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妖氣

    匈奴是漢朝對這支北方遊牧民族的稱呼,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匈奴人自己曾經有三個自稱。

    一是自稱“強胡”,這個名字很霸氣,《漢書》裡面收錄了匈奴單于給漢朝寫的書信:“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單于遣使遺漢書》)。可見匈奴人並不忌諱被稱為胡,反而以此自稱。

    二是自稱“大夏”,《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匈奴人也每每以夏朝後裔自居,後來匈奴人赫連勃勃還專門建立了一個“夏國”,被稱為胡夏。

    三是自稱“漢帝外甥”,因為漢朝經常與匈奴和親,把公主嫁給匈奴單于,所以不少匈奴貴族稱呼漢朝皇帝為“舅氏”,自稱“漢帝外甥”,最出名的就是匈奴人劉淵了,甚至把姓氏都改成了漢朝皇帝的。

  • 2 # 明離子

    很多人覺得“匈奴”有一個“奴”字,便想當然的覺得是漢朝對其蔑稱。

    這其實是個誤解,“匈奴”二字很可能是音譯,而非意譯,而“奴”,也非奴隸的意思。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漢代的匈奴並不是單一民族,更沒有統一的語言,可能包含了突厥語族、蒙古語族、葉尼塞語系、吐火羅語族、伊朗語族、烏拉爾語系等不同語言。

    但由於缺少足夠的文獻記載,因此很難對此有所定論,於是匈奴人對自己的稱呼也不能夠被完全確定。

    匈奴的起源之說,直到現在都未統一,《史記》中認為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

    王國維的《鬼方昆夷獫狁考》則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

    還有學者認為,鬼戎、義渠、燕京、餘無、樓煩、大荔等史書中出現的少數民族統稱為匈奴。

    匈奴的起源沒有定論,自談不上匈奴語系的論證。

    其實最大可能的原因是,“匈奴”和“胡”都是突厥語和蒙古語中“人”的發音,即“kun”或“Hun”。

    史籍中也有記載稱,部分匈奴人自稱為大禹之後代,所以自稱為“夏人”,說明極可能在遠古時期,匈奴人的一部分族群,與華夏民族是同宗同源。

  • 3 # 鄭鎮陣

    很多人認為“匈奴”中的“奴”帶有貶義,其實這是漢人根據其發音翻譯過來的,並非貶義。當時的中原人,稱周邊的少數民族為“東夷、北狄、西戎、南蠻”也就是說,東面的少數民族稱之為“夷人”,北方稱之為“狄人”,西面的少數民族稱之為“戎人”,南方稱之為“蠻人”。而“匈奴”是根據發音而來的,他們名字當中的“奴”沒有貶義。

    匈奴興起於秦末,公元前209年,冒頓單于建立“匈奴汗國”。所以,匈奴稱自己國家為“匈奴汗國”,首領稱之為“單于”,人民稱之為“匈奴人”。在電視劇《漢武大帝》中,匈奴人自己也稱“匈奴”,並沒有輕蔑的意思。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集團。根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時期的“匈奴”有山戎、獫狁、葷粥,他們隨畜牧而轉移,居無定所。公元前209年,冒頓單于,統一了北方草原,並建立“匈奴汗國”。

    “匈奴”是秦末漢初,北方最強大的一個少數民族族群。“匈奴人”在跟中國交往的時候,肯定有一個官方稱謂,漢朝根據其語言發音,稱他們為“匈奴”。“匈奴人”稱自己國家為“匈奴汗國”,首領稱之為“單于”,相當於“國王”的意思。當然,他們不能稱“皇帝”在大漢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和漢文化圈建立的國家,只能稱“單于”或者“王”。西漢滅亡以後,王莽在國內進行改制,周邊國家連“王”都不能用,只能稱“候”,玉璽改稱為“章”,導致很多附庸國不滿。

    根據《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篡位改立“新”朝以後,命五威將王駿等人前往匈奴單于處,收回西漢所賜的“匈奴單于璽”,另授給“新匈奴單于章”。可見,漢朝時中原王朝賜給他們的玉璽,都稱其為匈奴。匈奴的首領稱之為“單于”,匈奴在西漢末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尤其是南匈奴其單于都得到了漢朝的冊封,而北匈奴沒有得到漢朝的認可,所以遭到漢朝的討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柑橘膨果期管理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