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圖怪談

    現在華人所熟悉的白話古典小說,文字內容主要成型於明清兩代。基本上都是不得志的文人在街頭巷尾採訪說書先生的口耳相傳記載下來的。這一類小說,往往貼近明清兩代的生活,說書先生對所講述的故事當時的社情人文往往並不瞭解,經常套用自己所處時代的生活習慣和裝置。比如關二爺的青龍偃月刀重82斤,就是一件不科學的事。青龍刀這種武器形態最早也就出現在宋朝,而且是不會被拿上戰場使用的。因此所謂酒旗是“宋元明清”小說的風景倒還不如說它是“明清”的風景。

    但說書先生們也不是空穴來風地胡編亂造,故事裡的東西多少還是有一點事實依據的。

    北宋一朝的前中期國家相對穩定,執政者又實行仁政,在王安石改革之前宋朝的商品經濟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有了充足的貨源,宋朝的商業市場就從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商人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招攬客戶。雖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既然已經有了好酒幹嘛不打出招牌呢?獨特的酒旗文化就這樣興起了。不僅僅是酒棋,茶館、賭坊、藥店都出現了這種迎風招展的旗子。最典型的一個例證就是清明上河圖,汴河兩邊商鋪林立,不少家都有插出來的旗子。北宋首都如此,其他城市有樣學樣也會變成這樣的。

    看這張區域性圖的左下角,你就能看到一個小小的招牌。全圖裡這種細節不勝列舉。

    只是宋朝的招牌還比較樸素,畢竟這是中國廣告業的起源階段,不能指望太高。像武松看見的“三碗不過岡”在宋朝應該是不會出現的。這種複雜的、用來形容酒味淳冽的廣告只會出現在明朝中後期的大城市裡。朱元璋農民出身,打心眼裡討厭商人和讀書人,所以明朝的商業在前期受到了壓制,這種廣告更是不允許出現。只是到了明武宗以後,明白人發現再這麼弄下去國家經濟實力下滑太嚴重,才逐漸開放了商業。和宋朝一樣,有了充足的貨源,商人們就要思考怎麼把東西賣出去,廣告業才迎來了又一波春天。

    那為什麼酒旗文化發端於宋朝而不是唐朝或者更早呢?

    唐朝沒有方便的商業文明,兩座首都都是四四方方人為規劃的產物。去看看日本的京都你就知道當年的洛陽長什麼樣子。在唐朝的大城市裡,市場和居民區分開,每一個店鋪的區域賣什麼東西也有市場管理員規定,就有點像紅色時代的中國供銷社。由於不存在同行競爭,客戶又比貨物多,唐朝的商人自然就不會去想主意做廣告。

    再往前的年代就更不可能有商業發明了。從漢朝結束一直到唐朝,中國從來沒有形成過一個統一又穩定的大帝國,所有商業活動本質上都是區域性的。區域性的商業活動無法調配大量資源,生產的貨物都不夠老百姓消費。商家也擔心兵荒馬亂的時節自己會遭搶。既然隨時要準備收拾細軟跑路,就沒有必要再準備什麼招牌增加投入了。

    酒旗以及酒旗背後的商業廣告源頭,因此僅從宋朝開始而且逐漸發展到了高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很多電信詐騙,天天宣傳防止被騙,為什麼還是很多人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