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美食官方賬號
-
2 # 東方美食官方賬號
答:
魚肚的種類雖然各異,但是鑑別方法和標準卻基本相同,都要從以下幾種方法入手。
A.大小、厚薄
魚肚越大越厚,其質量越好。漲發後形體大,價格也高;而一些小魚的肚薄,價低。魚肚形體平坦、完整,邊緣齊整者為佳。一些大片魚肚雖形體不小,也很厚,但漲發易夾心,不透,質遜。
B.幹、溼程度
魚肚越乾爽越好,對光應有透明感。質地潔淨,無血筋等物,色澤透亮者為佳。受潮魚肚色灰暗、無光澤,質次。有的魚肚在乾製時中心部位未能幹透,四面透明,惟獨中心呈玉白色,此種魚肚被稱為“花心魚肚”,質差。
C.品種
統稱為廣肚的優質毛魚嘗肚和鰵魚肚最貴,魚回魚肚次之,黃魚肚略低,鰻魚及其他魚的肚再次。
傳統的幾種魚肚發制方法大家都知道,但是我透過多年的經驗總結出幾點魚肚漲發要點,或許對大家會有所啟發:
1.油發魚肚必須乾爽,潮溼的易出現僵塊,故發現受潮時可事先烘或曬乾。
2.魚肚常有“耗”味,可在漲發後用醋水浸泡,比例約為10∶1,即5千克水中加入500克白醋。浸泡之後務必將醋味衝漂去淨。
3.魚肚有腥味,漲發時若不能完全除去,可在焯水的水中加酒、蔥、姜。
4.水發魚肚大多選片大肉厚者,薄小的魚肚不經煮。因為魚肚膠質較重,燜煮時為防魚肚粘底,遇大量加工時,可在鍋底墊上竹墊。
5.油發魚肚發制完成後,都要放入鹼水中洗去油脂,加鹼量要控制好,鹼多可使魚肚糜爛,一般比例3%。方法是將魚肚放鹼水中擠捏除油,然後漂清,放鹼水中浸的時間不可長。
6.砂發魚肚要翻炒,使之受熱均勻,至膨大無夾心時取出。
7.砂發和油發的魚肚放保鮮櫃裡儲存,可1-2個月不壞,但水發的魚肚只能在保鮮櫃中存放2-3天,速凍後口感會大打折扣。因此水發魚肚不能多量發制,分期使用,必需隨用隨發。
答:
魚肚是一種高檔的烹飪原料,被廣泛應用在大中型宴會當中,但是魚肚的品種很多,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外形、特點和質感,適合於不同的烹調方法。
8種魚肚鑑別方法如下:
●黃唇肚
黃唇肚,以石首魚科黃唇魚的鰾加工製成,又稱黃唇膠。成品呈橢圓形、扁平,並帶有兩根長約20釐米、寬約1釐米的膠條;呈淡黃金色或金黃色,光澤鮮豔,半透明,波紋顯著。肚長約26釐米,寬約19釐米,厚約0.8釐米,產於東海、南海等地區。黃唇魚肚是魚肚中品質最好的魚肚,以前被列為貢品,只是產量極少。
●毛鱨肚
毛魚嘗肚,以石首魚科毛魚的魚鰾加工製成,也叫毛肚。毛魚分佈在浙江、江蘇、廣東沿海。魚體很大,故其肚也非常大,每隻可達500克左右。成品呈金黃色,略微透明。肚分公母(雌、雄),公肚形如馬鞍,色深一些,有皺紋,漲發性也好,質優;母的形體略圓而平整,皺紋橫向,質稍薄,質量不如公的。
●鰵魚肚
鰵魚肚,是以石首魚科鰵魚的鰾加工製成,又稱敏魚肚、米魚肚。成品呈橢圓形、片狀,有的兩邊有小圓墜(由背面剖開者有,由腹面剖開者無),凸面略有波紋,凹面較光滑,色淡黃或淺紅,明亮有光,半透明。一般長22-28釐米,寬20釐米,厚1釐米。鰵魚肚亦有公母之分,也是公優於母。鰵魚主要產於浙江舟山、廣東湛江及海南等地。
毛魚嘗肚和鰵魚肚形體都比較大,廣東、香港較為流行以魚肚做菜,因此,凡體大者都被稱為“廣肚”。
●黃魚肚
黃魚肚,以石首科大黃魚的鰾加工製成,又稱黃魚膠。單片黃魚膠色白略黃,光滑,半透明,較薄,形體也不大,每片約50-100克,故質量不及毛魚嘗肚和鰵魚肚。近年黃魚幾近絕跡,黃魚膠的身價隨之升起來了。黃魚肚產於浙江、福建等地。
●鰻魚肚
鰻魚肚,以海鰻科海鰻的鰾加工製成,又稱胱肚、門膳肚。鰻魚鰾形如鰻魚,長圓形,細長,壁薄中空,兩端尖似牛角,白中略黃。鰻魚肚也稱桶膠、筒膠。加工時一般不剖開,剝去衣膜晾曬乾燥而成。鰻魚肚多產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
●鮰魚肚
魚鮰肚,以亞口魚科長吻魚回的鰾加工製成。因形狀似荷包(農村人用的錢包),略呈橢圓形,也叫荷包肚。大小如巴掌,厚實肥大,壁厚0.5-1釐米,色白光滑,每隻重約50-100克,大者可達250克。魚回魚為長江淡水魚,湖北人認為魚肚形像石首筆架山,故稱其為筆架山魚肚,其他地方就稱之為魚回魚肚。
●鱘鰉肚
鱘鰉肚,以鱘科的鱘魚和鰉魚的鰾加工製成。鱘魚也是淡水魚,生在湖泊中。因魚體可達幾十斤甚至上百斤重,故魚肚也非常大,大的可達幾公斤重,厚達2釐米,色淡黃,鰾面有深淺皺紋。這種魚肚較少有幹品,市場上也不多見。
●進口魚肚
扎肚 產自南美洲,又稱長肚,形長而窄。也分有公母,母肚較厚而長,公肚寬而稍短,口感以母肚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