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涯看點歷史號
-
2 # 只愛潘多拉
監國是什麼意思呢?《春秋》裡面講過,叫做“君行則守”,“守曰監國”,監國就是皇帝外出的時候,由皇太子等代替皇帝在朝中的日常權力。因此,監國其實是一種臨時性的東西,通常一個王朝出現監國的話,就意味著大廈將傾了。歷史上真正有“制度”的監國並不多,大概唐朝和明朝有那麼一點制度化的監國。
監國的太子的權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禮制待遇上當然比一般的太子要高,但一般也不會提升太多,因為在禮制上,皇太子的待遇已經很高了,如果再提升,就跟皇帝差不多了,比如唐代皇帝的冕服,是垂白珠十二旒,皇太子則是白珠九旒,太子一旦影響到皇帝的權威,那樣對太子也是不利的,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所以一般來說,太子監國在禮制上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只是權力上的變化而已。
不過唐代的太子監國,在禮制上有一個創舉,就是為太子監國專門做了一個“印”,唐代規定,太子監國時可以擁有一個特別的印信叫做“雙龍符”,我們知道皇帝最重要的印信是“玉璽”,符比璽的地位要低一點,太子監國的時候一般是不能動用玉璽的,而是專門給太子做了一個“準玉璽”,叫做雙龍符。在監國期間,以太子的名義發命的各種命令蓋上這個雙龍符後就具有了詔令的性質,在遇到戰事,需要調遣軍隊等重大事情的時候,可以用這個雙龍符調派軍隊,相當於擁有了軍權。但這個雙龍符具體是個什麼樣子的東西,後世已經失傳了,明代的人已經只是聽說有這個東西,沒見過了。
-
3 # 軍機處長
通常情況下,被皇帝安排監國的基本都是皇太子,同時也有皇弟親王、權臣監國的案例。至於留守,就是被皇帝或主公安排守都城、老巢,或者留守陪都、行在。對這兩個問題,我們來逐一闡述一下。
先說監國。監國的意思基本就是政府的臨時首腦了,在非常之際可以代替皇帝處理軍國大事。由於監國者本身就身份顯赫、地位尊崇,一般不會在負責監國之前再為其定製新的禮儀。別搞反了因果關係:不是因為監國才更顯赫,而是因為顯赫至極才被安排監國。
歷史上很多著名太子都曾監國,作為皇太子他們原本就享受著崇高禮儀,也有等同於小朝廷的東宮整套班子,監國的話就是大朝廷小朝廷臨時整合,在太子宮視事。比如隋文帝的太子楊勇,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康熙的太子胤礽等等,都曾代理過皇帝。
由於生母赫舍裡皇后難產生下胤礽後去世,康熙出於追思皇后,把年僅一歲的胤礽立為皇太子。康熙三十五年,親征葛爾丹的康熙安排胤礽留京監國,索額圖負責為胤礽制訂的皇太子禮制規格高的嚇人:可穿與皇帝一樣制式明黃五爪龍袍,所有臣僚包括諸王貴族覲見太子需二拜六叩(皇帝禮三拜九叩),出行儀仗排場無限接近老爸,太子宮花銷標準超出老爸。要注意,胤礽的禮制沒有可複製性,康熙太溺愛這個自小沒孃的孩子了。
以親王皇弟身份監國或留守的也為有,比較知名的有朱祁鈺和趙光義。哥哥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人俘虜後,太后及於謙等擁立郕王朱祁鈺先監國,又登基。趙匡胤則在北征北漢時任命弟弟趙光義為東京留守,總攬一切。趙光義登基後也曾任命弟弟趙匡美為西京留守。還有一個晉陽留守就更不簡單了,他叫李淵,他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
總之,無論是監國或者留守,除個別特殊情況外,基本都不會再有特意的禮儀加成了,特別是皇太子監國,基本已經加無可加,再加就是皇帝了。
回覆列表
監國,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政治制度,通常是指在君王外出征戰或者出使時,留下一個重要任務(一般是太子或者兄弟)在國內留守,處理軍國大事,最早的監國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春秋.左傳魯閔公二年》有云“(太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制也。”
後世唐朝、明朝多有太子監國的事例,唐太宗征討高句麗就命太子李治監國,據統計唐朝有十七位太子都曾有過監國的經歷;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命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後來英宗被俘,監國的朱祁鈺被推上了皇位。
到後來,監國也有了臨時政府首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