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克觀察
    “斯普特尼克1號”是前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也是世界公認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比美國的“Explorer—1號”早了三個月。

    當時與其說是衛星的競爭,不如說是火箭領域的競爭,因為誰先將衛星送上天就意味著擁有了成熟的火箭技術以結合軍用。

    其實在60年前全世界的航天領域還不具備讓衛星返回的再入防熱技術的,這個直徑只有58釐米的小玩意最終在大氣層中就被燒燬了,而殘骸從前蘇聯的勘察加半島一直散落到美國的阿拉斯加,所以美國並沒有完成獲取,更談不上研究。

    儘管這只是個試驗衛星,但成為美蘇冷戰期間太空軍備競賽的導火索,西方世界頭一次意識到被紅色蘇聯支配的恐懼。第一這意味著共產主義世界技術領域的勝利,第二這意味著蘇聯的航天技術已經開始領先於美國,第三這意味著如果蘇聯的火箭既然能將衛星送入太空,那麼也就能把核彈頭送入太空,所以使得蘇聯將首先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這對於自由西方世界來說無疑是重大挫敗與威脅。

    於是美國雖然沒有完整獲得“斯普特尼克1號”的實體與資料,但卻大大激發了美國的恐慌,這個例子被稱為“斯普特尼克危機”。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下了死命令,要求90天內必須發射美華人自己的衛星,在經歷了一次失敗後,最終在1958年1月31發射了自己的衛星“Explorer—1號”,並且在當年的7月29日創立的大名鼎鼎的美國航天局“NASA”。

    受到刺激的美國政府在後來的太空競賽當中政策變得更加激進,在教育領域裡對相關科學、數學、工程、航空航天類的類別開始不計成本的大幅進行投資,為美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並且使其在國際領域一騎絕塵的領先。

    “斯普特尼克1號”儘管沒有提供有價值的資料,但卻激發了美國的航空航天熱情,並最終成為航天大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買房錢不夠,想讓媳婦從孃家借點,但媳婦不願意張口,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