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盧迪姆多

    洪秀全兩次捨棄兄弟自己逃跑,竟然還沒被踢出“革命隊伍”,還被尊為領袖,這本身就非常的匪夷所思。太平天國對待階級敵人非常的極端和殘酷,但是他們內部卻存在著階級劃分,老楊和老蕭是泥腿子出身,但是一文一武非常的有能力,大土豪出身的韋昌輝被兩個泥腿子騎到頭上說十分的不滿,這種不滿一直壓抑著,到了最後爆發出來的時候就非常的猛烈,一下子就屠了東王系的上萬人。石達開是商人出身,經常和各種三教九流的打交道最後又毀在這些人手裡,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江湖義氣要不得。

  • 2 # 西山驛磐石

    在太平天國的領導階層中,實際領導和精神領袖的角色是合而為一的。而在太平天國從永安封王開始,其實精神領袖和實際領導人是分開的。

    從永安封王一開始,太平軍實際上就處於楊秀清和洪秀全的雙重領導之下,永安所封的五個王也都處於東王一家獨大的局面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太平軍的高層體系,如果要避免內鬥不斷,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天王洪秀全有絕對的威望,能夠主導類似責任內閣總理的更換,二是責任內閣的總理,有堪比楊秀清德實力威望,能夠壓服各路人馬。

    其實從太平軍的具體情況來說,高層之間內鬥不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天王洪秀全,出於各種原因,對於太平軍幾個裡階段核心人物的打壓。畢竟太平軍的三個核心人物,除了楊秀清之外,無論是石達開,還是李秀成都很難對王權產生威脅,洪秀全仍然不能讓其發揮巨大作用,反倒是逼走石達開,刁難李秀成,結果導致太平軍群龍無首,中央權威喪失殆盡,最終太平軍兵敗如山倒,也和這類情況不無關係。

    當朱元璋從無到有一呼百應的時候,太平軍這種從有到無最終葬送大好機會的事情,同樣反應了一個優秀領導人的必要性。

  • 3 # 狂風大浪

    太平天國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也非常複雜。朱元璋成功建立大明朝也不是簡單或者幸運的事兒。

    試著對比著來分析一下。太平天國有五失,朱元璋就有五得。

    太平天國一失,頂層權力混亂,天王權力被嚴重削弱,東王能力強,權力大,卻裝神弄鬼,不夠堂堂正正。這也是最後洪楊火拼,內訌的主要原因。

    太平天國二失,制度複雜繁瑣,缺少人性。一個成立沒多長時間的武裝勢力,一大堆王,一大堆聽起來很牛的官兒,讓一般人摸不著頭腦。對於指揮和執行,不是好事兒。大量莫名其妙的制度,讓下層官民心生不滿。比如男女夫妻分營制。太平天國搞的新花樣太多,分散了凝聚力。

    太平天國三失,統治集團過早地進入了擺譜享樂狀態。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大興土木,廣納後宮,大講排場。享樂註定讓這些人少了進取心,多了保守防禦的心理。

    太平天國四失,沒能經營好佔領的地盤,軍事上如此,更重要的是民心上失分太多。太平軍成了恐慌的代名詞,不能得到普通百姓和士紳商賈的支援。更不能得到讀書人的支援。

    太平天國五失,離經叛道,裝神弄鬼,不倫不類的教義,被多數人視為異端。

    相比來說,朱元璋得天下,就有五得。

    一得,朱元璋的團隊,非常快速地確立了他王者的地位。無論他是一名義軍下級軍官,還是成了割據一方的吳王,他的核心力量,只認朱元璋為唯一的王。

    二得,朱元璋無論是軍制還是民政,都是在元朝制度的基礎上略加改進就為己用。上下都容易熟悉上手,沒有在這方面過多耗費精力。

    三得,朱元璋一直到稱帝時,都非常儉樸,考慮的是天下,對臣子的約束也是非常嚴格的。所以一直在高層保持了很高的戰鬥力。

    四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總戰略,讓朱元璋把自己的地盤經營得非常好,實力不斷增加,又能不斷地化解各種危機,讓他的勢力健康地不斷壯大,最終大到得到整個天下。

