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幽默的正能量

    大學也是優勝劣汰的一個形式,同樣也是對以後的轉折,很多人可能都覺得進了大學就放鬆自己,畢業的時候就多了個畢業證,其他的什麼都沒學會,很多人大學磨掉了曾經高中的那種學習瘋狂,大學懶散的人太多,就業的時候覺得自己大學生,這不能那不能,企業也不不願意用,能者居之

  • 2 # 漠北散人

    你的問題本就有答案,因為招的人太多了,所以就業時候壓力大。

    我們很多人要感謝擴招,沒有擴招我們很多人就沒機會上大學。就業嚴峻是對那些不學無術的人的。有本領的不怕。

    沒必要太擔心,好好珍惜學習的機會,對社會有用,社會會給你飯碗。

  • 3 # 風聲繞樑

    謝謝邀請!從中國具體情況來看,1999年以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根據教育部門制定的計劃,每年高校還將以10%—30%的速度遞增,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擴大並將長期存在,因此,正確分析把握擴招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做好擴招後畢業生的就業迫在眉睫。目前看來,高校擴招對大學生就業有如下幾方面影響:

    一、數量急劇增加,勞動力市場供需矛盾加劇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最早成為人們關注焦點的時候是2003年,正好是1999年大規模擴招大學生畢業的時候。而在1999年之前,高校招生規模儘管也在逐年增長,但總體而言相對平穩,其就業形勢也相對平穩。在供給迅速增加的形勢下,用人單位就可能相應地提高用人要求和降低待遇標準,大學畢業生的如果不降低期望,就會面臨就業難的問題。

    二、學歷層次、專業結構失衡

    目前, 中國大學畢業生失業很大一部分是屬於結構性失業。一面是企業招不到人,另一面卻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也就是說,就業市場出現了供需不匹配, 有效供給不足,許多大學畢業生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中國高等教育的擴招是在政府主導下以行政手段來推進的,但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透過市場化的方式來進行,也就是說,擴招採用的是計劃經濟模式,而大學生人力資源的評判卻要透過市場手段來檢驗。可見,高校擴招與生很難在整體上緩解就業矛盾,相反還加重了社會就業壓力,使原有的結構性失業更加突出。大學生就業遵循著兩條完全不同的路線,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擴招與就業的矛盾。一方面是大規模的擴招,一方面卻沒有按照經濟結構調整、社會需要來培養學生,結果培養出來的大量畢業生不能適應市場需要, 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

    3、整體素質下降,就業不容樂觀

    高校擴招後,學生素質良莠不齊,教學質量受到影響,畢業上質量下降,用人單位接收畢業生的積極性不高。擴大招生避免不了會降低錄取分數,尤其是處於錄取線末段的職業技術學校,降分可能會更加明顯。高校擴招後,在校大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從而給教學和管理帶來諸多困難,造成教學質量下滑。

    由於高校擴招,大學生作為特殊知識群體的群體特徵正在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對自身角色的反叛。要麼是主動選擇,把握目標,積極進取:要麼是無所追求,浮躁不安,無所事事,產生厭學情緒,厭學成為當今大學生群體中的一種流行病,嚴重影響著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另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也不容樂觀,很多學生一拿到畢業證或學位證為自己的學習最高目標,低水平的成就動機使內在因素的提升為困難,最終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4、就業期望值偏高,勞動力供給與需求嚴重失調

    擴招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民群眾的教育投入,在沒有轉變觀念的前提下,與高投入相適應,畢業生及家長的預期回報心理相對加強,就業期望值偏高,與社會需求相對不足產生矛盾,從理論上講,或從長遠的角度看,教育投入增加,在知識經濟時代,必然意味著較高的回報,但現實之間還有較大的距離。

    大學生處於從依賴轉向獨立,從學生向社會角色過渡的時期,他們對社會生活顯示出較強烈的熱情與好奇,缺少獨立思考與合理規劃。在這種氛圍下,大學生擇業的心態趨於“現實化”,這種“現實化”表現在工資的高低,待遇的好壞成為擇業的首要準則,而很少考慮自己的理想、興趣、特長、優勢、潛力等自身條件。這是大學生就業缺乏瞭解現實形勢的體現。做事眼高手低,一味追求穩定和高收入,沒有考慮到自身能力限制與經驗的缺乏,其實付出與回報總是成正比的,沒有真本事,怎麼會有高回報,畢業生這麼多,工作崗位相對少的可憐。而像國家機關,各類事業單位和收入相對較好的三資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又恰恰是市場競爭最激烈、招人最少的,要成功可謂難上加難。因此,這意味著有的崗位匹配不到合適的人選,有的求職者在勞動力市場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 4 # 就會裱水彩紙的老白

    高校擴招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高校教育是全民素質提高的最好途徑,另一個是擴招的結果就是高校自身規模的擴大,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的收益都會增大。

    而應屆生就業嚴重,又包括兩個因素:

    一個是目前在實體經濟最嚴峻的時候,也是經濟格局劇變的階段,就業形勢就更嚴重了。

    你想啊,企業都不知道怎麼辦,就業都又怎麼知道呢?

    另一方面,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過於淡薄。玩了四年,到畢業了,才到處問東問西,我該幹什麼啊?我應該怎麼辦啊?完全是一張成熟的臉上透出的卻是未成年的幼稚。

    同比之下,那些沒有上大學的同齡人,從來沒有這樣的問題,他們只是一邊地幹著,一邊尋找著下一個機會。

  • 5 # 七七升職記

    主要是供需不平等的問題。社會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就那麼多,需求不多,而想要就業的人卻越來越多,供大於需。

    大家都是大學生,同等條件下,競爭當然會越來越激烈。

    或者說,不是企業不招人,而是他們對人才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你足夠優秀,就不必擔心這些。

  • 6 # 藍天白雲999

    謝邀,當前社會失業人口俱增,就業壓力具大,各類院校又在不斷擴召,許多學生畢業皆加入失業大軍,就業形勢非常嚴俊,儘管政府也想盡一切辦法,但壓力仍然俱大,主要是人太多,又是市場化,加上不少不良老闆欺詐盤剝大學生勞動力,試用期三個月只付少量工資,等你三個月滿找1萬個理由開掉你或逼你自行離去,他們就抓住大學生勞動力不缺,不斷地去人才市場招聘新人,不斷地盤剝欺負,所以大學生好工作難求,生活壓力俱大,全靠父母救援。

  • 7 # 使用者68177089235

    對於一些在大學四年沒有真正學到東西的人來說,人多久造就成就業壓力大。

    對於那些大學四年裡學有所成的人來說,人多即使機遇與挑戰,人多就能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嚴不嚴峻,主要看自己。

  • 8 # 肖威

    不管高等院校是否擴招,他都不會,跟應屆畢業生帶來就業的嚴峻性,關鍵的問題是以自身是否具備實力,如果你自身具備很強大的勢力,那麼在這個時候不管它擴招對你來說沒有任何影響,所以關鍵在於你自己的定位是否清楚,當你對於自己的定位很清楚,知道在大學裡應該學些什麼東西,有對口的公司來去做對接,那麼在這個時候的話不用管外在的環境,你只要管你自己就可以。

    所以基於這樣一個維度來考慮問題的話,關鍵是在於你自己能不能夠成為最優秀的個體,只要你能成為最優秀的個體,可以直接用創業來去造就就業,而不用直接等著去別人的地方去就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教師,你們遇到過什麼樣的家長讓你發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