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泡菜古時候叫過“葅”。不過,這個“泡菜”不是現在咱們“漬”的那種,更和東北邊的鄰居無關。而且,所謂“古時候”,也早了去了。多早?大約兩千五百年至三千年吧。
“葅”是異體字。兩千五百年前的古時候,用的是“菹(zǔ)”字。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菹,酢菜也”。“酢”是“醋”的古字。“菹”表示的即是醃菜的過程,也表示醃就的成品。
所據何來?《周禮.天官.醢人》說:“饋食之豆,其實饋葵菹”——講的是周王大宴群臣,所賜菜品中有這一道——醃菜。
講真,那個時候的醃菜,絕不同於現在的“泡菜”,不是大白菜,也不是白蘿蔔、胡蘿蔔。豇豆等等更沒有。
那時的醃菜醃什麼?《周禮》也有詳細規定——韭菁、茆葵、芹、苔筍等等。“韭菁”是指“韭華”,大約就是現在的韭菜薹和韭菜花。“茆葵”是鳧葵——蓴菜。苔筍即竹筍。
《周禮》對於“菹”如何製作,亦有描述——“醯醬所和,細切為齏,全物若䐑為菹”——“醯(xī)”是酸;“齏(jī)”是碎;“䐑(zhé)”是薄。
相傳,《周禮》為周武王的兄弟周公所作。就是說,三千年前的那個時候,已經很講究美食了。當然,按現在的條件衡量,再“講究”也寒酸了一些。
《周禮》中所說的“醢(hǎi)人”,是宮廷“御膳房”裡專門負責“醃菜”的官員。
周朝的天王老子和群臣們,肯定覺得加了麋鹿肉的“菹”,比原本寡淡的鹹菜好吃的多。於是,“菹”就產生了異體字,“葅”。
“葅”是在“俎”的上面加了一個“艹”頭。“俎”的構成,左邊是“仌”加右邊的“且”。“仌”不是“冰”字旁邊那個“兩點水”的偏旁,而是“半爿肉”。“且”讀“jū”,可以為藉(jiè)的意思——憑藉。
許慎對“俎”的解釋是,“禮俎也。從半肉在且上”——這個字從祭祀儀式而來,表示半爿肉放在供臺上。後來,又有了肉被置於砧板之上的含義。
不管怎麼說,“葅”是為了表示醃菜裡不全是菜,也還有肉。僅此而已。
西周已降,東周衰微。周天子難得請諸侯們吃飯。真請吃,“膽兒肥”了的諸侯們還不一定賞臉給周王。看看《枚乘七發》,就知道後來諸侯們多腐敗——他們已經不稀罕周天子的“菹”或“葅”了。於是,這兩個字,慢慢沒人用了。
雖然孔老夫子還“克己復禮”,窮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烹製方法上向周公看齊,但至少從他那個時候起,“菹”和“葅”,已經不太時興了。 另外,據莊子說,古代曾有把人剁為肉醬的刑罰,稱為“葅”或“菹”,這是這個字的第三個含義。他說,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路就如此而死。只是不知真假。
“菹”或“葅”,還有第四個含義,草。
的確,泡菜古時候叫過“葅”。不過,這個“泡菜”不是現在咱們“漬”的那種,更和東北邊的鄰居無關。而且,所謂“古時候”,也早了去了。多早?大約兩千五百年至三千年吧。
“葅”是異體字。兩千五百年前的古時候,用的是“菹(zǔ)”字。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菹,酢菜也”。“酢”是“醋”的古字。“菹”表示的即是醃菜的過程,也表示醃就的成品。
所據何來?《周禮.天官.醢人》說:“饋食之豆,其實饋葵菹”——講的是周王大宴群臣,所賜菜品中有這一道——醃菜。
講真,那個時候的醃菜,絕不同於現在的“泡菜”,不是大白菜,也不是白蘿蔔、胡蘿蔔。豇豆等等更沒有。
那時的醃菜醃什麼?《周禮》也有詳細規定——韭菁、茆葵、芹、苔筍等等。“韭菁”是指“韭華”,大約就是現在的韭菜薹和韭菜花。“茆葵”是鳧葵——蓴菜。苔筍即竹筍。
《周禮》對於“菹”如何製作,亦有描述——“醯醬所和,細切為齏,全物若䐑為菹”——“醯(xī)”是酸;“齏(jī)”是碎;“䐑(zhé)”是薄。
相傳,《周禮》為周武王的兄弟周公所作。就是說,三千年前的那個時候,已經很講究美食了。當然,按現在的條件衡量,再“講究”也寒酸了一些。
《周禮》中所說的“醢(hǎi)人”,是宮廷“御膳房”裡專門負責“醃菜”的官員。
周朝的天王老子和群臣們,肯定覺得加了麋鹿肉的“菹”,比原本寡淡的鹹菜好吃的多。於是,“菹”就產生了異體字,“葅”。
“葅”是在“俎”的上面加了一個“艹”頭。“俎”的構成,左邊是“仌”加右邊的“且”。“仌”不是“冰”字旁邊那個“兩點水”的偏旁,而是“半爿肉”。“且”讀“jū”,可以為藉(jiè)的意思——憑藉。
許慎對“俎”的解釋是,“禮俎也。從半肉在且上”——這個字從祭祀儀式而來,表示半爿肉放在供臺上。後來,又有了肉被置於砧板之上的含義。
不管怎麼說,“葅”是為了表示醃菜裡不全是菜,也還有肉。僅此而已。
西周已降,東周衰微。周天子難得請諸侯們吃飯。真請吃,“膽兒肥”了的諸侯們還不一定賞臉給周王。看看《枚乘七發》,就知道後來諸侯們多腐敗——他們已經不稀罕周天子的“菹”或“葅”了。於是,這兩個字,慢慢沒人用了。
雖然孔老夫子還“克己復禮”,窮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烹製方法上向周公看齊,但至少從他那個時候起,“菹”和“葅”,已經不太時興了。 另外,據莊子說,古代曾有把人剁為肉醬的刑罰,稱為“葅”或“菹”,這是這個字的第三個含義。他說,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路就如此而死。只是不知真假。
“菹”或“葅”,還有第四個含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