    五得,朱元璋的思想是傳統的保守的。整個大明的建立,可以說是在元朝的舊有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容易得到民意的認可。

  • 4 # 漢關駝鈴

    朱元璋是天才,是五百年只出一個聖人的人物,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很強,他的威望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參加起義軍後,所經過的大小戰役基本上都是他親自指揮的,而且很少有失敗,所以他在軍隊中的威望很高,那些將領基本上都是他的兄弟。

    朱元璋的政治能力也很強,首先就是認識到必須有一塊革命根據地,並且建好根據地,因此他選擇當時還是元軍佔領的南京城。佔領南京後就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治策略,建設鞏固根據地。朱元璋雖然有很多謀士,但政策基本上都是出自於他的手,國家政治機構也都他親自建立的,大的方針政策都是他親自制定並執行。

    所以朱元璋無論是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威望都極高,起義軍中無人能超出其右。朱元璋的政治手腕也很強,他手下的將領都很怕他,所以後來朱元璋發動胡藍案時那些功臣們根本沒人敢反抗。

    洪秀全沒有多少政治軍事能力,他只是建立了拜上帝教,依靠宗教迷信來維護自己的教主地位。楊秀青的軍事能力遠高於洪秀全,太平天國前期的重大戰役基本上都是楊秀青指揮的。

    其它諸王的軍事能力也都比洪秀全強,因此他們才都不服氣洪秀全。而且太平軍封王太早,各個王都自領一軍,誰也不服氣誰,所以才會產生內鬥。

    洪秀全的政治能力也很弱,太平天國的各項政策都不是他制定的,進入南京稱天王后便基本上沒有出臺過啥治國方略,連後期的天朝田畝制度也不是出自他手。

    所以洪秀全只有秀才的水平卻當了皇帝,根本壓不住場。而朱元璋是千古一帝,手下人非常崇拜他,根本不敢鬧事。

  • 5 # 乘風破浪的雪碧6D

    1、朱元璋的平衡玩的比洪秀全好,武將之間平衡、文武之間的平衡、嫡系與非嫡系之間的平衡

    2、朱元璋的政治手腕比較硬,政治聯姻、收攏民心、殺伐決斷從不拖泥帶水

    3、朱元璋有一個賢內助馬皇后,有些事情女人出面協調可能比男人更好

    4、朱元璋成功後沒有忘記初心沒有忘記老百姓沒有驕奢淫逸受到底層老百姓的擁護

    5、洪秀全披著宗教的外衣忽悠老百姓可是太平天國的高層早就看穿了這個鬼把戲

    6、朱元璋勤政洪秀全怠政

    7、朱元璋深得中國傳統的帝王之書,洪秀全只不過是一個窮書生

    8、朱元璋的政治目標明確洪秀全不思進取

    9、朱元璋充分利用了老百姓同少數民族統治階級的矛盾發展革命鞏固漢民族政權

    10、朱元璋掌控大局的能力與政治的敏銳度比洪秀全強10倍

  • 6 # 花亦果

    不可以同比。鯉魚和草魚誰更好吃?其實都好吃。朱元璋樹立了個人威信,洪秀全沒有大志。不同的人結局不同。如此而已。

  • 7 # 明風實業

    朱元璋紀律嚴明十分痛恨貪汙腐敗,太平天國起得一些勝利後,不鞏固,就是想著過紙:醉金迷極其糜爛曰子,它不敗,誰敗,它不垮誰垮?

  • 8 # 翩翩正公子

    主要是領導者的能力與其用人的差異。

    朱元璋投奔濠州郭子興之際,便著手收攏有濟世經邦才能的儒生隱士。在這些人才中,有“裡中長者”李善長,有“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朱升,有起草“北伐檄文”的宋濂,有“略如基謀”的劉基。善於用人是朱元璋的一大特點。同時朱元璋將最高全力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有絕對的領導權。

    而太平天國這個拜上帝的組織從上至下充滿了矛盾。起事之前,楊秀清取得了“天父特差”的身份,凌駕於洪秀全之上,埋下了兩人不和的禍根。太平天國攻下南京後,身為東王的楊秀清“自恃功高,一切專擅”。最終釀製了“天京事變”。 其次洪秀全濫封王爵,用以制衡權力,各種封王超過2700位。這麼做的後果是“朝中政事,並未實託一人,人人各理一事”,政出多門,職責不清,彼此爭權內鬥。

