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曉風殘

    題主應該說的是虞允文的采石之戰。

    采石之戰一般有兩種說法:

    1、是虞允文在採石擊敗金軍先渡之軍;

    2、是陳康伯指揮的采石之戰。

    關於虞允文采石之戰取勝的原因:

    1、丞相陳康伯堅持抗金,面對完顏亮60萬大軍(號稱百萬)大軍、趙構意圖海上避難的嚴峻形勢,佈置佈置四路大軍(成閔、劉錡、李顯忠、王權)防範江淮,距離採石30公里的趙構駐紮的建康就有20萬軍隊,還不算劉錡和李顯忠、成閔等的防守軍隊。這是虞允文采石之戰的底氣。

    2、當時採石的1.8萬宋軍由於李顯忠和王權交接未定而出現軍心散亂,讓完顏亮認為採石無兵把守,因而輕敵,給了虞允文伏兵襲擊渡江金兵的機會;

    3、完顏亮軍在採石的大軍雖然有60萬,但第一批渡江的只有幾百艘船的人數,最先到達南岸的只有70艘船。70艘船的金兵,對1.8萬的宋軍簡直就是羊入虎口。但就是這70艘船人,也和1.8萬宋軍“半死半戰,日暮未退”,最後在把光州潰軍當成是援軍才予以撤退。

    4、南宋船隻技術比金軍好。虞允文將水軍分成五個部分:南北兩邊各兩隊沿著江岸衝擊金軍船隻,江中留有一隊擔當攻擊主力。這就讓金軍即便人數再多,也只能在江北眼睜睜的看著宋軍的船隻衝撞擊沉自己的船隻:

    “中流官軍亦以海鰍船衝敵,舟皆平沉”

    5、虞允文的果決和勇敢。本來虞允文是被派遣犒勞軍隊,但卻敢於在王權兵敗、李顯忠尚未到達接管的情況下,獨立決定率領1.8萬暫無主將的宋軍在採石對戰金軍。虞允文作為一個文臣,從未領軍作戰,更從未上過戰場,但敢於在戰場前線,給予宋軍戰心。

    總的來說,虞允文的采石之戰,總共有兩次戰鬥,擊殺4000人、2個萬戶,俘虜5個千戶和500多生女真,合計4507人。即金軍損失4507人,對於完顏亮在採石的40萬軍來說,很難說有什麼損失。即以1.8萬宋軍來說,4507人佔其比例為25%。

    對於1.8萬的宋軍而言,擊殺敵方4507人,算是一場大捷,更重要的是,采石之戰是完顏亮南下攻宋以來,宋朝所取得的第一場勝利。對於穩定南宋的人心來說,意義非凡和重大。

    簡單說,虞允文的采石之戰的勝利,根本在於南宋水師優勢和長江這個地理因素而發起的伏擊。

    陳康伯的采石之戰

    1、1161年,完顏亮派遣使者到南宋賀生辰時,就要求南宋割讓淮南。在趙構召集大臣謀議如何應對時,丞相陳伯康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今日更不問和與守,直問戰當如何。”

    陳伯康就派遣成閔防守襄漢,即當年岳飛的防區;

    2、當年7月,當聽到完顏亮到達汴梁時,陳康伯接受虞允文的建議,讓成閔停止前往襄漢、停留在池州等地,以便將來支援淮西戰事。

    3、當年9月,完顏亮率領60萬大軍進攻南宋,10月,因為完顏亮大軍壓境,劉錡放棄淮東部署退回揚州,王權放棄廬州退回到和州;過後不久,劉錡從揚州退回到鎮江,王權從和州退回採石;趙構意圖再次避難海上,但被陳康伯勸服御駕親征,到建康駐守。

