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正鱷魚不哭
-
2 # 老龔166916589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國》的袁紹,袁本初。他是東漢靈帝(168一一189年)前後的四世三公出身,袁術是他弟弟。在董卓專權時,袁紹成了最有實力的一路諸侯,他手下謀士如雲(幕僚)最多,除了田豐,許攸之外,都是一批,混吃飯的酒囊飯袋。每次議事,往往七嘴八舌鬧得不可開交。他們的言論:大都不顧後果,總想駁得主子採納,達到升官加奉的目的。
另一方面:袁紹也是兵馬最多,實力最強的一路諸侯。擁有兵馬四十多萬,戰將百員,頭等大將有顏良,文丑,張鄰,高攬。
一個如此強大的諸侯,獨佔中國五分之一的地盤,竟然敗於僅五萬兵馬的曹操。不得不讓後人嗤之以鼻,他的死敗原因,無非沒有主見。
要說袁紹是招賢納士的家風。能傾聽眾賢謀略,應該是好事一樁。可惜,他的性格多疑無斷,慕僚表達很多建議和主張,最後還得由他決策拍扳的時候就難了。他前怕龍,後怕虎。不能相信別人,好壞不分,嚴防他人另有企圖,或者說是敵方奸細。如此多疑之心,決策必有偏差。
曹操兵臨官渡,髙級謀士田豐進諫:"主公,曹操遠來,後勤不便,我們別理他,深溝高疊,我軍以守為攻,不過旬日,糧儘自退,那時,我軍以顏良,文丑,張鄰帶兵三路出擊,高攬後緩,曹操可擒也"!此計確妙!袁紹不用,且反駁說:"我擁有四十多萬兵馬,且糧草軍備富足,爾滅我銳氣,長敵威風,衛士且將他入獄,待我得勝回來放你"。後牢子得息,前線失敗,這訊息牢子告訴田豐:"田大夫,主公前線失利,許攸降曹,烏巢糧草被燒,你計準確,主公回來返省,他會放你了"。田豐聽了說:"老哥,你錯了,主公能得勝回來我可不死,現在敗局已定,他回來必然殺我。他很要面子,這次失敗,臉面掃地,他還能饞我不死"。當真袁紹回來第一件事沒忘記的殺田豐,他的理由是:妖言惑眾,擾吾軍心,故有此敗。
言歸正題,古代髙士。為國謀事,造福國家和人民,流芳千古。如:列國伍子胥;西漢張良,陳平;三國蜀漢諸葛亮;大明朝劉伯溫,包括上面介紹袁紹的田豐,許攸,都是國之良才。
但是,君主謀士同琴瑟音樂一樣,配合得好才動聽欲耳。如,列國吳越相爭,吳王扶差先勝後敗,被越王勾踐所殺。問題出在扶差剛復自用,忠言逆耳,不聽伍子胥苦勸,伍子胥自愧,才不勝於職(丞相之職)愧對華人,自縊於蘇州城門上,後黎民百姓將城門命名為胥門紀念他。
相反,越王勾踐,吃了敗仗,並不氣納,臥薪償膽,養光韜晦,結果取得了最後勝利。
現代對待謀略家,統稱為專家。現代專家與前朝愛國謀士的區別,缺少直言相佐,明則保身,但求無故,最愛說恭維話,導致不良後果。
-
3 # 講故事的人ZW
今天的專家教授都是高明謀士,為國家謀利獻計獻策,奇計百出,只是他們有些人的計謀是吊在天上的美夢,落不到實地,把人們搞懵了!
回覆列表
當然有啦,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才,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既然是“奇計”,就不是普通人隨隨便便看得明白的。芸芸眾生“身在此山中”,跳不出舊有窠臼,大機率不能即時理解,得等個幾十年看到滄海桑田變化才會恍然大悟。
人類的最大差距不是財產,而是資訊不對等,有些事人家知道你不知道,於是就看不出某些策略的精髓所在。
舉個栗子:漢初名臣賈誼,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就是個懷才不遇的文學家形象,看不出有什麼實幹能力;而翻開《漢書·賈誼傳》,我們赫然發現賈誼準確估計到後來“七國之亂”形勢。這是一般政治眼光嗎?
眾所周知,班固文才史識還不及司馬遷,甚至很多人覺得上半部《漢書》幾乎是抄襲《史記》,為什麼班固對賈誼能有更精到認識?
答案很簡單,班固看到了《治安策》,而司馬遷沒機會看到——該文涉及處置諸侯王,特別敏感,極可能是密奏,漢文帝知其價值,但考慮到不易推行故密而不宣……
同理,你咋知道沒有XX海案頭沒有一部新“治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