  • 9 # 思考人生159145466

    太平太國是以欺騙的方式組織起來的,當有一點成績就驕奢淫慾,離心離德且沒有遠大理最後也會以欺騙結束。朱元璋有明確的目標,是在戰爭中樹起來的威信,且有正確的綱領和目標,所以會成功。

  • 10 # 困惑的打工仔

    朱元璋杯酒釋兵權,講很多有功之臣都整回家養老了,以防止他們功高蓋主。太平天國洪秀全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就開始大肆揮霍,封了很多王,結果導致這些有兵權的將領都上行下效,開始揮霍無度。和李秀成一樣最終導致失敗。

  • 11 # 艾迪特

    這個問題很好。值得深入研究分析。我目前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朱元璋在解決北元前,採用的是“共富貴”的策略,即對於部屬採用高封賞,小處罰;二是“高築牆,緩稱王”降低外部壓力,巨大的外部壓力,很容易引起內部爭鬥;三是任人唯親、任人唯能。對比朱元璋與洪秀全在用人識人方面,高下立判。

  • 12 # 李金龍1560353120

    朱元章能嚴肅軍紀是關鍵一步 ,並且內有謀臣,外有戰將鄰導集團有實力 。洪秀全則不然,領導能力差多了,所以內鬥不斷。

  • 13 # 田大大很是鹹魚呢

    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和太平天國的形成雖然都源於農民階層的反抗,但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首先,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有著比較明確的政治目標和綱領。他不僅有著反元復明的政治主張,而且在起義後積極籌備和組織政權建設,包括制定和實施農民法和宋憲書等法律制度。此外,朱元璋也在組建軍隊、加強武器裝備等方面進行了大力改革,從而逐漸壯大自己的力量,最終成功地建立了明朝政權。相比之下,太平天國的形成缺乏政治目標和綱領,其領袖洪秀全雖然提出了一些“三民主義”等口號,但缺乏具體的政治和經濟方案,而且在建立政權方面的努力也比較有限,僅僅在南京建立了一個短暫的政權。其次,朱元璋能夠震懾屬下,主要是因為他有著比較明確的軍事指揮和組織能力。在起義後,朱元璋不僅成立了自己的“八虎軍”,還和其他起義軍組成了“義軍”聯盟,透過加強組織、改善武器裝備和加強訓練等方式,逐漸壯大了自己的軍隊。此外,朱元璋在戰略和戰術方面也有著一定的才能,能夠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控制自己的軍隊,並最終實現了對元朝的推翻。而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則缺乏軍事指揮和組織能力,其部下也缺乏一定的紀律和統一性,導致內部鬥爭不斷,而且在與清朝的戰爭中也往往表現出一定的軟弱和不足。最後,朱元璋的農民起義在起義前有著一定的社會基礎和政治背景。明朝的建立有著歷史的和文化的背景,而且在起義前朱元璋等領袖也有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政治經驗,能夠凝聚起一定的社會力量和政治支援。

    與此相比,太平天國的形成則缺乏明確的社會基礎和政治背景。雖然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借鑑了基督教的思想和教義,提出了“上帝國度”的概念,但其思想和理念缺乏社會根基和歷史支援,難以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支援。此外,太平天國領袖的行為和作為也讓一些原本支援他們的人感到失望和不滿,從而導致太平天國內部的分裂和瓦解。綜上所述,儘管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和太平天國的形成都源於農民階層的反抗,但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朱元璋能夠成功地建立明朝政權,主要是因為他有著明確的政治目標和綱領,以及較為明確的軍事指揮和組織能力。而太平天國領袖的思想和理念缺乏社會根基和歷史支援,內部鬥爭不斷,導致其無法形成統一的政治力量。

  • 14 # 梨城雅士

    朱元璋有較強的統帥能力,

    而洪秀全以宗教名義治國,

    易被楊秀清篡奪執政大權,

    內鬥不止而利於清朝鎮壓!