    4、當年11月,在完顏亮軍臨採石,又爭奪瓜洲渡時,南宋命令成閔取代劉錡、李顯忠取代王權,繼續堅持長江防守。虞允文的采石之戰就在這個時候發生。

    5、完顏亮在採石渡江受挫後,退回和州,進攻揚州,當年11月,完顏亮集結金軍,準備從瓜洲渡渡江,但在渡江前要求全軍3天內渡江完畢,導致內部矛盾激化,被部下完顏元宜刺殺而死。

    6、南宋趁機奪回被金國奪取的兩淮地區。

    陳康伯能夠贏得采石之戰勝利的原因:

    1、陳康伯幾乎和完顏亮同時開始進行備戰抵禦。陳康伯從孫道夫從金國出使知道金國大量購買戰馬時,就開始對金國開始警惕。

    紹興31年,葉義問出使回來後,確定金國必定撕毀盟約,陳康伯就提出四個建議:增加劉錡荊南軍人數,加強江漢上流防守;分畫兩淮,讓當地居民進行自保備戰;淮東的劉寶不能依靠和信任,要撤換;沿江各郡要加強修城牆積聚糧食。陳康伯在當年7月派遣成閔到襄漢防守。

    2、金國完顏亮起兵攻打南宋後,東京留守完顏雍殺死高存副,自立為大金國皇帝。這就迫使完顏亮面臨後院起火,不得不想要迅速擊敗南宋,以便北上收拾完顏雍。完顏亮急於快速結束戰爭的心理,是導致他被部下刺殺的重大原因。其實完顏亮最佳的策略是攻打到長江邊,佔據兩淮即可。一方面防守兩淮,和南宋爭奪,一方面分軍北上攻打完顏雍。

    3、在整場戰爭中,雖然虞允文的采石之戰首勝提振了南宋戰心,但劉錡和楊村中的戰功更為重要。

    “時楊存中、成閔、邵宏淵諸軍皆聚京口,不下二十萬”

    也就是說,即便完顏亮有60萬軍,但江對面的南宋軍也有20萬,建康城駐紮有20萬,合計40萬,加上南宋水師佔據優勢,完顏亮想要渡江非常困難。完顏亮在這個時候鞏固回防是最好的,也是北上攻打完顏雍的最好時機。

    4、各將軍之間配合、合作,共同擊退完顏亮。陳康伯的采石之戰,和秦檜時期完顏宗弼奪取河南地之後的淮西戰事相比,最大不同的就是:秦檜時期的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四大將互不配合,尤其是岳飛更不參與淮西戰事最為突出;陳康伯時期的劉錡、李顯忠、成閔、楊存中等大將同時聚集京口,共同抗擊完顏亮軍。

    將領的團結,這是陳康伯取得采石之戰勝利的人和原因。

    南宋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將陳康伯和周瑜、謝安相提並論:

    “四勝:周瑜赤壁、謝安淝水、寇萊公澶淵、陳魯公採石,四勝大略相似。”

    《朱子語類》:

    “謝安之於苻堅,如近世陳魯公之於完顏亮”
  • 2 # 看遍山川

    金主完顏亮靠政變上臺,1149年,金朝宗室,平章政事完顏亮殺死金熙宗,篡奪了政權。金熙宗崇尚漢文化,一心推行漢化,侵犯了貴族既得利益集團,嗜血成性的完顏亮乘機起事,登基後就著手策劃南侵吞併南宋。

    1160年,完顏亮幾乎傾全國之力起兵南征,總共發動近四十萬軍隊,其中女真和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軍隊二十四萬,宋朝淪陷區的漢族軍隊十五萬。於第二年秋南下攻宋,完顏亮伐宋還是遵循其先輩的套路,西路入川陝,中路取荊襄,東路攻淮西,只不過這次完顏亮手裡有水軍,他遣水師從海上直指臨安。

    完顏亮自己率主力劍指江淮戰場,一路上南宋守將望風而逃,金兵距三十多年前金兀朮飲馬長江後,再一次打到長江邊上。臨安方面趙構又做好了逃跑的準備,反正在海邊他常備有逃難東海的御船。宰相陳康伯力勸之下,趙構才答應暫時留下來看看形勢再說。

