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尚財經

    2018年4月,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頒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106號),也就是經常被提到的《資管新規》要求“預期收益型”理財要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淨值型”理財產品。

    到2021今年6月,銀保監會發布《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理財產品淨值化”已是大勢所趨。

    也就是說,淨值化管理後的理財產品,不再像以前一樣基本按照預期收益進行兌付。同時投資者也能夠每天看到產品的淨值變化,從而決定是繼續投資,還是撤退以避免風險。

    實行淨值化管理的理財產品可能破“淨”,也可能升值。它更強調的是風險!所以,投資者在進行投資選擇時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偏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 2 # 狼在路上呢

    收益率和風險永遠是相伴相隨的,稍有套利機會也很快會被抹平。

    所以,沒有最穩健,只有你願意承擔的風險,都有其對應的收益率。

    當然還有很多風險和收益不對等的,要避開。

  • 3 # 儲蓄迦

    朋友們好,理財產品淨值化,確實對理財產品的,收益穩定性,與收益預期要有很大影響。這個不能否認。最穩的理財之道還是要綜合規劃。

    首先,來了解為什麼說理財產品淨值化對理財產品的收益穩定性和預期有影響:

    1,所謂的,理財產品淨值化,指的就是將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去除,改為一種,類似於基金的,沒有承諾,目標不明確的收益表達方式。

    用咱老百姓的話,最通俗的講,購買的淨值理財產品,沒有了明確的預期收益,完成投資到底能賺多少,能賺還是能賠,自己分析,自願購買自擔風險。

    2,淨值化理財產品是非保本浮動收益,是不允許,保本,收益,承諾的。

    3,淨值化理財產品,沒有了預期的收益參考,使投資人在購買時對他的未來收益,失去了明顯的預期,比較參照,也對理財產品發行人的約束大大減少。

    小結:理財產品淨值化對理財產品發行人的確缺少了明確,產品收益目標,投資人也少了參照,選擇難度大大增加。

    其次,來看什麼是,最穩健的理財之道:

    1,做好測評,瞭解理財產品的風險分級,尋找匹配的產品,是最穩健之道的開始。

    3,堅持購買正規產品,在正規平臺購買產品,堅持閒錢理財,合理規劃時間週期。

    小結:投資理財沒有最穩健,這樣做更穩健。

    綜上所述:標題中談到的理財產品淨值化,確實使投資人少了,更明確的投資目標,和購買比較參照。

    閒錢理財,組合投資分散風險,做好測評匹配好產品,投資理財更穩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時間待在房間不出門,天天睡覺玩手機不工作沒交際會出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