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的電影,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我的心裡曾經有過你。這個你,指的就是前任。
《擺渡人》這部電影,講的便是和前任分手後的故事。影片一開始,就借用管春(金城武飾)道明瞭態度:前任永遠指的是那一個具體的人,這份感情一直未曾改變。
引用一句泰戈爾的詩:在我和你的海岸之間,愛是洶湧的海洋。一旦海岸消失,這份愛便迷失在洶湧的海洋之中,無法靠岸。擺渡人的工作,就是讓這份愛靠岸。
整部電影的風格顯得誇張又炫目,而且用了許多象徵的表現手法,比起電影來說更像是漫畫的風格。如果你喜歡這種風格,建議你看一下美國電影《罪惡之城》,影片中將這種風格運用到淋漓盡致,保證不會令你失望。
《擺渡人》裡大部分的場景都是選在了酒吧裡。故事裡是一群失意的人,對於失意的人來說,酒吧是一個沉淪的好地方。
我們總說酒精能使人麻痺,能使人忘掉一切不快的事情。
其實不然,一份令人沉淪的感情,必定是埋藏在心靈最深處,時刻刺痛你心裡最敏感脆弱的地方。酒精令人迷醉,卻也使人痛苦,渾身灼熱,大腦痛苦不堪,淚水不知覺的上湧,這種酒精帶來的生理反應,其實和你午夜夢迴,輾轉反側的思念另一個人時是十分相似的。
越是難以忘記的感情,越適合用來佐酒。酒精能迅速的敲開你內心脆弱的入口,令你下墜,使你沉淪。
深陷沉淪,往往難以自拔,會逐漸失去在生活中前行的力量。他們需要一位擺渡人,指引他們渡過沉淪之海。
小玉(楊穎飾)想要幫助自己的朋友馬力(陳奕迅飾)擺脫失戀的陰影,重新站起來。陳末(梁朝偉飾)是一位擺渡人,教會她怎麼去做一名擺渡人。
擺渡人最大的原則是感同身受。對很多人來說,無法走出來的原因在於無法傾述,感情找不到突破的出口。
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叫做共情療法,可以迅速的和患者建立起紐帶,取得他們的信任,從而到達癥結點,輸送心靈的能量。但是弊端也很明顯,一旦治療結束,患者可能會要求這份共情繼續存在,對於治療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心理負擔。
電影裡用了一個小故事來表現這種療法。陳末將錯誤的感情比作冰塊,讓患者緊緊握住,周圍的人也緊緊抱著冰塊,一同體會這種感覺。
握住冰塊的手,冰到痛了,本該放手。不願放手,只因痴心難改。
放手之後,才發現原來剩下的,只有手掌殘餘的痛感。
電影的主線是圍繞馬力(陳奕迅)、江潔(熊黛林飾)和小玉三人之間展開的。
馬力和江潔兩人的愛情長跑未能到達盡頭,在現實面前敗退下來。
兩個人的價值觀不一致,分開是遲早的事情。只是深陷其中的馬力,很難接受這個結果。
馬力在電影裡演唱的歌曲叫做《讓我留在你身邊》,歌詞寫道:最渺小的我,有著大大的夢想。
他是一個很單純的人,只唱自己的歌,期待著有更大的舞臺和更多的聽眾。
喜歡馬力的小玉,成為了他的擺渡人,幫他重新振作起來。
小玉對於馬力的感情,始終是一份憧憬,一份不求回報的愛。在小玉看來,馬力始終是那個用歌聲陪伴自己孤寂童年的男神。
所以當她試圖喚起馬力這份回憶,令他想起自己曾經的閃耀時,陳末點醒了她,那只是你心中的馬力,現在的馬力,需要的是他的聽眾。只有聽眾,能夠讓他用歌聲傾述自己的感情,才能讓他重新站起來。
憧憬本身,就代表了遙遠的距離。
小玉自己也明白,當馬力重新開始歌唱的時候,自己離他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電影裡講述起陳末和何木子的故事時,反覆的響起《喜歡你》和《十年》的旋律。
曾經有那麼一個人,我們是曾經那麼的喜歡。十年的確很長,可是這份喜歡,又何曾減少過。
擺渡人陳末,能夠將沉淪的人帶到彼岸,可是自己在這十年裡,恐怕仍未找到對岸的位置。
所以每當蔡琴的《渡口》音樂響起,他便呼吸緊張,心跳加速,想起何木子,無法自拔。
陳末說,他努力的向何木子靠近,但是始終感覺他們之間有著距離。後來才知道,距離何木子最近的地方,路程最遠。
這段距離,既有何木子作為王牌酒保,觀察沉淪之人的經歷,又有她面對死亡時的恐懼。
患上絕症的陳末,之所以走上擺渡人這條路,恐怕也是為了想了解何木子更多一些。
渡人,也是為了渡自己。陳末說彼岸的世界鳥語花香,充滿光明。
在黑塞的名著《悉達多》裡,佛祖悉達多在得道之前,曾做過一名渡人過河的漁夫,在奔騰不息的河流旁長久的思考人生,感悟道:任何體驗如果未達到極致並且終歸寂滅,都會重新出現,悲哀總會迴歸。
心中的百轉千回,終究會匯成一股向前的河流,帶你抵達對岸。
