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繡中源
-
2 # 熙熙光明
成渝經濟圈的繁榮和發展速度,超過了北方除北京以外的所有城市圈,京津冀的發展速度也不能與之相比!成渝經濟無論春夏秋冬,一片欣欣向榮,富有南國特色。成都平原受惠於都江堰的灌溉,千里沃野,氣候環境優越,物產豐饒?加上四川人民勤奮向上,教育發達,人才眾多,現在吸到世界各地企業家雲集成都,成都的宜居環境成為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成功名片之首項,成為高科技企業發展的一片樂土!重慶是近年國家任命的直轄市,雄踞大江源頭上游,水運空運鐵路公路發達,市政府領導深具魄力,吸引大量外資高科技企業落戶重慶,飛機貨運物流聯通世界,重慶人民勤勞向上,開拓進取,外資更為青睞!近年中歐班列貫通,重慶經濟前途無限光明!
成渝圈這兩大火車頭已高速開動和執行起來,自然條件優越,人民勤勞進取,已經佔據了一帶一路經濟的制高點!向西進,直取歐洲市場?向西南出昆明直達東南亞諸國市場。通過川藏鐵路和公路直達西藏,未來通向南亞。
成渝經濟圈前途無限,必將成為中國第四增長集無疑!前途無量,有一片光明和繁榮的未來!
-
3 # 小視野觀大世界
成渝經濟圈的建設是非常必要的,是國家站在國家均衡發展的戰略高度做出的正確決策,對中國西南經濟發展帶動作用必將非常明顯的。
沿海一代從南至北,珠三角、長三角、京津環渤海經濟圈由於沿海的優勢地理位置,經濟發展在全國遙遙領先;中部以鄭州、武漢為中心的經濟圈也呼之欲出。西部急需明確城市定位,帶動西部經濟發展。
一個高階產業及形成的產業鏈可以帶動一個行業發展;一箇中心城市形成的工業、商業、教育、醫療、地產、物流等綜合效應可以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成都和重慶曆史悠久,從古至今均為西南重鎮,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建國後許多重要三線大型專案在西南佈局很多,有良好的現代工業和科技基礎,有眾多的高校為科研提供基礎和支援。以重慶、成都雙城建立成渝經濟圈,不僅可以帶動四川、重慶,而且可以輻射帶動雲貴甚至更多地區的經濟發展。
同時大力發展成渝經濟圈,也為中國提供更好的戰略縱深經濟基礎,在過去提供了戰略縱深保護,今後如果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仍然可以提供非常有力的戰略保障。
所以,確立發展成渝經濟圈建設,以雙城為引擎,帶動輻射西部經濟發展,平衡東、中、西部經濟發展中的經濟差距,確保全面均衡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發展西部經濟和基礎設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
4 # 鞅論財經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國分為了東中西部地區,經濟在改革開放前30年也是主要集中的東部地區,於是形成了主要以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戰略。而從本世紀初,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轉折點,中國人均GDP進入了3000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不僅要讓經濟持續高速、高質量發展,更是要經濟全面發展,也就是實現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東中西部地區全面發展,國家的政策、資金、技術、人才也開始向中西部地區傾斜,中西地區在這十來年裡出現了超過東部經濟增長率,經濟實力逐步做強做大的中西部地區急需一個領頭羊,成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新中心!
在中西部地區中,主要集中在中三角和西三角,中三角是以武漢、長沙和鄭州為核心,西三角是以成渝和西安為核心,而且在三角中又依附長江和黃河流域養育,在長江流域中的撫育能力更是超過了黃河流域,於是形成了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其實,這中西三角對我們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和聚集效應,而這次國家還在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將會以國家戰略的方式來確定成渝雙城城市圈。
那麼為什麼要在中西部地區建立國家戰略的城市圈?對經濟發展有是重要意義呢?其實還不止這些,還有具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戰略縱深的意義,成渝處於我們中心區域,這樣可以形成與周邊所有區域的戰略中心,也是一個大國需要的戰略,在經濟、政治、軍事、裝置等方面提供強大的後勤保障和物質供應。這是最為核心的因素。
其次,經濟發展不可能永遠扁平式發展,否則只能是產業腹地,沒有高度。在中西部地區需要建立一個經濟高度區域,而選擇成渝真是希望打造一個城市圈的聚集效應,跟東部地區的三大城市群相媲美。從而再輻射到整個西部及中部地區,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還有,長江是母親河,養育著中國的數億百姓,只要激活了長江流域,那麼就可以不僅帶動經濟的發展,還有就業的增長,更是可以提升環境的保護。這種一舉多得的舉措具有更大的時代意義。成渝城市圈的作用還會通過長江流域一直東去,或許不久還會啟用長江中游城市圈上升到國家戰略,形成了東部三大城市群、長江流域經濟帶在內的整合國家經濟和發展戰略新格局。
回覆列表
說到經濟圈或者是城市群(其實都差不多),就不得不提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了,目前它們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三個城市群,其中長三角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GDP佔全國的1/5左右,以上海為龍頭,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囊括了國內最多的“萬億俱樂部”成員;而珠三角以深圳、廣州、香港三個一線城市為中心,是中國單位經濟產出最高的城市群,佔全國GDP的1/8左右;而京津冀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國企央企高校雲集,綜合發展水平同樣很好。
目前來說,除了成都、重慶,成渝城市群其它城市的發展比較一般,大部分城市人均GDP仍不到全國平均水平,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經濟協作也不是很密切,可以說是剛起步不久。
不過,除了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城市群在相對全國其它城市群來說,總體實力並不弱,同時提升空間很大。成渝城市群區位優勢明顯,擁有溝通西南西北、連線國內國外的獨特優勢,能夠推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契合互動,有利於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等。所以,這個城市群還是有可能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