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情達理香瓜Cd
-
2 # 松青說歷史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名臣,雖出身平庸但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位極人臣,這與他知人善任,深得人心的品性分不開。曾國藩率領湘軍剿滅太平天國,當時湘軍佔有清朝的半壁國土,面對這一輝煌戰果,湘軍將領們紛紛向曾國藩進言,你現在形勢一片大好,又坐擁數省廣大地區,且兵力強盛,可取清自立為帝,但曾國藩不為所動,他心知肚明,如果起兵造反,可能走的是一條不歸路,況且自己一路走來,正是憑藉這八字秘訣才成功的,如反則與這初心背離,不光不會成功,還會身敗名裂。
輕財可以聚人
曾國藩認為,仗義疏財不貪小利可以得到人心。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後,慈禧賞賜了許多金銀珠寶,曾國藩並未據為己有。他對弟弟曾國荃說:“我受朝廷高官厚祿,為國分憂乃分內之事,不應受到額外的褒賞。”於是命人全部分給手下的將士。曾國藩的做法令湘軍的上下一心,全體將士對他愈加尊敬。
律己可以服人
曾國藩年輕時有一句座右銘——“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正是出於對自己嚴格的要求,才讓曾國藩一步步從一個平庸的少年,成長為清朝的朝廷支柱。
曾國藩位極人臣,權傾朝野,但始終以聖人的標準約束自己,為官清廉,不受賄不貪財。朝野上下提到曾國藩,對其人格一片稱讚。即使是向來不和的左宗棠,也對他的人格深表佩服。
量寬可以得人
嚴以律己源於對自己的約束,寬以待人更考驗你的胸懷。人無完人,倘若以聖人的標準來衡量,恐怕全天下也挑不出幾個人。
曾國藩知人善任,他用人並不是找道德上完美無缺的人,而是善用發現對方的優點,並將他放在合適的地方,發揮出最大的效果。曾國藩精研相面術,透過觀察一個人的面相就能知道此人福禍,交談幾句就能知道他的才能。
身先可以率人
曾國藩認為,上司是下屬的表率,父母是子女的榜樣,只有以身作則,才能作為正面的表率。許多父母教育子女時,定下嚴格的規矩,然而自己卻沒有做出合格的表率。長此以往,子女自然聽不進父母的說教。
曾國藩教育子女沒有定下很高的標準,只有勤儉好學四字。曾國藩言傳身教,子孫後代上行下效,因此曾國藩的後代中人才輩出,家族百年興盛不衰。
-
3 # sx229
曾國藩是大清朝晚期d重臣,他是軍事家也是思想家,他很明事理審時度勢,所以他不會反,同時他也想到了“太平天國”d下場,曾國藩聰明智慧之極也~
-
4 # 宏圖靈根
不該反,太平天國十四年導致百姓負擔不起,再起戰端天下大亂加上左宗棠李鴻章不很支援,曾老儒家思想深重,維護正統
-
5 # 華圖董事長易定宏
凡事要講邏輯,為什麼要反?若因清廷腐朽要反,那就應該加入太平天國團隊一起對付清廷才對,而不是成立保清廷的湘軍。中國歷史上封疆大吏非皇族造反成功的極少,這是因為你的隊伍從建立那天開始吃的就不是你的飯,從思想底層邏輯上就不是為反而建立的,真反起來很難力出一孔,就像袁世凱也是掌握了全軍以後才黃袍加身的。曾公大聰大智之人,這些淺顯的道理自然都懂。
-
6 # 悠閒忠林
曾國藩有造反的資本。憑曾國藩的能力和兵力,是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把握可以推翻清延的。在抗擊太平天國的實戰中,讓曾國藩領悟和學會了很多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為什麼開始時曾國藩總是失敗?儒家治軍、法家治軍失敗後,最後曾國藩問道於僧三天三夜,曾國藩悟道後,道法治軍,再戰太平天國軍百戰披靡,最終滅天國於南京。
曾國藩雖然有造反的力量,然其有聖人之志,能反而不反,毅然解散湘軍。據考證,曾國藩在清廷眼中是有汙點的,攻佔南京後,太平軍的財寶哪去了?曾含糊其詞,其實曾用大部分財寶遣散湘軍將領及兵勇。清廷派馬欣怡查案,就有了滿清懸案“刺馬案”,最後慈禧太后雖明知是曾所為,也無可奈何。我不造反,把事平了,你還想怎地?所以最終曾國藩成就半聖之名。
-
7 # 依依是貝貝
曾國藩是一個通達之人,看問題入木三分,天下大勢心如明鏡,他留給子孫的家書和《曾文正公集》就很能說明一切,所以曾國藩絕不會反叛朝廷。
-
8 # 肖斌的望遠鏡和顯微鏡
一、內因:曾國藩沒有稱皇的野心,不會造反;
二、外因:曾國藩沒有被迫無奈而造反的理由;
因此,曾國藩不存在該不該反的問題,而是不會造反!