  • 15 # 天問晨曦

    太平天國起義,是舊式農民起義的最高峰,它能在富庶的長三角搞割據,跟清廷政權,鑼對鑼鼓對鼓地打了十幾年,在歷代起義運動中是極為罕見的。可是,同樣都是農民起義了十幾年,朱元璋能成功稱帝,太平天國為何卻失敗了?

    太平天國運動,是對異族統治的一次大反抗,是反清復明運動的繼續。從此漢族開始登上清朝政治舞臺,掌握國家命運,開始了民族振興之路。

    太平天國運動,徹底動搖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喚醒了民眾,振奮了有志青年,有了洋務運動,有了康梁,有了戊戌變法,有了孫中山袁世凱……

    沒有太平天國運動,滿清的統治仍是鐵桶一般,繼續由閉目塞聽,不知進取的滿清貴族把持朝政,必將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的殖民地,列強瓜分,中國四分五裂,中華文明將喪失殆盡。

    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從自身找原因的話,一是楊秀清和洪秀全的二元領袖體制的失衡,最終演化為天京事變,這場內戰導致太平天國元氣大傷。

    天京大內訌,作為失敗的首因,歷代農民起義,就沒見過這麼內訌的,幾天之內,就把自己的核心領導層殺了個乾淨。歷代政權建立後內部的清洗,都是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溫水煮青蛙,天京這事搞得太爛了。

    二是他不承認與列強的不平等條約,受到大陸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民國還於1929年出臺了一部《禁止汙衊太平天國法案》,為太平天國正名。

    在此之前的歷代農民起義,形成割據政權的時間都很晚,李自成割據荊襄是崇禎十六年,此時的明朝已經就剩下一口氣了。朱元璋割據雖早,但長期沒有被元廷針對,更早的黃巢等農民軍則被認為是流寇了。

    在整個太平天國的歷史中,它始終是以正規戰的形式,面對清政府的全力圍剿。雖然在同時期也有捻軍、天地會、大成國等農民起義,但清政府對於太平天國的圍剿,始終放在最高階。

    太平天國面對的形勢,遠比朱元璋差的多,朱元璋起義時面對的元朝,正沉迷於內鬥中不可自拔,徐達都開始北伐了,元廷還在內訌。

    太平天國前期發展迅猛,因為清廷的軍隊早就糜爛不堪了,八旗綠營統統不行了,理論上最後的依靠,只有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

    其他的清軍,當時要多廢有多廢,如果不是太平天國自己內鬥,清軍根本無法取勝。就算最後南京城破,三千多缺衣少食的太平軍,居然能從十萬湘軍包圍圈正面突圍。

    1851年的獨鰲山之戰中,太平軍以七勇士向多達千餘人的清軍發動衝擊,清軍竟然無一人敢肉搏,而是突然潰散,連陣地都不要了,“全行棄營,鬨然由山頂潰下”,甚至“有跪受賊刃者”,把清軍副都統烏蘭泰差點逼到自殺。

    事後烏蘭泰在奏摺中痛心疾首地報告皇帝:“奴才在山下看的甚真,僅止七賊。以一千兵不及七賊,突出情理之外”。

    太平天國之前,清廷嚴格控制漢人掌兵。等到了太平天國時,不得已開放了漢人掌兵,出現了各種兵勇,出現了曾國藩,左宗棠等地方實力派。

    太平軍進攻南京的戰略構想,確實是值得稱讚的,但是定都天京的戰略,就極其失敗。包括偉人在內,都認為定都天京,是一個錯誤的做法,他沒有抓住主次矛盾。

    攻克天京,在正面意義上,一來有利於扛起反清復明之大旗,重新開創新王朝的宏願,還能拿下清朝的賦稅重地,是殲滅清軍有生力量好機會。

    二來,也可為太平天國壯大聲勢,使不滿於朝廷統治的人,開始出現反叛心思,並在攻克天京的未來一段時間裡,根據形勢的變化,策定攻守之戰略。

    但定都天京,就意味著要將主要的力量,用於維護天京為中心的太平天國根據地,而這又意味著,必將面臨喘息之後的清朝的全力圍剿。

    戰爭的目的,是在於消滅戰爭,天京的確易守難攻,但是,反而成為了太平軍的包袱,太平軍並沒有發動運動戰的本事,而是圍繞天京作為根據地,四面出擊,失去了推翻滿清王朝的最佳時機。

