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藥師優健

    中醫對痛經的認識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或經期前後發生週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胝,甚至劇痛難忍,或伴有噁心嘔吐的病證。

    痛經以青年女性為多見,其發生常與受寒飲冷、情志不調、起居不慎、先天稟賦、久病體虛等因素有關。

    痛經病位在胞宮,與衝、任二脈及肝、腎關係密切。

    基本病機:實證是衝任瘀阻,氣血執行不暢,胞宮經血流通受阻,不通則痛;虛證為衝任虛損,胞宮、經脈失養。

    西醫學中,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兩類。

    原發性痛經見於月經初潮後不久的未婚或未孕婦女。

    繼發性痛經多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慢性盆腔炎、子宮頸口狹窄及阻塞等。

    中醫辯證分為實證和虛證

    1、實證

    主症經前或行經期小腹劇烈疼痛,痛處拒按。

    兼見小腹冷痛,可放射到股內側及陰道和肛門,得熱則舒,經血量少,色紫暗有血塊,舌淡胖苔白,脈沉緊,為寒凝血瘀。

    小腹脹痛,可放射到胸脅、乳房,經行不暢,經色紫暗有血塊,塊下後痛減,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沉弦或澀,為氣滯血瘀。

    2.虛證

    主症行經期或經後小腹或腰胝部綿綿隱痛,痛處喜按。

    兼見腰低部隱痛,經行量少、色紅,伴頭暈耳鳴,舌淡苔薄,脈沉細,為腎氣虧損。

    小腹綿綿作痛,空墜不適,月經量少、色淡,伴神疲乏力,頭暈眼花,心悸氣短,舌淡苔薄,脈細弱,為氣血不足。

    按揉什麼穴位對痛經有好處。

    (一)實證以行氣活血,調經止痛,以足太陰腎經和任脈穴為主。

    1、中極穴

    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上。

    中極為任脈穴,與足三陰經相交會,可調衝任,理下焦之氣。

    2、三陰交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際。

    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能調理肝、脾、腎活血止痛。

    3、地機穴

    地機穴位於小腿內側,陰陵泉下3寸,脛骨內側緣後際。

    地機為脾經的郄穴,善於止痛治血,取之能行氣活血止痛。

    4、次髎穴

    次髎穴的準確位置在骶部,髂後上棘與後中線之間,正對第二骶骨後孔中。

    次髎穴是治療痛經的經驗效穴,單用有效。

    5、十七椎

    十七椎位於在腰部,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十七椎是治療痛經經驗效穴,單用即有效。

    (二)痛經虛證

    溫養衝任,調補氣血,以任脈、足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要穴位為關元、足三里、三陰交、次髎、十七椎。

    1、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上。

    關元穴為任脈穴,又為全身強壯要穴,可滋補肝腎,溫養衝脈。

    2、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膝眼下三寸。

    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可補益氣血。

    3、三陰交、次髎、十七椎的定位和作用在文中已經敘述,在此不在重複。

    注:本文為家庭健康知識參考和科普知識,不作為治療依據,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就醫併科學治療,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龍蝦池一般幾月灌水淹洞穴最適宜?該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