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壺清水看天下
-
2 # 老王頭兒
這要看你怎麼理解。大學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屬於素質教育。在於提高人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系統化地傳授許多知識,是大學裡的一貫做法。無論什麼專業,也無論什麼課程,總是要經過全面的梳理,然後才能條縷分明地講給學生。這樣做既是為了教學的便利,也是為了便於學生學習。經過幾年的努力,學生就可以對某個專業和某些課程有一個清晰準確的瞭解。大學的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確實要讓學生學一些實際用途不大的知識。應用價值不大的知識不等於可以刪除不學的知識。
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應用價值不大的知識或者學了用不上的知識?哲學家馮有蘭先生講過,大學不應成為職業培訓機構。一門心思盯著大學課程有沒有實際用途,是一種非常偏頗的短視見解。完全沒有理解大學教育的基本宗旨。大學是培養人才的,這一點沒有疑義。但是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人才,卻有著很大的分歧。學不好高等數學的學生,強調學高等數學沒有用,學不好英語的學生強調我不出國,用不著學英語,……此類呼聲不管多麼強烈,都不可能有人理睬。因為太淺薄,太功利。按照這樣的思路,碎片化地講一些很有實用價值的知識,恐怕大多數大學只能停辦了。因為大學教育有一套完整的理念和方針。大學教育都是經過周密的系統設計的。不是有人叫嚷一下就可以改變的。叫得兇的人往往都是學不下去的人。
-
3 # 西安張帆高考志願填報
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工作中得不到具體的應用,這種情況是相當普遍的。
但是雖然你在大學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在你的工作中沒有得到應用,和你所學的專業無關,但是,在大學階段,你所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塑造了你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也提高了你在全新的領域做學問的方法和技巧,能夠為你在一個新的專業領域工作提供支援和幫助。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自己的工作領域沒有關聯的表現與一些二本大學,應用型大學或者文史類的院校,或者高職大專的一些管理類,文史類的相關專業。
對於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的學生來說,這種情況是比較罕見的。他們大多數都能夠學為所用,學為我用,而且有所創新,有所提升,有所發展,在自己大學的相關專業領域取得成就,擁有比較尊貴的人生地位和社會價值。
985工程大學,“雙一流”建設大學211工程大學的學生,即使在畢業以後從事了和自己大學毫不相干的工作領域,但是,他們學會了創新思維,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思想的境界比較高,視野比較寬闊,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嶄新的領域有所成就。有所創造,這就是用人單位非常喜歡品牌大學學生的根本原因。
作為一般的大學的畢業生,如果在工作中從事了和自己專業領域毫不相干的工作。從宏觀的,客觀的角度來說,一般都不會在新的專業領域取得長足的發展,很少有人有創造性的提升。我們也不能排除有個別考生在大學畢業以後在毫不相干的專業領域有所建樹,有所成就。但是,整體的考生所佔的比例是很少的,這是因為大學的辦學定位的性質所決定的,本身就是應用型大學本身,這些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自我創新能力要遜色於“雙一流”建設大學或者211工程大學的學生的。
因此,我們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對於二本層次的考生來說,或者對於學習成績不太優秀的學生來說,一定要把專業的選擇放在首位,因為專業決定就業。
-
4 # 遇見有趣
大學培養的是專業知識?
不,在我看來,大學培養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專業知識只是大學培養人才的其中一個方面,甚至在某一時間段由於科技進步得速度夠快的話,你會發現專業知識畢業即過時,但是你就幹不了這個專業的工作了嗎?顯然不是。
郭德綱在談公式相聲時說"要創新,首先要有傳承",我想知識也是類似,要發展專業首先學好基礎知識。工作後其實就會發現,學過專業知識的人跟沒學過專業知識的人相比,顯然學過的掌握工作內容更快,更清晰。你會說,這個工作內容我也沒學過啊?但其實你潛移默化裡有了一些專業上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到老,學到老,大學培養的學習能力很重要,終身學習很重要。造成你感覺只是用不到的原因就是剛說過的,某些專業知識更新極快,為了更上知識更新極快的時代,法門就是不斷終身學習。
因此,你說的情況是你感覺上的普遍,而不是實際上的普遍,你用到了大學所獲得的只是或者能力只是自己不知道。
這就可以說到傅盛有趣劃分知識的四個境界: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 知道自己不知道;
3. 知道自己知道;
4. 不知道自己知道。
如果你覺得大學沒用到,但是專業工作做的很好,我覺得你就是第四種了。
-
5 # 喜歡行走的徐老師
大學專業知識(特別是本科)在工作中,得不到直接的應用,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可能接近一半。
有的人可能會問,讀大學還有什麼用呢?可以肯定地回答,讀書絕對是有用的。
讀了大學的人與沒讀大學的人,是存在很大的區別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凡讀過大學的人都知道,大學教師上課,一般是按系統專業知識講課,一節課講下來教材多達十幾頁,學生聽課,似懂非懂。全靠學生課後自己去消化、理解、自學、領悟,才能夠搞懂。
在這一學習過程中,雖然學的專業知識,實際中有的應用很少或應用不上。但老師主要是潛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正是因為培養了學生的這種能力,無意地傳給了大學生畢業後工作立身之本。
由於大學畢業生有了這種立身之本,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可以適應多項工作。不管是幹專業對口或專業不對口的工作,都是能幹的,並且可以乾得很好的。
倘若你沒讀過大學,就不具有這種立身之本,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就很差,若干上自己不懂的技術工作,邊學邊幹會感到困難的,且無法勝任工作。
所以,讀大學學專業知識不是沒用,看來直接用不上,卻間接地在工作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回覆列表
這種情況很普遍。
1.自己專業知識不夠紮實,即使用到也只瞭解皮毛,更多的是在工作中學習。
2.找到的工作跟自己專業不匹配,這種情況很多,剛畢業覺得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但是等去找工作一段時間後,自己專業工資低的很,無奈選擇其它方向的工作。本人就是畢業之後找工作稀裡糊塗就進入到跟自己專業不太對口的工作,也就放棄自己本專業。
3.大學專業學的知識比較雜、面比較廣,當你工作的時候可能涉及的就一部分知識,大部分就用不到,本人也是這種情況,專業學過會計、統計、運籌、機械、供應鏈等,工作的時候就偏向供應鏈一點,而且書本知識已經比較落後。
反正各種各樣的情況,知識運用不出來,也要沉住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也不要感覺學的沒有一點用,因為大學教的更多的是做人以及學習,只有自己在工作中學習知識,才是成功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