    1161年十月金軍達到和州,南宋中書舍人虞允文擔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被派往和州對面的採石(安徽馬鞍山)犒師。十一月當虞允文距離採石還有好長一段路時,就聞聽陣陣鼓聲,打聽到這是對岸金兵準備渡河的戰鼓聲。

    駐紮採石的是宋將王權的部隊,王權因前期不戰而逃已經被免職,新任主將還沒有上任,部隊總共兩萬人不到,無所適從,甚至做好了逃跑的打算。虞允文沒有因為自己是文官朝廷又沒有授權而放棄,在特殊時期,他以一介書生主動挑起了大梁,召開軍事會議和眾兵將商討禦敵對策。

    虞允文面對的是完顏亮的主力,金軍四十萬人馬分佈在四條進攻路線,在江淮戰場長江對岸至少十萬人馬,而自己只有兩萬不到。虞允文雖然不懂軍事,但他鼓舞號召士兵振作精神,堅定和敵人決戰的信心,並且集思廣益,制定江防方案。

    宋軍在地形險要的牛渚山背後埋伏,等金兵乘船渡江橫渡到江心時,宋軍的戰船傾巢出動,宋軍的船既大又穩,而金軍的船不僅小而且不習水戰,雙方戰船短兵相接,金軍的隊形一下子就被打亂,宋軍依勢衝殺,取得首戰告捷。

    第二日,宋軍主動出擊,金軍出港迎戰,遭到宋軍強弩和戰船火器的痛擊,宋軍趁勢縱火燒燬了金軍的戰船,再勝一局。真是此一時彼一時,當初靖康年間金兵渡江,戰鼓敲了一夜,把對岸宋朝的守軍嚇得魂飛魄散,第二天早上一個人影都不見,金兵是大搖大擺地過了江。

    完顏亮暫時只能移師瓜洲,虞允文取得具有傳奇色彩的“採石大捷”。

    其它三路金軍的日子也不好過,包括完顏亮的水師本來同宋軍水師相比戰鬥力就差強人意,部隊裡還夾雜著大量漢族人,開戰時這些漢人在宋軍進攻面前紛紛投降,金國水師全軍覆沒。進攻川陝和荊襄的金軍都遭到南宋守軍的頑強抵抗,都以失敗告終,其實在紹興和議之後,南北雙方已經形成戰略平衡,雙方都沒有能力主動進攻而取得戰果。後來南宋的“隆興北伐”和“開禧北伐”都證明了這一點。

    完顏亮這個戰爭狂人可不理會這一點,不承認已經無能為力的局面,在後方加緊徵兵,準備繼續渡過長江發動攻勢。前線吃緊,後方政局動盪,完顏雍被金國貴族擁立為皇帝,宣佈廢黜完顏亮。完顏亮此時已無路可退,押寶在戰爭機器上,命令部隊三天內渡過長江,否則處死,結果引起部隊譁變被部將殺死。金軍全面退卻,南宋收復江淮地區。

  • 3 # 大獅

    關於虞允文以不足兩萬兵力破金國40萬大軍一事顯然有些不切實際,多是評書藝人口中的說辭罷了。真若如此,大宋便不會被金國蹂躪成那般悽慘模樣。如今歷史上有虞允文令南宋一朝國祚再延續百年之說,想必也只是誇誇口罷了。

    南宋歷來被認為是重文輕武的朝代,可是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仍舊有許多名將能臣誕生,如楊家將、潘美、狄青、岳飛、韓世宗、虞允文、吳璘、吳玠、張世傑等等。其中虞允文在其中更是出類拔萃,論成就不在岳飛之下,可算是一人扭轉南宋國運之人。

