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對我說

    地面上沒有了任何的遺留物,除了一些土堆和石墩,當年柱子的底座,1000多年的歲月滄桑,所有的偉大之剩下歷史和傳說。

    實景圖,宣武門附近,太液池等。

  • 2 # 5511012468沙溪居士

    大明宮:原名永安宮。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逼李淵退位,尊為太上皇。因為太極宮地勢較低,而長安城盛夏氣溫很高,異常燥熱,使得住在太極宮有“湫溼”感。為此從秦至唐,每逢夏季,統治者都要到夏宮去避暑。唐太宗李世民每年夏季到渭北高原的九成宮避暑時,幾次都想邀請太上皇李淵同去,但李淵因為隋文帝死在九成宮,總不肯去。監察御史馬周便建議,為了向天下萬眾表現太宗的孝道,應在長安城內為太上皇營造消暑的夏宮。於是,唐太宗選定在長安城北禁苑中的龍首塬高地,營造永安宮。於是在貞觀八年,李世民為其父太上皇李淵修建這座避暑之宮。不料工程進行到一半,太上皇李淵就溘然長逝,永安宮的建造隨之中斷。李淵死後,一直無人居住,成為一座離宮。

    唐高宗李治(即武則天的第二個老公)憂鬱身患風溼病,厭惡太極宮內潮溼。唐高宗李治又以未完成的永安宮為基礎,進行大規模的再建工程,使之不再是一座離宮別殿,而是作為象徵帝國無上皇權而使用的正式皇宮,並改名大明宮。續建完成後,便搬來地處龍首塬上地勢高、地面乾燥的大明宮。改建後的大明宮設十一座宮門,其中最重要的是南面的丹鳳門,取“丹鳳朝陽”之寓意。

    太極宮很快就被大明宮所取代。究其原因,實因太極宮地勢較低,而長安城盛夏氣溫很高,異常燠熱,使得住在太極宮有“湫溼”,才重新修建大明宮。

    大明宮位於太極宮東北方的龍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可俯瞰整座長安城。宮殿始建於貞觀八年(634年),從唐高宗開始的歷代皇帝都在這裡居住和處理朝政,稱為“東內”。宮城為中軸對稱格局,前部由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組成前朝的南北中軸線,後部以太液池為中心組成內庭,分佈著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數十座殿宇樓閣。整座大明宮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2.5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是“三大內”中最大的一座。

    有人認為,大明宮遺址位置。符合周易的理想地形,造就了輝煌的大唐都城,龍首塬上六道坡岡,大明宮的修建,帶來了唐王朝的繁榮;冥冥中,龍首舞動長安城,這一切是天作之合。非也。若按六道坡岡,此處在初九潛龍勿用的位置,即在秦嶺向東北扛出作秦川水口山之上,建寺觀才符合風水規則,卻建成了宮殿。

    史書上說,促使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夫婦再建大明宮的緣由主要有兩個:一是太極宮地勢較低,十分潮溼,高宗患“風痺”症(即頭眩病),需要另覓高敞之所居住;二是武則天為謀求皇后的位子在太極宮將高宗原配王皇后和蕭淑妃謀害致死後,夢中“頻見王、蕭二庶人披髮瀝血,如死時狀”,不敢再住在太極宮。而事實上,高宗再建大明宮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想興建一座與唐代皇權政治相適應的皇宮。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建成後,唐高宗便正式在大明宮聽政。此後二百餘年,大明宮就是唐代的政治中樞,統治中心,也是千邦來賀之所,萬國朝奉之地,人們想象它暗含著天象的感應,光顯著國家的象徵。1957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在大明宮遺址進行了長期的考古發掘工作,已探明大明宮的範圍和佈局。大明宮面積3.2平方公里,是北京明清故宮的4.5倍(故宮面積不足0.7平方公里)。

    大明宮因位居龍首塬高地,比太極宮高出10米左右,龍首塬上下高低差達十餘米,於是在建造大明宮正殿含元殿時,建築師利用自然地勢將高地鑿築成三層平臺的形式,殿堂高大巍峨,又建在三層大臺之上,其規模和氣勢都超過明清故宮太和殿,皇帝那至高無上、與天相通的權威,一望而知。可是啊,坐下若無正龍脈,前面空餘萬重山。倒騎秦嶺更加突現,形成了渭水之南,向北越高,陰氣越重,武則天稱帝不能不說與此風水有關。

    含元殿主要用於舉行元日、冬至的大朝會。每逢朝會,場面隆重,儀式繁縟。唐代詩人王維生動描繪了當時朝會的盛大場景:“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從地勢高敞、視野開闊的含元殿上向南眺望,長安城更是歷歷在目。上元燈節時,唐帝常常在此觀看滿城燈火耀長安。筆者題大明宮風水曰:大明宮殿氣象新,直把母獅當龍騎;妄造關中水口地,離卦倒坐女禍起。

    時至今日,當我們透過唐長安城的平面圖,在腦海裡勾畫這座中世紀的大都會時,從純建築的層面,不能不佩服前人的才智;優越的自然環境與理想化的設計思想幾乎達到了完美的統一,終於成就了一座規模宏大、設計周詳、制度謹嚴、佈局井然的大都市;一條南北中軸線縱貫全城,東西左右均衡對稱,坊裡排列如棋局。這座城市既是中國封建皇權高度集中的標誌,又是中國裡坊制封閉式城市的典型。如此輝煌的成就不僅是中國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可惜,多少宮殿成了遺址!

    不管如何,作為中國著名的古都,長安之所以被歷代統治者看中,與其特殊的大地理環境分不開。有人說,長安地處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南依秦嶺,北傍渭水,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它素有“八水繞京都”、“群山橫地軸”的美譽,杜甫為此曾經寫下“秦中自古帝王都”的佳句。可惜,古代真識風水者少矣!中幹震龍秦嶺本已在鳥鼠山渭水之源分龍,北轉六盤山,南部為隴山,渭水之源則是分龍鳥鼠之東,源於六盤山東麓的涇水又流入渭水,此地域才是為中幹震龍首結,形成長安風水大格局,而秦嶺則是一路東行的中幹震龍,只是到了八百里秦川的出枝誥山轉向東北。大幹龍行度,分枝分派,生出許多枝腳,既便背陰的北坡也有六水所界之枝,作為誥山、護山、向山、朝山,龍首塬則是界渭水之水口山。觀龍先看大勢,是渭水流進了黃河,而非黃河流進渭水。整個隴山、六盤山、黃土高原,是中幹震龍的首次大分龍。往東還有一條北洛河,均屬於此大區域,觀龍先觀水,這是風水學常識。

    大明宮所處位置有人認為是“九五之地”,在《周易》裡,九五是至尊之地。宮城、皇城、外郭城平行排列,以宮城象徵北極星,以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徵環繞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徵向北環拱的群星。因此,唐人即有詩頌這種佈局效應為“開國維東井,城池起北辰”,同時它也是封建時代歷代帝王居北之地臨制四方,是儒家治國傳統思想的集中體現。這種認識豈不是推翻了宇文愷的“九二”宮城之說,最高的龍首塬就是“初九,潛龍勿用”之地,難怪大明宮毀於一旦。所以筆者說,這些古代做風水建築的大臣,根據君王的好惡,為了取悅君王,自圓其說,往往斷章取義,把天文學、周易文化中的某一部分拿來說事,以盡吹捧之能事,導致朝代頻繁更替,置萬民於水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繼科賭博為什麼現在才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