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貝塔84234681

    我是唐DM車主2018款創睿,純電續航80公里!我們這邊有民用電有分時電價,晚上10點至早8點充電便宜2毛,因此我都是在車上預約10點充電,充滿在20度電,費用不到10元錢!平時出行都是純電模式,花費少,純電正常續航能跑到75以上;提速快,因為雙電機的響應快,輕輕鬆鬆破百;安靜,純電模式車內一點噪音都沒有!我每週有個單程100公里的往返路程,我都是滿電出發,EV跑30%,HEV跑20%,身下的EV跑到目的地,單程油耗2L+電耗20度。到達目的後充電(剛好有個國家電網的充電站在旁邊)充電+服務費1.3元一度,正常能充個20塊錢!回程是市區EV,出了市區用HEV,然後看下剩餘純電里程和導航剩餘里程一直切換到EV模式,到達目的地,油耗大約4L,電耗沒統計

  • 2 # 媽貳締泥

    新買的COROLLA雙擎E+ 天天基本都不用油了 每天晚上回家充電足以支撐接送孩子上下學 去超市買菜 的路程

  • 3 # 非非11

    胡說八道!

    我的車,2500公里一箱油=60升。

    純電狀態,約30度電100公里。

    純油狀態,估計10-12升。

    等於:70元/100公里:18元/100公里。

    這個說法等於說消費者都是傻逼!

    購買插電混動車的人都是神經病!

    更不說純電狀態的優良的HVN了!

    上述結果,充分證明就是:

    利益集團胡說八道!

  • 4 # 車圖騰

    插混火了。

    無論是市場銷量還是外資佈局進度,插混都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最受關注的“潛力股”。有意見認為,插混並不只是一個“過渡”,而是真實需求催生的產品,甚至未來很可能與純電車型分庭抗禮。

    事實真的如此嗎?

    從1:4到1:3的奇蹟增速

    去年以來,隨著外資車企的一系列動作,又一拔插混車型(將)在中國扎堆上市。除了豐田和大眾外,還有賓士GLE PHEV,寶馬新3系PHEV和X5 PHEV,保時捷Panamera 4 E-Hybrid和Cayenne E-Hybrid,奧迪Q5 e-tron、A3 e-tron和Q7 e-tron,沃爾沃的S90 PHEV和XC60 PHEV,林肯Aviator(Aviator)PHEV等。

    中國品牌也不甘落後。除比亞迪、上汽榮威之外,吉利、長城近兩年也紛紛推出插混新品,例如博瑞GE PHEV、領克01 PHEV、WEY P8等。

    供給側的集中投放,無疑將促進插混市場的進一步繁榮。

    與外資積極入局形成映象的,是插混市場的奇蹟增速。

    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一枝獨秀,取得了80%以上的大幅增長。其中,插混增速最快。根據中汽協資料,2018年,純電動乘用車銷售78.8萬輛,同比增長68.4%;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售26.5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39.6%。

    從銷量上看,插混與純電的銷量比僅為1:3,但與2017年相比差距正在縮小。

    2017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77.7萬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46.8萬輛,插混11.1萬輛,銷量比為1:4。插混市場份額急劇上升。

    車企的矛盾心態

    業內普遍認為,插混在技術上比純電更難,結構更復雜。由於缺少配套資源,一切都要自己幹,投資也相應更大。

    那麼,在應對雙積分問題上,為什麼車企選擇投資高、技術難的插混,而不是相對更簡單省力的純電路徑呢?

    一方面,插混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插混的優勢很明顯。相比於技術瓶頸期的純電車型和燃料電池車型,插混跟純電一樣享受補貼、牌照、路權等政策支援(如上海),其對電池依賴性相對較小,不依賴充電樁,避免了使用者的續航里程焦慮。

    同時,補貼退坡以後,插混將更具價效比優勢。2018年插混車型純電續航大於等於50公里,可享受2.2萬元國家補貼,雖然補貼不多,但比較穩定,只比前一年下降了2000元。而純電車型的補貼則有較大波動,2018年針對續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上的車型有1.5萬-5萬元的國家補貼,續航超過400公里車型也僅有5萬元補貼。

    而且,由於插混車型不需要像純電車型一樣搭載大量電池,隨著產品技術的提升和規模化逐漸形成,成本將有更好的控制。

    另一方面,傳統車企試圖保留優勢。

    是不是“鑽空子”?

    在插混迅速火爆的背後,充電樁可能充當了一個奇妙的角色。有專業人士表示,正因為充電樁的佈局滯後,才讓插混“鑽了空子”。

    資料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充電基礎設施新增33.1萬臺,相比於2017年增長36.8%,新能源增量車樁比近3:1。呈現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態。充電配套的滯後使部分消費者對純電動車望而卻步。

    鍾師指出,插混的出現完全是里程焦慮引起的需求。由於政策將插混歸類於新能源車,可以享受補貼、拍照、路權的優惠條件,實際上這就是一個政策的“空子”。如果充電樁佈局完善,里程焦慮就不存在了,政策就可以直接補貼純電動車,補貼插混就沒有意義。因此,插混只是一個過渡性產品。與此相反,純電動車才是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方向。

    調查顯示,有很多私家車主為解決限牌問題購買插混車型,但是使用過程中根本不充電,直接當燃油車開,甚至乾脆拆掉電池和電動機。這不僅違背了補貼的初衷,也不利於新能源市場的良性發展

    “現在充電設施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讓消費者還不是很放心購買純電動車,但這個問題實際上要完善起來很快,只有花錢就能迅速解決。對消費者來說,插混車型有兩套動力系統,複雜且貴。所以插混車型根本堅持不了幾年。”

    崔東樹卻對插混市場充滿信心。他預測,未來五年,插混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這個數字有望達到3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看待大學生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