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c項羽
-
2 # 畫蝦仁
電影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每個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電影所要表達的核心價值觀是不同的。
可以這樣說現在的絕大部分電影如果放在過去,百分之一萬是行不通的,因為過去的環境沒有現在影視劇的生存空間。
1962版的《甲午風雲》同樣是年代核心價值觀體現的一個產物,細心去看它主要要表達的核心是清的腐敗無能,主角的無力。其它一切都圍繞著這個核心設定的,電影中劉步蟾的形象剛好對上這一點。
同樣電影中沒有像如今那樣刻意的去醜化小日子國,反看今天所有的影視劇小日子都是二比弱、智,這些都是時代環境下的必然變化。如今我們已經強大,影視劇內的我們的形象自然也要強大,所以神劇必然會出現的,因為它有廣大的受眾。
其它方面的就不多說了,那是個複雜的年代。我們的今天很美好就行了?
-
3 # 走遍古村
《甲午風雲》是一部描述甲午戰爭的電影,由於其製作時間較早(1962年),所以其歷史背景、政治氛圍和審美標準等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
在當時,中國大陸正處於文化大革命前夕,政治思想高度緊張,尤其是在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政治宣傳的影響更是不可避免的。劉步蟾是甲午戰爭中的一個歷史人物,他曾經任職北洋水師提督,但在戰爭中失利,被革職發配。在電影中,他被刻畫為一個膽小怕死、無能無德的角色,這種刻畫可能是為了強調中國水師的無能和中國封建制度的腐敗,同時也是對當時政治對手的攻擊和汙衊。
此外,這種對歷史人物的刻畫也可能是出於審美標準的不同。在當時的審美標準中,英雄主義和民族主義往往是電影創作中的重要元素,而將歷史人物刻畫為壞人可以凸顯其他角色的英雄形象,同時也能引發觀眾的強烈情感共鳴。
總的來說,電影《甲午風雲》中對劉步蟾的醜化可能是由於當時的政治背景、審美標準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
4 # 行者
因為那時的文藝作品塑造的英雄人物都是高大全的形象,劉步蟾有吸食鴉片的惡習,所以被醜化,實際上劉步蟾是愛國將領,瑕不掩瑜。
劉步蟾空有一腔熱血,偏恨報國無門;縱有萬丈豪情,獨嘆一無用處。因此,也就沉迷煙土,荒廢軍事,對手下人聚眾賭博,從事走私勾當而視而不見。
直到李鴻章巡視北洋水師,在總兵大會上透過一獎一罰、一激一殺的方式,劉步蟾才恍然悔過,回想當年自己也是躊躇滿志,不能因此而荒廢事業。
劉步蟾(1852年一1895年2月10日或2月8日),字子香,漢族,出生於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軍將領、北洋水師右翼總兵。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
1875年被送往英國學習槍炮、水雷等技。回國後,由李鴻章推薦,升遊擊,會辦北洋草房,協助制定海軍軍制、營規。1882年赴德國購領船艦,任北洋水師右翼總兵。1894年中日戰起,黃海戰役中丁汝昌受傷,他代為督戰指揮,鏖戰三時許,多次擊中敵艦。次年,在威海衛海戰中英勇抗敵,以身殉國。
有著豐富西方閱歷的劉步蟾雖然在很多方面接受了西方的科學文明,但他始終是一位堅強的民族主義者,並且最終在血火交融的海上戰場為保衛本民族免遭外族入侵與蹂躪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血戰到底
苟喪艦,將自裁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北韓西海岸中部的豐島附近海面偷襲中國運兵船隊。8月1日,中日兩國政府正式向對方宣戰。劉步蟾鄭重立下了“苟喪艦,將自裁”的誓言,決心與日軍在海上戰場血戰到底。其實,劉步蟾對來自日本的侵略,始終就有充分的警覺。早在跨出福州船政學堂大門後不久的1874年,年輕的劉步蟾就在發生了日本侵犯臺灣事件之後,奉命駕艦赴臺灣勘測港口及航道;圓滿完成任務後就被任命為艦長。此後,劉步蟾始終對日本的軍備擴張持有高度的戒備之心。1891年,北洋艦隊訪問日本。日本方面邀請丁汝昌、劉步蟾等北洋艦隊高階將領上岸赴宴,惟獨劉步蟾婉言謝絕上岸,他對丁汝昌說:“日人奸宄無信,膽敢妄為,深恐假宴會,乘我不備,偷襲我艦,我必留艦預防不測。”
以身殉國
