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冰雹藍天

    可以說題目中的說法是正確的,二戰中德國的火箭研究技術是戰後美蘇導彈和航天工業發展的基礎。

    二戰德國的戰敗,美國先蘇聯一步透過早就醞釀的計劃,利用“阿爾索斯”諜報隊伍將德國、義大利的數千名科學家帶到了美國本土。核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和火箭工程師維爾納馮布勞恩這兩位頂尖的科學家也被捕並被秘密送回美國。

    此時的美蘇表面上看起來是最親密的夥伴和盟友,但暗地裡卻成為了爭奪希特勒資源的對手,尤其是納粹德國那些先進的技術和頂級的科學家。圍繞著美蘇的較量,英國也加入了進來,其30突擊隊悄然進入柏林,為的是將那些已被送往西方的科學家的家人接出並送往英美等國,目的就是為了讓謝謝科學家更加努力的工作。

    自從到了美國,火箭專家維爾納馮布勞恩帶領著他的團隊和V2火箭技術以及從德國運來的各類材料開始了緊鑼密鼓、毫無保留的研製工作。

    美國擁有眾多的德國科學家,而蘇聯則有無數的圖紙等設計資料,最終蘇聯R7火箭搭載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領先了美國,而美國憑藉布勞恩和他的團隊實現了阿波羅計劃,將人類送上了月球。

    冷戰時期,美蘇各有數千枚的導彈瞄準了對方,這一切均來自於納粹德國的科學技術。但即便這樣,美蘇還是“強迫自己忘記了德國和他們的科學家以及技術”,或許在他們看來利用納粹的技術是很不光彩的行為吧。

  • 2 # 執斧談史說事

    我們知道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有以馮·布勞恩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的火箭專家,他們在二戰末期率先發展出巡航導彈的鼻祖V1導彈和彈道導彈的鼻祖V2導彈,因此二戰後前蘇聯和美國對這些科學家以及他們的研究成果展開爭分奪秒的搶奪。

    結果美國透過“回型針”行動搶到了納粹德國包括馮·布勞恩在內的絕大多火箭專家,同時還搶到了部分研究資料和研究材料。而前蘇聯則搶到了大部分的研究資料和研究裝置,另外也搶到了少部分的火箭專家。這樣在納粹德國火箭專家和研究成果的支援下美國和前蘇聯的火箭技術都獲得了快速的發展。馮·布勞恩

    因此從這一點來說納粹德國的火箭技術確實對奠定美蘇導彈和航天業發展的基礎有著突出的貢獻,特別是是馮·布勞恩來到美國後幫助美國研製出一系列的導彈,而且還主持了用於阿波羅登月的土星5號火箭的研究,可以說對美國的導彈和航天業發展影響舉足輕重。V2導彈

    但是我們還應該知道當時除了馮·布勞恩外還有中國的偉大科學家錢學森和美國的馮·卡門等一大批優秀的火箭專家,這些科學家在火箭理論研究上甚至還要強於馮·布勞恩,只不過在實際應用中納粹德國走在了前列。錢學森

    因此即使沒有納粹德國的研究成果美國依然可以研究出導彈和大功率火箭只是時間要晚一點而已,而前蘇聯也有像科羅廖夫這樣的火箭專家研究出來也是早晚的事,因此我們不能把導彈和航天業發展的功勞都歸到納粹德國的這些火箭專家身上,因為其他火箭專家的對航天事業的貢獻絕對不下於他們。

  • 3 # 落下m
    是的,戰後美蘇的導彈和航天事業確實是從二戰中德國的火箭技術上發展起來的。

    在二戰中,德國在軍事領域相關的各種技術,猶如井噴一樣湧現,不僅僅是導彈技術,還包括噴氣式發動機技術、飛翼式航空器技術、電視制導炸彈技術、戰略核潛艇技術甚至包括早期的核技術都是由德國最早開始研究,並形成技術基礎的。

    等到了二戰後期,美、蘇等國變開始組織專門的機構,對這些先進技術、人才、裝置進行了瘋狂的掠奪。

    美國方面

    1944年8月,美英就成立了聯合情報調查小組委員會(CIOS),負責協調兩國對德國軍事技術的蒐集、獲取行動。從1945年開始,美國中央情報局就關於搶奪德國的高科技人才,專門制定了一個“回形針行動”計劃,開始搶奪德華人才。

    但是由於德國大多數的尖端科學家都已經加入了納粹黨,根據波茨坦、雅爾塔會議相關決議,這些人都將會因為其納粹身份而受到審判。所以為了繞過波茨坦、雅爾塔會議相關決議,美國中情局便給所有去美國的德國科學家辦理假冒的身份證明,藉以繞開相關協議,以幫助其脫離德國。

    104名德國科學家在德克薩斯

    到1947年,大約有1800名科技人員以及3700名他們的家屬從薩克森和圖林根地區被轉移。其中就包括以德國V-2導彈設計者馮·布勞恩、“現代航天之父”馮·布勞恩、“肯尼迪航天中心之父”海因裡希·德布斯、潘興導彈和土星5號火箭總設計師亞瑟·魯道夫、“太空醫學之父”胡波圖斯·斯特拉胡德等為首的大批頂尖科技人才被網羅到美國,為戰後美國的科技發展發揮了巨大推動作用。

    蘇聯方面

    由於蘇聯當時的工業生產能力特別是重工業水平相對較低,因此蘇聯把搶奪的目光主要放在了工業裝置上面,人才方面的搶奪反而不如美國。

    1944年11月,國家安全人民委員會就向斯大林提交報告,提出在擊敗德國的同時應抓緊佔領核武器研究設施、繳獲技術資料與核原料、俘獲核物理學家,以促進蘇聯核武器的研製。

    於是在二戰結束後,蘇聯方面成立蘇軍總參謀部情報局和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組成的聯合行動組,專門開展對德國技術、人才的搶奪,並由內務人民委員會成立第9局,專門負責在蘇聯工作的德國科學家。

    到1945年5月,蘇聯方面爭取到了大約39名科學家的效力,等到1948年6月,人數增加到了大約,其中核領域的科學家338人。這為蘇聯在1948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立下了汗馬功勞。

    美蘇兩國對德國各種技術、人才、裝置的搶奪,極大的加快了戰後兩國的軍事科技發展,併為兩國後來成為世界的“兩極”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但是這樣的掠奪讓也德國元氣大傷,在很多年裡都沒有喘過氣來,曾經是航空、航天領域的王者的德國,被美蘇兩國將腰桿徹底打斷,使戰後德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能恢復其科研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可以寫下被騙的經歷讓看到的人防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