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張丁材
真實的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
答: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安史之亂的一些知識。
唐代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的"治宏貞觀,政啟開元""貞觀遺風"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成為了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至鼎盛。
安史之亂,就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祿山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
范陽起兵
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譟之聲震地。當時海內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幾代人沒有見過戰爭了,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都震驚。河北都是安祿山統轄範圍內的,叛軍所經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而唐玄宗仍然認為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的假話,沒有相信。
高仙芝
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安祿山指揮叛軍主力進攻洛陽、潼關,意圖突破這兩個重鎮而直取長安!後來洛陽淪陷,但天險潼關卻因為高仙芝、封常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安史叛軍久攻不下,甚至迫使敵軍有了回撤的打算。
封常清
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先後發生了長安失陷、馬嵬兵變、肅宗即位、睢陽之戰、安祿山被殺、鄴城之戰、史思明覆叛等大事。
馬嵬兵變
到了寶應二年(763年)的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縊死,其餘部分叛將投降,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此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
李懷仙
綜上所述,所以說,真實的安史之亂是相當之亂,後果是極其嚴重的,其影響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點∶
1、導致社會混亂。戰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的浩劫。
2、導致藩鎮割據。安史之亂,摧毀了統治基礎,削弱了封建集權,為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3、致使剝削加重。由於戰爭,造成勞動力嚴重不足,統治階級不得不增加稅收,使階級壓迫和統治階級的壓榨更加深重。
4、致使邊疆不穩。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
5、導致經濟重心南移。安史之亂,促使中國歷史上北民南遷,致使經濟中心進一步南移。
6、導致西域得失。753年前後,正是唐朝經營西域的全盛時期,但是此後隨著大陸政局的的劇烈變化,唐朝在西域的勢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
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張丁材
真實的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
答: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安史之亂的一些知識。
唐代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的"治宏貞觀,政啟開元""貞觀遺風"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成為了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至鼎盛。
安史之亂,就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祿山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
范陽起兵
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譟之聲震地。當時海內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幾代人沒有見過戰爭了,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都震驚。河北都是安祿山統轄範圍內的,叛軍所經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而唐玄宗仍然認為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的假話,沒有相信。
高仙芝
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安祿山指揮叛軍主力進攻洛陽、潼關,意圖突破這兩個重鎮而直取長安!後來洛陽淪陷,但天險潼關卻因為高仙芝、封常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安史叛軍久攻不下,甚至迫使敵軍有了回撤的打算。
封常清
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先後發生了長安失陷、馬嵬兵變、肅宗即位、睢陽之戰、安祿山被殺、鄴城之戰、史思明覆叛等大事。
馬嵬兵變
到了寶應二年(763年)的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縊死,其餘部分叛將投降,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此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
李懷仙
綜上所述,所以說,真實的安史之亂是相當之亂,後果是極其嚴重的,其影響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點∶
1、導致社會混亂。戰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的浩劫。
2、導致藩鎮割據。安史之亂,摧毀了統治基礎,削弱了封建集權,為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3、致使剝削加重。由於戰爭,造成勞動力嚴重不足,統治階級不得不增加稅收,使階級壓迫和統治階級的壓榨更加深重。
4、致使邊疆不穩。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
5、導致經濟重心南移。安史之亂,促使中國歷史上北民南遷,致使經濟中心進一步南移。
6、導致西域得失。753年前後,正是唐朝經營西域的全盛時期,但是此後隨著大陸政局的的劇烈變化,唐朝在西域的勢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