    從後來的太平軍北伐看,如果在攻克天京之後乘勝追擊,很有可能推翻掉軍隊戰鬥力腐化嚴重的滿清王朝。而太平軍止步江南,則給清廷以喘息的機會。

    四面出擊又疲於奔命的太平天國,如果沒有一場如淝水之戰的決定性勝負,則註定要與清朝陷入到一場持久戰的深淵,但滿清王朝畢竟存在著統治基礎,也有如曾國藩,左宗棠等牛人作為對手。

    並且定都天京,必然要提前面臨一個完整性政權所要面對的制度改革、處理各類矛盾等等一系列問題。《天朝田畝制度》雖好,卻只能是空中樓閣。

    《資政新篇》,則又因為陷入戰火而難以實施,利益的分配,以及內部的爭權奪利,使得太平天國陷入滅亡的深淵。可以說,定都天京,就是這一系列事件的起點。

    太平軍內部傾軋太嚴重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作為軍師和內部潤滑劑的馮雲山沒了,之後再沒人願意,或者說有能力和有眼光來調停上層矛盾,洪、李、韋等人都忙著爭權奪利,結果導致西征和北伐出擊時,再沒有諸王級別的領導參與其中。

    太平天國之所以能堅持十四年,天京(南京)城的城防堅固也功不可沒。明初歷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將南京城建成為世界第一大城市,城牆長達35公里,高14~26米,闢有城門13座,“高堅甲於天下”

    清軍圍困天京城,面對高大堅固、把守嚴密的天京城門、城牆,主要使用冷兵器,只有少量火槍火炮的清軍,整整兩年都無法攻破天京城。

    最後清軍發現了天京城的一處致命薄弱處,公元1864年7月19日,清軍在太平門東邊城牆下埋入3萬斤炸藥,將其引爆。一聲巨響,驚天動地,城牆被炸開二十多丈。大批清軍蜂擁而入。

    太平軍雖然拚死抵抗,終究沒能抵擋住如狼似虎的清軍,天京城遂告失陷……至此,經過十四年,太平天國運動方才宣告失敗!

    南京的城防,在太平軍手上就固若金湯守了十幾年,但之前,太平軍進攻南京時,也就一會兒,清軍就崩掉了,說明城牆、工事、堡壘都是次要的,人才是主要的因素。

    鮮為人知的是,太平軍攻佔南京外城極其輕鬆,但進攻內城卻吃了大虧,原因是守南京外圍的清軍都是綠營兵,長期欠餉又不訓練,太平軍一來就一鬨而散。而守內城的是八旗兵,待遇高且定期訓練,自然拼死抵抗。

    當時的皇上咸豐帝,並不比洪秀全強,他可謂是個脾氣好的崇禎皇帝,剛愎自用而又無能。應該說咸豐繼位後,也算是奮發努力的,可處處用不對地方。

    咸豐死後,他精明強幹的老婆慈禧,和更精明強幹的弟弟恭親王奕訢上位,英法為了保住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既得利益,開始援助清政府甚至直接下場作戰,以1861年咸豐之死為分界線,之後太平天國局勢便迅速惡化並被絞殺。

    英法是能夠決定戰爭勝負的場外力量,他們最早也是選邊下注,英法一開始的判斷,是大清要完,所以也和太平軍接觸,但後來發現,太平軍打不垮清朝,加上北京條約以及太平軍多次進逼上海,於是決定和太平軍翻臉。

    選擇倒向清政府,或許也就是一念之差,畢竟太平天國滅亡後,英國又有政客後悔了,因為清政府裡保守派勢力還是很強,伊藤博文後來還吐槽,你們英華人瞎管閒事,幫清廷滅了太平天國就是個錯誤。

    因此,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除了其自身的原因,滿清也是“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用賣國投降,取得了英法等外部力量的支援;用答應不平等條約,來換取對太平軍助剿。而太平天國不如大清會賣國,還要臉,於是站著被內外反動勢力打死了,這也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有他們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丹和梅西誰才是世界體壇歷史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