    采石之役名天下

    話說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國海陵王完顏亮,篡位為帝。他向來景仰中原文化,垂涎江南之地,因此於掌權之後親率40萬大軍(一說60萬,令一說則有百萬之眾),企圖攜大軍南下滅亡宋朝。金軍一路之上勢如破竹,宋朝政權岌岌可危。

    這時虞允文被委任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軍,派往採石磯犒師,而海陵王大軍此時正圖謀由採石磯渡過長江。當虞允文到達採石磯之時,不想負責督軍的主帥早已棄軍逃走。將士群龍無首,如今虞允文一來,將士便請求他代為主帥。虞允文此次為奉命犒師,本無守土責任,但面對此情此景,他經過思索之後,接過指揮大權,暫代主帥一職,並在戰前向士兵們訓話:“若賊渡江而過,爾等又往哪裡逃?現大江由我軍所掌控,若憑藉長江天險,為何不能於死裡求生?何況朝廷養兵三十年,今朝諸位為何不能為國分憂,與敵血戰以報效國家?”一番話說罷,軍心振奮,人人高喊願尊主帥之命,與賊血戰。

    而後,虞允文將長江各處無所統轄的軍隊集結一處,以1.8萬宋軍與40萬金軍決戰於採石磯。

    虞允文知道自己在兵力方面遠遠遜色對方,於是利用地形,以火攻予以擊破,此一戰大敗金軍,贏得了著名的“採石大捷”。

    事後,抗金老將劉錡握其手言:“朝廷養兵千日,竟使書生立功!”以是知名。

    “採石大捷”斬斷海陵王的野心,令其損兵折將,大傷元氣。不久之後,海陵王在鬱悶中死於金國的政變之中。

    可嘆英雄不逢時

    勝利而歸的虞允文,受到朝廷褒獎,後來與吳璘再次北伐中原,曾一度收復陝西六郡。

    可惜宋孝宗即位後,因誤信奸臣史浩、湯思退的讒言,對虞允文產生疑心,怕他功高震主。

    於是下令川陝之地宋軍退兵,虞允文此時戰意正盛,自然不想就這樣回師,於是多次上書,認為陝西不可棄。

    宋孝宗也有些為其所動,但最終依然聽信主和派的意見,強令要求退兵。以致北伐功敗垂成。

    退出收復的陝西六郡的隔年,金軍果然再次揮師而來,又將這些地域佔為己有。宋孝宗悔不當初,可惜為時已晚。

    虞允文回師之後,不再被重用,他哀嘆南宋之羸弱,於是終日鬱鬱寡歡。待其過世後,宋孝宗手下也已沒人能臣干將再有能力北伐,於是北伐的念頭完全被放棄。

    若細細品味,南宋並不是沒有出色之將帥,而是在南宋的體制下,好像傑出的將帥都會敗在朝中小人的讒言中。不過令人感到幸運的是,虞允文並沒有像岳飛一樣死於“莫須有”的罪名之中,而是鬱郁老死。

    這在南宋一朝也算是他的慶幸吧…….

  • 4 # 開周說宋

    公元1161年農曆十一月初四,金國皇帝完顏亮親率四十萬大軍抵達長江北岸。

    本月初七,完顏亮在江北殺馬祭天,犒賞將士,下令次日渡江。

    本月初八,完顏亮的大軍分批渡江,第一批只有三千人。

    第一批金軍渡江的同時,中書舍人(相當於中央辦公廳副主任)虞允文抵達長江南岸,奉命犒勞南宋守軍。此時駐防在採石磯的宋軍只剩一萬八千人,戰馬只剩幾百匹,舊統帥已王權已被罷免,新統帥李顯忠尚未到任,士兵們群龍無首,衣甲不整,三三兩兩坐在路邊聊天,完全沒有做迎接強敵的準備。

    虞允文當機立斷,毅然負起指揮重任。他先用賞銀和官爵來激勵將士:“兄弟們,我虞某帶來了九百萬貫賞銀和幾千張委任狀,誰殺敵有功,我就讓誰升官發財!”然後他又給大家分析金兵的劣勢:“金軍雖然人數多,可是不懂水戰,小小一個風浪,就嚇得趴在船艙裡不敢露頭,而我們最擅長水戰,既有精良的戰艦,又有迅捷的腳踏式海鰍船,金兵打我們打不著,我們打金兵一打一個準!”

