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DG的老船塢

    諾曼底登陸,德軍撤到義大利或者北非?OMG,去幹嘛?盟軍在1943年5月就佔領了北非全境,8月佔領西西里,1943年底義大利戰線已經推到義大利中部,德軍去北非做什麼?怎麼去?去投降嗎?即使往義大利跑又能如何?放棄德國本土的工業和資源?去義大利捱餓然後投降?即使羅馬尼亞軍油田還在手裡,當地精煉能力也很有限,相當一部分石油也要運回德國才能精煉,更何況德國本土的煤炭液化產業還佔了汽油供應的一大部分,而義大利幾乎所有工業原料都要靠進口,放棄本土去義大利?老壽星上吊嫌命長麼?

    44年初盟軍已經佔領了整個北非,西西里島和義大利南部

    諾曼底登陸是1944年6月6日

    德軍往北非和義大利跑就只能等投降了

  • 2 # 戰略論

    如果德軍撤退到義大利或北非,德軍極有可能連1945年也撐不過,就得投降了。

    首先,從戰略態勢來看,退守義大利完全是陷入絕地,義大利三面環海,並且盟軍已經在義大利南部登陸,德軍依舊擺脫不了兩線作戰的困境。唯一的好處就是義大利地形狹長,德軍的防線可以得到極大的縮短,大大增加防線上兵力的密度,義大利北部多山地,也利於防守。但是德軍在這裡的縱深過淺,在蘇軍的龐大坦克集團攻擊下,一旦防線被突破並迂迴包圍,德軍將無法向後撤退以再建立新的防線,反而會遭到更大更快的失敗!

    其次,就其戰爭資源補給來看,義大利完全就是絕地,德國放棄了本土,就意味著放棄了他所有的重工業,德軍再無法得到各種武器裝備的補充,以及彈藥補給,這是最為致命的,沒有後勤補給的軍隊在現代戰爭中根本無法作戰。其次放棄德國也意味著放棄了人力資源,德國不可能把所有人都遷過去義大利,靠義大利人作為兵員補充,想想都感覺可怕呀,又得坑隊友了。

    所以,無論如何,德國不可能也不能放棄本土,放棄只能加速其滅亡。至於北非肯本不可能,如此龐大的兵力跨海前往北非,還沒有海軍,義大利海軍已經投降盟國了,簡直就是自殺!

  • 3 # 不死騎者

    在“二戰”的整個程序中,作為戰爭的挑起國,每一位德國軍將領心裡都深深清楚和恐懼一個問題——“不許撤退”!因為這是元首的命令,膽敢違抗,輕則撤職,重則上軍事法庭,甚至就地正法。

    這是一道臭名昭著的命令,也是一道令前敵指揮官深惡痛絕的命令。而大多數史學家,把德國戰敗的原因歸結於這道命令。認為希特勒的剛愎自用,不會根據戰場實際情況改變戰術鑄成千古之錯。原因很簡單,從戰術上講,在攻防轉換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不許撤退”就意味著被圍殲……可以說德軍的訓練、裝備、戰術、戰法正是圍繞著運動戰而生的。換言之,運動戰是德軍的靈魂,德軍並不擅長防禦作戰,儘管其在防禦作戰中表現得十分頑強……

    那麼希特勒不瞭解德軍的作戰特點和參謀本部高階軍官們的建議嗎?非也!那他為什麼還要在莫斯科城下、斯大林格勒城下、北非戰場、科尼斯堡、諾曼底下達不許撤退,戰至 一兵一卒一槍一彈的命令?這就涉及到標題所談到的問題了。

    北非戰事早已於1943年5月就結束了。德軍已不可能撤退到北非,因為根本不具備物質條件——地中海業已被盟軍嚴密控制。那麼撤退到義大利的方案可行嗎?此時凱瑟琳元帥正獨撐南歐的危局……德軍主力若撤退至義大利是下下之策,其原因有三:第一、德國則門戶大開。柏林很快被盟軍攻克,戰爭就會結束,這不符合希特勒的意志。第二、義大利沒有很好的防禦部署為德軍提供掩護,沒有強大的補給為德軍提供支援。第三、這支部隊最終一定會被盟軍孤立、包圍最後吃掉。所以諾曼底的軍隊已無退路,只有節節抵抗。

    由於德軍在各個戰場上攤子鋪得太大。德軍的後勤補給早已透支,無力維濟。希特勒不許撤退的命令,就是用空間換時間。那是不得已而為之。

    正如曼施坦因元帥預料的那樣。在進攻蘇聯那一刻起,德國的失敗就已經是註定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日本百億億次超算已完成CPU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