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雲運楷
-
2 # 我住長江頭N
一件事情若想做好,或者說要做到極致,沒有興趣和愛好做支撐是不可能的。而我們的孩子,無論什麼興趣和愛好,都會在中考、高考的強力碾壓下蕩然無存。
我們都知道,在體育運動的各種專案裡,不同的專案對人的身體條件是有不同的要求的,不同的體型適合不同的專案。
適合中長跑的人你讓他練舉重,即使練吐血也不行,同樣,適合練舉重的人讓他去跑,也肯定跑不出成績來。
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無論做什麼,首先要有在某個方面超過其他人的天分,再經過培養和努力,就會比較容易做到極致。
你會看到,小學、中學開運動會的時候,會有一些體校的老師、教練親臨現場,他們就是觀察,期待能發現某個專案的好苗子。
那麼在其它領域裡有沒有好苗子呢?當然有,有的學生邏輯思維特別強,有的學生文章寫的好,有的學生偏愛物理,而有的學生對化學情有獨鍾,這些特長和愛好如果順其發展下去,出現大的作為和創新的可能性就會大的多。
但是中考、高考會把這些全部磨平,高考面前,一枝獨秀是不行的,要的是總分,所有的一切特長、愛好都要給總分讓路。
我的孫女,從小就喜歡寫作文,六年級時就給地方報紙投稿並被採用,而後她的興趣更是大增,確實,她的作文寫的還是不錯的,上了初中,家裡人就干預打壓了,因為光作文好不行,你光會寫文章是上不了重點高中的,必須均衡發展總分高才行。
個性特長就這樣被磨滅打壓了,假如換個做法,讓她偏科,以語文作文為主,其它學科及格就行,是不是她將來在寫文章這方面做出成績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但是,在考高中、考大學這樣的大事面前,哪個家長敢這樣做呢?
倒是有個家長這樣做了,那就是丁俊暉的父親。他發現丁俊暉在臺球這方面有天賦,他就有膽量讓丁俊暉不上學而捅檯球,結果,人家還就做出了成績,數次斯諾克世界比賽奪冠。
個人認為,無論哪行哪業,有興趣,有天賦,早入行,早培養,精雕細琢,走火入魔才有可能出現超越常人的成功,創新型人才的出現也不例外。
我們的大學生,經過中考、高考,早被繁重的學業磨光了稜角,就像大同小異的鵝卵石。報復性的安逸成了他們的大學生活,少理想,無方向,花前月下,毫無壓力,如此這般,創新型人才何在。
-
3 # 千里初夏
創新型人才一直存在,就像千里馬常有,關鍵是伯樂在哪裡?
每年上千萬大學生,會有很多創新型人才,有些人天賦異稟,自帶光環,也是妥妥的天才。
然而,有些因素是人力無法改變的,也是阻礙創新型人才施展能力的限制因素。
第一,制度因素。
每年上千萬大學生,想想就知道,就算選拔任用一批創新型人才也是有的。
但是,怎麼選擇,如何最大化的讓人才施展能力,這才是關鍵。
你能想象,同樣是足球,同樣是一個足球隊,歐洲各國給予優秀運動員怎樣的對待。
為什麼有的俱樂部有大量球探,去世界各地尋找有潛力的球員,然後加以培養,發掘出了大量世界級的球星。
然而,有的俱樂部只知道買球星,不怎麼關心尋找有潛力的球員。
就連足球俱樂部也有對人才的區別對待,更不用說複雜的社會治理體系下,對於創新型人才的區別對待了。
有些人才因為制度因素,根本不會有機會施展能力。
第二,社會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軍工科技爆發,一系列複雜的高新技術被開發出來。
社會需求,導致在某一領域出現創新型人才的案例也很多,有需求就會讓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集中,導致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在單一領域大量出現。
如果一個社會,基本不需要技術創新,只是一味守舊,不去創新,還限制創新,那麼,就算有幾百億大學生,也很難讓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施展能力。
-
4 # 均是天涯淪落人
創新新人才是培養出來的嘛很顯然不是,這樣的人才是自己主動探索出來的,一個人要想進行創新,必須早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這樣自己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才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同時他必須要有耐心和毅力,面對挫折和打擊能夠堅定自己的信念,能夠不斷從失敗之中汲取經驗,從而讓自己更加去接近成功,對於創新而言內在的素養往往很重要,因為這需要自己進行主動的付出和努力,在當下的環境中有多人能夠做到這些,又有多少人願意主動去學習的,又有多少人能夠長時間堅持去主動學習的,在這樣的環境中想要創新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改變是由自己決定的,當個人的內在發生改變時,自己透過外在的引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內在不改變,往往外在引導能夠起的作用是有限的,這很難讓人長久的堅持下去並去取得相應的成績。
-
5 # 簡單明鏡k
這是一個非常、特別重要的問題,是一件關係到中國前途命運的大事,希望全國上上下下都來參加研討,尤其希望廣大有識之士,真正的專家、學者、教授,發揮聰明才智,為國為民出謀獻策!
-
6 # 北歐餘博
問題可能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等教育
大學應該是寬進嚴出,而不是嚴進寬出!而且是越往上,越如此!碩士、博士更應該寬進嚴出!
2)培養(教育)方式
3)要重視“偏才”、“怪才”
偏才、怪才不應參加一般性的考試,尤其是高考,不應該參加!而是給之以一定難度的課題,讓他試著去獨立完成,由專家給出考核結果。
4)重視實踐、實習
大學的實習不少於三個月,碩士的實習可以論文的形式與企業合作,到企業中做課題,回學校答辯。由企業給出考核結果,而不是學校。幫企業解決了問題的論文就是好論文,哪怕沒有發表什麼文章。也就是說碩士論文可分為企業課題和學校的學術課題兩類,讓學生自己選。
5)鼓勵嘗試、容忍失敗
學校、導師和社會對學生做論文還是創業,都要鼓勵嘗試、容忍失敗,失敗的論文也是好論文,只要講清楚為什麼失敗!為今後的人指明改進的方向,少走彎路。
6)不要迷信導師和權威
發現與導師或權威的觀點不一致的時候要敢於爭辯、有理有據!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並且去證明之。導師也應該理解、引導和傾聽,而不是指責、打壓和嘲諷。
-
7 # 蔚藍色的大海vM8H
中國的學生勁施早了,千軍萬馬獨木橋的高考使得中學高中學生為應試拼了全力,等到了大學普遍厭學,學習基本知識都動力不足,更別談創新了。創新的培養從小學就得開始,等到了大學黃瓜菜都涼了。
回覆列表
創新、創造的能力培養必須從小開始,從幼兒園抓起,訓練動手能力;從小學抓起,訓練觀察能力;從中學抓起,訓練質疑能力;這樣進入大學,工科生就能在實驗室裡有所發現,文科生才能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找到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