王家衛的電影,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我的心裡曾經有過你。這個你,指的就是前任。
《擺渡人》這部電影,講的便是和前任分手後的故事。影片一開始,就借用管春(金城武飾)道明瞭態度:前任永遠指的是那一個具體的人,這份感情一直未曾改變。
引用一句泰戈爾的詩:在我和你的海岸之間,愛是洶湧的海洋。一旦海岸消失,這份愛便迷失在洶湧的海洋之中,無法靠岸。擺渡人的工作,就是讓這份愛靠岸。
整部電影的風格顯得誇張又炫目,而且用了許多象徵的表現手法,比起電影來說更像是漫畫的風格。如果你喜歡這種風格,建議你看一下美國電影《罪惡之城》,影片中將這種風格運用到淋漓盡致,保證不會令你失望。
《擺渡人》裡大部分的場景都是選在了酒吧裡。故事裡是一群失意的人,對於失意的人來說,酒吧是一個沉淪的好地方。
我們總說酒精能使人麻痺,能使人忘掉一切不快的事情。
其實不然,一份令人沉淪的感情,必定是埋藏在心靈最深處,時刻刺痛你心裡最敏感脆弱的地方。酒精令人迷醉,卻也使人痛苦,渾身灼熱,大腦痛苦不堪,淚水不知覺的上湧,這種酒精帶來的生理反應,其實和你午夜夢迴,輾轉反側的思念另一個人時是十分相似的。
越是難以忘記的感情,越適合用來佐酒。酒精能迅速的敲開你內心脆弱的入口,令你下墜,使你沉淪。
深陷沉淪,往往難以自拔,會逐漸失去在生活中前行的力量。他們需要一位擺渡人,指引他們渡過沉淪之海。
小玉(楊穎飾)想要幫助自己的朋友馬力(陳奕迅飾)擺脫失戀的陰影,重新站起來。陳末(梁朝偉飾)是一位擺渡人,教會她怎麼去做一名擺渡人。
擺渡人最大的原則是感同身受。對很多人來說,無法走出來的原因在於無法傾述,感情找不到突破的出口。
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叫做共情療法,可以迅速的和患者建立起紐帶,取得他們的信任,從而到達癥結點,輸送心靈的能量。但是弊端也很明顯,一旦治療結束,患者可能會要求這份共情繼續存在,對於治療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心理負擔。
電影裡用了一個小故事來表現這種療法。陳末將錯誤的感情比作冰塊,讓患者緊緊握住,周圍的人也緊緊抱著冰塊,一同體會這種感覺。
握住冰塊的手,冰到痛了,本該放手。不願放手,只因痴心難改。
放手之後,才發現原來剩下的,只有手掌殘餘的痛感。
電影的主線是圍繞馬力(陳奕迅)、江潔(熊黛林飾)和小玉三人之間展開的。
馬力和江潔兩人的愛情長跑未能到達盡頭,在現實面前敗退下來。
兩個人的價值觀不一致,分開是遲早的事情。只是深陷其中的馬力,很難接受這個結果。
馬力在電影裡演唱的歌曲叫做《讓我留在你身邊》,歌詞寫道:最渺小的我,有著大大的夢想。
他是一個很單純的人,只唱自己的歌,期待著有更大的舞臺和更多的聽眾。
喜歡馬力的小玉,成為了他的擺渡人,幫他重新振作起來。
小玉對於馬力的感情,始終是一份憧憬,一份不求回報的愛。在小玉看來,馬力始終是那個用歌聲陪伴自己孤寂童年的男神。
所以當她試圖喚起馬力這份回憶,令他想起自己曾經的閃耀時,陳末點醒了她,那只是你心中的馬力,現在的馬力,需要的是他的聽眾。只有聽眾,能夠讓他用歌聲傾述自己的感情,才能讓他重新站起來。
憧憬本身,就代表了遙遠的距離。
小玉自己也明白,當馬力重新開始歌唱的時候,自己離他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電影裡講述起陳末和何木子的故事時,反覆的響起《喜歡你》和《十年》的旋律。
曾經有那麼一個人,我們是曾經那麼的喜歡。十年的確很長,可是這份喜歡,又何曾減少過。
擺渡人陳末,能夠將沉淪的人帶到彼岸,可是自己在這十年裡,恐怕仍未找到對岸的位置。
所以每當蔡琴的《渡口》音樂響起,他便呼吸緊張,心跳加速,想起何木子,無法自拔。
陳末說,他努力的向何木子靠近,但是始終感覺他們之間有著距離。後來才知道,距離何木子最近的地方,路程最遠。
這段距離,既有何木子作為王牌酒保,觀察沉淪之人的經歷,又有她面對死亡時的恐懼。
患上絕症的陳末,之所以走上擺渡人這條路,恐怕也是為了想了解何木子更多一些。
渡人,也是為了渡自己。陳末說彼岸的世界鳥語花香,充滿光明。
在黑塞的名著《悉達多》裡,佛祖悉達多在得道之前,曾做過一名渡人過河的漁夫,在奔騰不息的河流旁長久的思考人生,感悟道:任何體驗如果未達到極致並且終歸寂滅,都會重新出現,悲哀總會迴歸。
心中的百轉千回,終究會匯成一股向前的河流,帶你抵達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