-
9 # 禪定緣至
該反但不會反。
大清經歷過太平天國運動,與列強簽定喪權辱國條約後,已是強弩之末。反了,可以再造強盛華夏,造福億萬人民。
但曾國藩不會反。
因為曾國藩是中興之臣,清朝後期的擎天柱。受封建思想教育多年,改變不了的宿命。雖然在漅滅太平天國過程中,其名望,地位,都是無與倫比的。其一手建立的湘軍,數量之多,戰鬥力之強,控制地域之廣,空前絕後,已達巔峰。其同僚,兄弟,部下或明或暗的勸說曾國藩另立。但他還是不會反。他不會成為第一個振臂一呼的人,註定是一個維護既定統治者的官員。
-
10 # 笑談人生E7Z2
曾國藩就是滿清的一條鷹犬。雖然有野心擁兵自重,但是鑑於各方勢力的牽制,他也甘心情願寄人籬下,躺在功勞簿上淨享清福。
再者慈禧太后,在玩弄權術上,是有一定手段的。她在用著曾國藩時,就已經開始防著他了。一邊關注著剿滅太平天國的戰爭局勢,一邊考慮著戰後對曾國藩的處置手段;再者,曾國藩年歲已高,他和慈禧玩著肉頭陣,對以後的事情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權衡利弊。再借給他-百個膽,他也不會造反的。
後來的袁世凱就吸取了曾國藩的教訓,對清廷及慈禧太后,更加小心謹慎,百依百順,讓你挑不出毛病,找不著把柄,掌握了軍權,取得了慈禧的信任。又趕上朝廷更替,慈禧去世,攝政王載灃掌權。由於失去鐵腕人物的掌控,老袁充分展示了他的篡權能力,加速了滿清王朝的滅亡。
-
11 # 漁樵之人W
一是曾國藩飽讀詩書,儒家的忠君思想,在曾國藩的腦海裡根深蒂固,就是這一點,就使曾國藩不會造反。
二是清朝是滿人的統治,正常情況下,不會使用漢臣,除非是特別優秀的人才,才可以考慮啟用。曾國藩能得到滿清的重用,已經是皆大歡喜了,還去反清嗎?他明知道太平天國是反帝反封建的,有進步的一面,可是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還是選擇鎮壓太平天國,可見他對滿清政府是多麼忠誠。
三是曾國藩能夠清醒地認清自己,認為自己不是做皇帝的料,對當時的國內外形勢也看到清楚,深知慈禧太后任用他也在提防著他。太平天國被鎮壓下去後,自己的處境自己十分清楚,若造反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首先慈禧太后的手中有李鴻章、左宗棠等勢力,會圍剿他。除此之外,慈禧太后還會收買帝國主義的勢力來剿滅他。這樣,將會身敗名裂,不能善終,一生忠君,這個名聲為零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曾國藩是忠君的,他也深知自己不是做皇帝的料,當時的大陸外形勢不允許他造反,他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人,造反沒有好結局,所以他不會造反。
-
12 # 高紀元
曾國藩不造反原因有二,一:
曾國藩身為朝庭命官,授命主建湘軍,對湘軍雖有決策之權,對太平天國作戰湘軍絕對聽他指揮,若對朝庭作戰不會人人跟從,況湘軍雖猛,對外兇對內怕似不可能。再說曾國藩不過是一個戰區司令,以一己之力搏大清百萬之兵,勝算不大。很可能是短命的,舉兵之日即是滅亡之時。
二:
有人稱曾國藩為半個聖人,可見他是一個明世理之人。連平民都知道西方列強己是資本主義,此前林則徐的禁菸燃起的鴉片戰爭,大清遭到大英帝國的炮轟,國門被轟開,漸感國勢已去,末日將臨。一個形將滅亡的社會制度,他的滅亡是歷史必然,是任何人也不能挽回的,曾國藩本是明世理之人,大搞洋務運動,這麼明世理之人自知大清已是風雨飄搖,自己若逆天行,狡幸成功,也是第二個洪秀全,免強傳子慚告落幕,明理之人不會幹非理之事,所以曾國藩不會反。
2023年5月29日
-
13 # 翰墨野叟
此題出得太淺露了!曾文正乃晚清四大名臣,官居人臣之首兩江總督及直隸總督毅勇侯,城府深不可測。咸豐帝不給一兵一率,一車一馬一粒糧,命其孤身一人,去滅以在南京定都的太平天國百萬雄師,是不是天大的笑話,我稱他夢話吧!可曾文正用了十一年時間活生生的把其滅掉,令咸豐帝仰天長嘆道,“走了半個洪秀全丶來了一個曾國藩”,幾乎不知怎樣面對這個神人。試想中國有史幾千年,打了幾千年,戰將猛將誰有如此神力?他若造反自立有誰可擋?雖然歷史對地褒貶不一,可做為優秀臣子他當之無愧!多少人進言擁他他從未心動。光他自家出了多少一二三品大員,凡跟他創業者更是無數人沾了大光,封侯拜將!離世時左宗棠親手為其寫輓聯道,報國之忠用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連主席與蔣中正都抱其書愛不釋手,他在中國歷史上是神一樣的人物,近代史上的諸葛亮,甚至遠超諸葛亮!他若反嘍準時是腦子進水,千古留罵名!