1895年2月10日,山東省威海灣內外,炮聲隆隆,硝煙瀰漫。侵華日軍不僅從劉公島以外的海中以艦隊佈陣,完全控制了威海灣內殘存的北洋海軍的出路,而且以陸軍佔領了威海衛陸上的全部中國炮臺。這樣,海岸、海上,內外夾擊,使北洋海軍只能固守在劉公島上和傍島的威海灣內。
這時,只見威海海面上有一艘中國鉅艦,仍頑強地抗擊海上、陸上的敵人,不時發射出憤怒的炮彈。原來這就是具有6000匹馬力、7500噸的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這艘鐵甲艦的噸位和巨炮口徑都超過當時日軍的所有艦隻,它的管帶(艦長)又是中國第一批官費留英的學生劉步蟾。他不光熟悉海戰技術,而且英勇善戰。定遠艦上的海軍士兵多是沿海勞動人民的子弟,不但平時訓練刻苦,而且熱愛祖國,戰時非常勇敢。就在四、五個月以前的中日黃海大戰中,劉步蟾在海軍提督受傷後,代替了丁汝昌督戰,成為整個黃海大戰中中國海軍的主要指揮者,重創了敵人。
然而,就是這位劉步蟾,卻在這一天不得已親自下令“沉船”。原來“定遠”艦已受重傷,艦上的彈藥也已經用盡。為了不使艦隻落入敵人手中,劉步蟾才毅然決定沉船。
就在定遠艦沉入祖國海灣內的當晚,劉步蟾也在劉公島自殺殉國了。
1895年2月4日,日軍魚雷艇偷襲威海衛,以魚雷擊中定遠左舷。清軍將定遠艦移至淺灘擱淺,當作炮臺使用。2月9日,陸上之日軍佔領威海衛附近的清軍炮臺,以岸炮擊傷定遠。10日,管帶劉步蟾下令炸燬定遠號以免資敵。定遠號沉沒後劉步蟾亦自殺。有著豐富西方閱歷的劉步蟾雖然在很多方面接受了西方的科學文明,但他始終是一位堅強的民族主義者,並且最終在血火交融的海上戰場為保衛本民族免遭外族入侵與蹂躪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血戰到底
苟喪艦,將自裁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北韓西海岸中部的豐島附近海面偷襲中國運兵船隊。8月1日,中日兩國政府正式向對方宣戰。劉步蟾鄭重立下了“苟喪艦,將自裁”的誓言,決心與日軍在海上戰場血戰到底。其實,劉步蟾對來自日本的侵略,始終就有充分的警覺。早在跨出福州船政學堂大門後不久的1874年,年輕的劉步蟾就在發生了日本侵犯臺灣事件之後,奉命駕艦赴臺灣勘測港口及航道;圓滿完成任務後就被任命為艦長。此後,劉步蟾始終對日本的軍備擴張持有高度的戒備之心。1891年,北洋艦隊訪問日本。日本方面邀請丁汝昌、劉步蟾等北洋艦隊高階將領上岸赴宴,惟獨劉步蟾婉言謝絕上岸,他對丁汝昌說:“日人奸宄無信,膽敢妄為,深恐假宴會,乘我不備,偷襲我艦,我必留艦預防不測。”
以身殉國
1895年2月10日,山東省威海灣內外,炮聲隆隆,硝煙瀰漫。侵華日軍不僅從劉公島以外的海中以艦隊佈陣,完全控制了威海灣內殘存的北洋海軍的出路,而且以陸軍佔領了威海衛陸上的全部中國炮臺。這樣,海岸、海上,內外夾擊,使北洋海軍只能固守在劉公島上和傍島的威海灣內。
這時,只見威海海面上有一艘中國鉅艦,仍頑強地抗擊海上、陸上的敵人,不時發射出憤怒的炮彈。原來這就是具有6000匹馬力、7500噸的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這艘鐵甲艦的噸位和巨炮口徑都超過當時日軍的所有艦隻,它的管帶(艦長)又是中國第一批官費留英的學生劉步蟾。他不光熟悉海戰技術,而且英勇善戰。定遠艦上的海軍士兵多是沿海勞動人民的子弟,不但平時訓練刻苦,而且熱愛祖國,戰時非常勇敢。就在四、五個月以前的中日黃海大戰中,劉步蟾在海軍提督受傷後,代替了丁汝昌督戰,成為整個黃海大戰中中國海軍的主要指揮者,重創了敵人。
然而,就是這位劉步蟾,卻在這一天不得已親自下令“沉船”。原來“定遠”艦已受重傷,艦上的彈藥也已經用盡。為了不使艦隻落入敵人手中,劉步蟾才毅然決定沉船。
就在定遠艦沉入祖國海灣內的當晚,劉步蟾也在劉公島自殺殉國了。 [1]
1895年2月4日,日軍魚雷艇偷襲威海衛,以魚雷擊中定遠左舷。清軍將定遠艦移至淺灘擱淺,當作炮臺使用。2月9日,陸上之日軍佔領威海衛附近的清軍炮臺,以岸炮擊傷定遠。10日,管帶劉步蟾下令炸燬定遠號以免資敵。定遠號沉沒後劉步蟾亦自殺。有著豐富西方閱歷的劉步蟾雖然在很多方面接受了西方的科學文明,但他始終是一位堅強的民族主義者,並且最終在血火交融的海上戰場為保衛本民族免遭外族入侵與蹂躪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血戰到底