    南宋守軍聽了虞允文的話,都信心大增,紛紛表示願意聽從虞允文的指揮,誓與金兵決一死戰。

    第一批渡江的三千金兵乘坐大木船洶湧而至,虞允文指揮若定,讓宋軍用海鰍船撞毀了金軍木船,第二批、第三批金兵嚇得推遲了渡江的計劃。

    本月初九,第一批金兵從楊林口(今屬安徽和縣)渡江,虞允文命令岸上守軍用克敵弓(一種需要多人發射的強弩)射穿敵船,又用火箭焚燒,將這些金兵全殲於江面上。

    金國皇帝完顏亮見採石磯與楊林口的防守都很嚴密,不得不暫時退兵,準備從鎮江的瓜洲渡江。這時候,南宋守軍主帥李顯忠終於趕到,他與虞允文分兵把守,他在採石磯駐防,虞允文領一批水軍趕往鎮江,與鎮江原有守軍相會合。

    虞允文趕到鎮江後,他的水軍加上鎮江守軍,已有二十萬人。這支軍隊武器精良,戰船先進,雖說人數不如金軍,但是卻在強弩、戰船與水戰經驗上佔據絕對優勢。

    農曆十一月二十六,完顏亮尚未從瓜洲渡江,但他知道他後院起火,皇帝寶座已經被另一位金國貴族搶到手,他又聽說南宋大將李寶在海上殲滅了另一支金軍,另一位宋將成閔則順江而下,準備抄金軍的後路。他急了,命令軍官們在三天內必須渡過長江,直接攻佔南京與杭州,否則他要把所有軍官全部殺掉。

    金國軍官親眼見過一個月前從採石磯渡江的失敗,知道三天內渡過長江根本不可能,為了保命,他們在十一月二十八凌晨發動兵變,亂箭射死了完顏亮。

    公元1161年十一月三十,金國新任皇帝完顏雍宣佈正式取消攻宋,金軍退出南宋疆域,將侵佔的地盤全部讓出。

    以上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采石之戰”的大致經過。

    虞允文一介書生,指揮一萬八千殘兵,之所以能取得采石大捷,具體原因共有四條:

    第一,這場宋金交戰,主要是水戰,南宋軍隊在水戰上佔據絕對優勢;

    第二,完顏亮這次親征,共有八十七萬軍隊,他親率四十萬從中線進攻,剩餘軍隊分成東西兩線。這些士兵當中有一多半都是強行徵召的壯丁,沒有受過軍事訓練,更不願意在戰場上送死。而南宋守軍則不然,一旦被金軍渡江,他們和他們的家屬就成了金國奴隸,再加上虞允文許諾的豐厚賞銀與高官厚祿,所以士氣很高;

    第三,在守衛戰中立下大功的絕對不是虞允文一個人:大將吳璘在四川與西路金兵血戰,不但打退了敵軍,還在陝西收復了不少失地。另一員大將吳拱守衛襄陽,使金兵不能從襄漢進犯。岳飛早先的部將李寶率軍北上,直撲金兵老巢。山東與河北的老百姓不願被金國奴役,紛紛揭竿而起,造金國的反,例如辛棄疾就是在這時候起兵反出金國的。如果沒有這些大將和義軍出力,僅憑虞允文一個人和那一萬八千殘兵,絕對不可能打贏,就算暫時打贏了,他也擋不住金兵繞道南下;

    第四,最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女真人內鬥,完顏亮後院起火,他的寶座被奪,他的部下兵變,他沒有死在宋軍的手上,卻死在了自己人的亂箭之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墓葬的陪葬品有沒有植物(包括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