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月明1220
-
2 # 太原大獅子
我的看法是:
第一、兩代人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不一樣,如果住的不和諧,最好分開住。年輕人搬出來,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環境;前提是:不能讓老人搬出自己的家!自己的兒子或者女兒必須每天抽時間過去照管。
這是上策;
第二、如果條件不允許,兩家人不能分開,那就是多聽老人的,如果吃不舒服可以出來吃,待不舒服可以出來逛街,避免爭執、避免動氣,忍耐等有條件再搬出來。
這是中策;
第三、如果確實沒法接納這個家庭,還沒有條件過自己的家庭生活,老公或者老婆也不能理解,也起不到作用,那對不起了,先回孃家或者分居一段時間看看,能過就過,不能過就算了。
這是下策!
-
3 # 阿尚青子自由寫作人
老人多管閒事,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吵,家無寧日,這樣的家庭並不少。
原因是什麼?能吵起來因為彼此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同一個層面上,並且老要說服對方,但凡一方認知高些,就會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吵架。
老人老了,觀點落伍,素質不見得高到哪裡,所以免不了嘮嘮叨叨。
最噁心的結果就是男的在家裡兩頭受氣,家庭不和,心情不好,工作受影響,嚴重者甚至有生不如死之感。
但解決問題,最主要的主動方還在男人這裡。
首先分析老人管閒事的原因,
1、如果老人純屬嘴碎,那就想法附近買房子,距離老人有些距離。但生活上照顧他不受影響。
2、如果是年輕人衛生方面、家庭佈置方面不當,那麼應該主動改掉。
3、如果是針對子女教育有分歧。
那也只好讓孩子距離老人遠些,因為有代溝,教育分歧對孩子成長不利。
4、如果是結婚時候遺留的歷史問題,那就麻煩大了。
還應該讓老人有新的認識,如果老人扭不轉彎,那隻好裝聾作啞,久而久之,他也不可能再多嘮叨了。
總而言之,能吵起來,大多因為雙方的不理解,少數屬於一方的糊塗或者心胸不開朗、目光短暫。當然也有老人就那德行,沒事兒找事兒,猛刷存在感的。
所以,還是多勸勸媳婦兒,否則就和老人離開些距離,哪怕租房子住呢。畢竟天天吵,誰的心情也好不到哪裡。
作者阿尚青子
-
4 # 暖陽nwj
人只用兩三年學說話,卻要用以後幾十年學閉嘴!學閉嘴很重要!
尤其老年人與年輕人在觀念、飲食習慣、審美、作息等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要不怎叫“代溝”呢?!三年一代溝是有其道理的。尤其是當今的時代,發展太快,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了。
咱就光幹不說話,甚至光吃不說話。管好自己就行了,其他的該放手就放手,何樂而不為呢?
有一句“人微言輕”。要是咱老的有地位,說話有分量還好,人家也許會聽。要是沒那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兒了。
自己把自己照顧好,其他的交給年輕的,讓他們鍛鍊去!裝瞎裝聾裝啞,也許是我們普通老年人的法寶。
-
5 # 無拘無束的莉尼
管的多了就容易是非多。尤其是老人總用自己的生活習慣要求晚輩效仿,那就更麻煩了。我老父親活著的時候,我回去早上起晚點都不行,總是罵我,我那時很生氣,根本不想回去捱罵。那時候家裡的矛盾多。這說明老人管多了確實是有問題。
回覆列表
中國的父母,永遠都感覺不到兒女長大。兒子找了媳婦,仍把他們當小孩看,為他們操心,事事要管。婆媳關係不好,大多緣於婆婆管得太多,媳婦沒有存在感,婆媳關係焉能和睦?婆婆心是好的,卻得不到好報,還覺得冤曲。其實,只要你該放下的放下,尊重媳婦,給媳婦用武之地,媳婦得到尊重,吃了苦受了累還敬重你,不信試試。
當今時代,吃喝已問題不大,不會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百姓缺衣少食,婆媳常常會因家產分配而鬧矛盾,兒媳常常會因衣食等問題、會因贍養問題與公婆產生矛盾。如今只要婆婆擺正心態,該“退居二線”心甘情願退居二線,該“退休”就心甘情願退休,安心養老,想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不再幹涉兒子兒媳,一般情況下,兒媳不會因為生活等問題與公婆鬧矛盾。
華人老以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榮,並作為自勵,其實是阻礙了下一輩健康成長,這個觀念該改一改了!
諸葛亮“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的工作方式,不僅將自己害死,也讓後來中國的官僚學會了該管的管,不該管的也管,事無鉅細,無所不管。孔明不明,明是假的,不明是真!
諸葛晚年大權統纜,無視主人劉禪的存在,不能放手劉禪,讓他得到磨礪,還親率大軍,窮兵黷武,自己一敗塗地不說,還讓主人落得個“無用阿斗”的千古美名。明面是忠,其實是貪戀權位,其實是對主人不忠,是葬送蜀漢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