苟喪艦,將自裁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北韓西海岸中部的豐島附近海面偷襲中國運兵船隊。8月1日,中日兩國政府正式向對方宣戰。劉步蟾鄭重立下了“苟喪艦,將自裁”的誓言,決心與日軍在海上戰場血戰到底。其實,劉步蟾對來自日本的侵略,始終就有充分的警覺。早在跨出福州船政學堂大門後不久的1874年,年輕的劉步蟾就在發生了日本侵犯臺灣事件之後,奉命駕艦赴臺灣勘測港口及航道;圓滿完成任務後就被任命為艦長。此後,劉步蟾始終對日本的軍備擴張持有高度的戒備之心。1891年,北洋艦隊訪問日本。日本方面邀請丁汝昌、劉步蟾等北洋艦隊高階將領上岸赴宴,惟獨劉步蟾婉言謝絕上岸,他對丁汝昌說:“日人奸宄無信,膽敢妄為,深恐假宴會,乘我不備,偷襲我艦,我必留艦預防不測。”
以身殉國
1895年2月10日,山東省威海灣內外,炮聲隆隆,硝煙瀰漫。侵華日軍不僅從劉公島以外的海中以艦隊佈陣,完全控制了威海灣內殘存的北洋海軍的出路,而且以陸軍佔領了威海衛陸上的全部中國炮臺。這樣,海岸、海上,內外夾擊,使北洋海軍只能固守在劉公島上和傍島的威海灣內。
這時,只見威海海面上有一艘中國鉅艦,仍頑強地抗擊海上、陸上的敵人,不時發射出憤怒的炮彈。原來這就是具有6000匹馬力、7500噸的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這艘鐵甲艦的噸位和巨炮口徑都超過當時日軍的所有艦隻,它的管帶(艦長)又是中國第一批官費留英的學生劉步蟾。他不光熟悉海戰技術,而且英勇善戰。定遠艦上的海軍士兵多是沿海勞動人民的子弟,不但平時訓練刻苦,而且熱愛祖國,戰時非常勇敢。就在四、五個月以前的中日黃海大戰中,劉步蟾在海軍提督受傷後,代替了丁汝昌督戰,成為整個黃海大戰中中國海軍的主要指揮者,重創了敵人。
然而,就是這位劉步蟾,卻在這一天不得已親自下令“沉船”。原來“定遠”艦已受重傷,艦上的彈藥也已經用盡。為了不使艦隻落入敵人手中,劉步蟾才毅然決定沉船。
就在定遠艦沉入祖國海灣內的當晚,劉步蟾也在劉公島自殺殉國了。 [1]
1895年2月4日,日軍魚雷艇偷襲威海衛,以魚雷擊中定遠左舷。清軍將定遠艦移至淺灘擱淺,當作炮臺使用。2月9日,陸上之日軍佔領威海衛附近的清軍炮臺,以岸炮擊傷定遠。10日,管帶劉步蟾下令炸燬定遠號以免資敵。定遠號沉沒後劉步蟾亦自殺。
-
5 # 胡說半道
《甲午風雲》是一部描寫甲午戰爭的電影,劉步蟾是清朝水師提督,也是甲午戰爭中清軍主力指揮官之一,在電影中是一個反派形象,被認為是甲午戰爭失敗的主要責任人之一。劉步蟾的形象被明顯醜化,表現出他的懦弱、無能和貪婪,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也是一種宣傳手段,希望警示人們不要重蹈歷史覆轍。
該電影還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強調了忠誠、愛國等價值觀,以激發觀眾的國家意識和愛國情感。而對於劉步蟾的形象處理,則是體現了該電影的歷史立場和價值觀,以及情感共鳴的目的。
電影是一種文藝作品,需要依託一定的政治、歷史、文化、價值觀等背景,而劉步蟾的形象塑造也是在這些背景下實現的。
-
6 # 德歌8F0S
影《甲午風雲》是中國在1962年拍攝的一部電影,它的主題是中國與日本的甲午海戰。在這部電影中,劉步蟾的形象被刻意誇張和醜化,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和宣傳需要。
1962年是中國文化大革命前的幾年,大陸政府倡導"批判資產階級思想"運動,視文藝作品為宣傳的重要手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電影《甲午風雲》被定位為一部"愛國主義"電影,這就要求劉步蟾這個角色被醜化成"叛國者",來襯托正義的一方。
此外,劉步蟾的形象在電影中被刻畫得很極端,也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氛圍。在這個時期,大陸政府非常注重領導人的形象宣傳,所有的政治形象都被強烈地渲染和宣傳,因此在電影中劉步蟾的形象也被過度渲染和誇張,以凸顯戰爭中的黑白對比,塑造出正義的一方更加英勇和堅定的形象。
總之,電影《甲午風雲》裡醜化劉步蟾的行為是當時的宣傳需要,而非歷史真相。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不同的時代,應該更客觀地看待歷史和人物。
回覆列表
當時甲午的歷史都是以日本造謠為主,當年有人相信軍艦掛衣服就是軍紀差,那個時代都是掛衣服。說鎮遠炮管不清理,三四米距離甲板他們一米五身高怎麼摸炮口?還有說北洋水師吸鴉片,別忘了那個時代鴉片是麻醉藥。就算到九十年代還有相信北洋水師軍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