為惇勤親王奕誴是惇恪親王綿愷的承繼子。而血緣上,惇勤親王奕誴原本是宣宗道光帝的兒子,所以載瀛也就是宣宗道光帝的孫子。只不過後來因為奕誴的過繼,導致了載瀛成了宣宗道光帝的侄孫。
惇勤親王一共有八子,第一子載濂、第二子載漪、第四子載瀛,都是側福晉赫舍里氏貴文之女所出,第三子載瀾是庶福晉趙佳氏都赫額依之女所出,第五子載津是庶福晉王佳氏全祥之女所出,後面的第六子載泩、第七子載浵、第八子載灝都夭折。所以真正長大的只有五兄弟。五兄弟中,五位兄弟之中沒有嫡出的,所以長子載濂以庶居長,是大宗的地位,載漪出繼給瑞王一支,載瀾雖然和載濂和載漪不同母,但是和載漪同年所出,關係很親密。所以五兄弟裡前三位,是比較“抱團”的。與之相比,載瀛作為側福晉赫舍里氏所出的幼子,既跟長兄和次兄有關係,但是政治上又疏遠,下雖然與庶出的五弟載津不是同母,卻是同年,所以載瀛的出身,就是不上不下。說不上,是因為他雖然等於事實上的嫡出,但是上面有兩位同母兄,一般情況下都輪不到他。說不下,因為他好歹是近派宗支,又是事實上的嫡出,和載津那種毫無希望的不一樣。
載瀛出身惇王府,屬於仁宗一脈宗室,是近派宗支“二系八家”之一,其特點就是距離皇統很近,有繼承皇統的資格。但是因為他的身份不上不下,所以原本他只是近派宗支一個很不起眼的庶流。這也對他的性格有影響。我們看下他襲爵前的履歷:
載瀛。咸豐九年出生。光緒二年賞給委散秩大臣,開始當差。光緒十五年四月考封二等鎮國將軍。光緒二十年正月賞加不入八分輔國公銜。光緒二十二年五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光緒二十三年八月署理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光緒二十四年補授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值年旗大臣。光緒二十五年三月管理小五處,七月右翼監督、九月正藍旗護軍統領、十月紫禁城值年大臣、十二月鑲黃旗護軍統領。光緒二十六年右翼前鋒統領、左翼總兵。
《實錄》中,曾經提到過載瀛實心辦事,大概載瀛是個比較內向,做事穩健,卻不被重用的人。其所擔任的職務,基本都屬於閒差,例行公事而已。
而他的轉折在光緒二十六年。這一年,他的長兄、次兄、三兄,均因義和團的問題革爵,只有他比較穩健,沒有參與其中。而這時,他的五弟載津已經去世,所以惇王府一支的爵位,就“毫無疑問”的落到了載瀛的身上。就這樣,本身就應該以鎮國將軍之身終老的庶流載瀛,一下子變成了大宗貝勒。
成為大宗之後,載瀛受命為御前行走,光緒二十九年任內大臣、右翼近支頭族族長、正藍旗漢軍都統。光緒三十一年六月派出東陵守護大臣,宣統元年兼任馬蘭鎮總兵,宣統二年回京任鑲黃旗漢軍都統。清代退位之後,民國六年,任左宗人、升右宗正。民國十九年閏六月二十四日卯時卒,年七十二歲,諡號恭恪。
可以看出,載瀛一直做得都是閒職。這其實是對惇王府的一種懲罰,即是因為其幾位兄長的緣故,多少對載瀛有所波及,所以他在政治上必然不受重用。
私生活方面,載瀛的嫡妻沙濟富察氏,出身鑲黃旗滿洲沙濟富察氏,是一等公李榮保的後代,其父侍郎聯康,是李榮保的玄孫。以載瀛的身份而言,這位嫡妻的門第也是相當不錯的。另外,載瀛的性格比較內斂,其府的風格便以“穩”著稱,故而後代很多書畫上的造詣也是以“穩”、“練”著稱。還有,載瀛襲爵之後,和長兄、次兄、三兄的關係並不是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