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建平營養師

    隨著畜牧業的發展,蛋雞養殖已經逐步朝著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生產方向發展。

    蛋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 從雛雞的生理特點看:雛雞具有生長髮育快,代謝旺盛,體溫調節能力差的特點,但生長速度又快,抗病能力差,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而感染疾病。所以在育養雛雞的技術上做到以下幾點。

    溫度控制:

    (1)養殖雛雞對溫度的要求很高。開始時應將前3d溫度控制在33~35 ℃, 隨後每天降1 ℃直至降至20℃。同時對雛雞進行觀察,看其是否出現喘氣、擠作一團等現象,並根據雛雞表現適當調整溫度。如喘氣則說明溫度過高,而發出“嘰嘰”的叫聲擠作一團則說明溫度較低。

    (2)溼度影響著雛雞的散熱情況,因此雛雞養殖中還應重視溼度的高低。雛雞前10日對溼度要求較高,一般控制在60%~65%即可,而10日後可適當降低溼度,但也應保持在55%~60%。

    (3)良好的光照環境能夠促進雛雞的成長,因此對前3 d的雛雞可全天候進行強光照射,讓雛雞學會飲食飲水。3d後則無需全天照射,只需每天保持8 h光照即可,且光照度不能太強,否則會給蛋雞帶來煩躁之感。

    (4)雛雞飲水一般是在進入到育雛室1d後開始的。在前7d中,應在水中加入葡萄糖,之後可加入高錳酸鉀等,以降低疾病發生的機率。

    (5)雛雞學會飲水後2h左右開始飲食。雛雞初飲食時可喂一些易消化的飼料如碎米等且在新增飼料時應少量多次新增。

    (6)養殖雛雞過程中應定期打掃衛生、注意通風,保持育雛室的乾淨、乾燥,減少疾病發生的機率。

    (7)應重視雛雞的養殖密度,儘可能根據場地大小保持合適密度,為雛雞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育成期養殖技術

    育成期處於骨骼和體重的快速增長期,內臟器官增長和消化功能的增強,使得雞群採食量及速度增加。轉群及頻繁的免疫接種會使叢集處於長期的應激狀態。所以育成期內必須注重合理的營養供給。蛋雞養殖時應注重飲食、光照等的控制。飲食上,應適當增加青料,提高飼料質量,並注意將蛋雞體重等保持在標準範圍內。另外還要適當減少光照時間,一般在8~11h之間較為適宜。

    產蛋期養殖技術

    處於產蛋期的蛋雞在養殖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對蛋雞產蛋前期的養殖管理。這一時期中應確保蛋雞已完全體成熟、性成熟,並促使蛋雞保持良好的體能,為產蛋做好準備。更改飲食,即增加能夠補鈣的飼料,及時補充鈣質;堅持每週對蛋雞進行稱重,按照體重進行分類管理;當蛋雞達到18周,可延長光照時間至13 h,且每天增加,直至達到16h,增加蛋雞在強光刺激下的產蛋機率。

    (2)產蛋高峰期,應以延長蛋雞產蛋時間、提高產蛋效率為養殖目的。在這一時期,應繼續保證之前的飼料質量不變, 保證這一階段內蛋雞的各類營養均衡;繼續重視光照時間,保持每天至少16 h 的光照; 將溫度調整至15~20 ℃, 溼度則保持在50%~60%,且保持圈舍的乾淨、乾燥,保持清潔,並做好消毒、防疫工作,為蛋雞創造一個良好的產蛋環境。

    (3)產蛋後養殖技術。蛋雞產蛋結束後,仍需保證蛋雞的營養均衡,繼續保持產蛋時期的養殖方案,並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光照等條件。蛋雞養殖技術較為繁瑣、複雜,養殖場應充分重視蛋雞各個階段的養殖技術要點,科學、合理地進行蛋雞養殖,提高蛋雞產蛋質量和效率,促進經濟效益的增加。

  • 2 # 蛋哥養雞

    平時多觀察雞群,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在疫病沒有爆發之前就及時消滅,是雞場管理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觀察雞群最好是在清晨或者是在夜間進行,夜間的雞群比較平靜,能夠比較方便的發現呼吸器官的雞病,透過耳聽的方式,聽出異常。

    另外就是要注意觀察雞群的糞便情況,例如如果出現了巧克力色的糞便,則是盲腸消化後的正常排洩物;如果是綠色的排洩物,可能就是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或者是新城疫引起的;如果是紅色的或者是白色的糞便,可能就是蛔蟲或者是絛蟲引起的。

    良好穩定的條件對於在產的蛋雞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有些好的品種對於環境來說是非常敏感的,任何環境的變化都有可能引發的應激反應。例如抓雞、注射、光照變化等等都有可能引起雞群驚亂兒發生應激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要上大學,選中了vivo的S10Pro這款手機用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