-
14 # 抖逗因音
歷史會枷鎖一個的思想,也可以證明一個人的秉性,幾千年來只要手握大兵權的人,都會有人去慫恿他造反。
你看看曾國藩的家書就會明白,曾國藩是一個孝子是一個愛護羽毛的人,曾國藩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明白自己在清朝取得的成就是朝代時勢的給予,曾國藩的家族可以說是書香門第,他不會去冒險而有可能毀了自己和家族的一切榮耀,甚至會背上千古罵名,這是他主觀思想上的不會造反。
客觀上,當時的形勢條件並不允許,他帶的軍團並不足以推翻清朝自立,一是兵力結構不夠牢固;二是其他地方軍團的對抗威脅;三是朝廷的態度和手段威脅;四是當時的民心所向並不見得會支援他,軍團沒有內戰的基礎支援。
對於當時的曾國藩來說,他大不了是一個強大的戰區司令部,對於當時的清朝環境來說他只是一隻有力的手腳,清朝還是一個龐然大物。
-
15 # 鬼影問道化真身
曾國藩不應該反,其原因有五個:
1,平定太平天國以後,曾國藩年事已高,英雄遲暮。此時造反,很可能終將會變成,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2,曾國藩有識人之能,他顯然知道自己的後人,不是能執掌天下的料。因此,他沒必要去造反!
3,慈禧太后曾經單獨接見過曾國藩。慈禧太后接見曾國藩時,對曾大人噓寒問暖,唯獨不提政務國事,也不問南方戰況。
領導對下屬展現出這種態度,一方面表示領導對下屬有善意;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下屬,你的前途到此為止了,你不要指望再往上爬了。
由於當時曾國藩手握重兵,所以慈禧太后對曾國藩展現的態度,還含有警告的意思。也就是說,慈禧太后已經為曾國藩造反,做好了充分的應對準備。此時,曾國藩造反,十之八九沒什麼好下場!
4,曾國藩是經由朝廷授權,組建湘軍的。參加湘軍的各方勢力,皆是為了功利而來。也就是說,湘軍並非是曾國藩的私兵,甚至連口水“曾家軍”都算不上。
曾國藩指揮湘軍剿殺太平天國,沒有問題,但是曾國藩若要率領湘軍造反,恐怕大半湘軍將士,都是靠不住的。因為朝廷手中的資源更多,一旦朝廷對湘軍將士許以重利,大部分湘軍將士一定會背棄曾國藩,轉而倒向朝廷。
至於說,那些向曾國藩勸進的湘軍將領,也多是為個人利益考慮。不排除他們在關鍵時候,有出賣曾國藩的可能性。
5,曾國藩率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以後,浙江、福建幾乎盡數落入了左宗棠的“楚勇”之手。“楚勇”雖然在規模上不及湘軍,但是左宗棠卻不是善茬。
當時的湘軍東邊是“楚勇”,北邊是“僧格林沁”的勢力,再加上滲入江浙地區的洋人勢力。如果曾國藩造反,後果難料。
從左宗棠後來的仕途不難看出,左公的後臺老闆是慈禧太后。也就是說,當年左公勸曾國藩造反,應該是慈禧太后的授意。慈禧太后此舉,就是逼曾國藩早做決斷,要麼造反,要麼解散湘軍。反正,慈禧太后不會容忍曾國藩,長期擁兵自重!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曾國藩造反,那將會面臨左宗棠與僧格林沁的合力圍剿,而老光棍彭玉麟的勸進,也預示著湘軍內部存在問題。因為東南有了左宗棠,怎麼能說東南半壁無主呀!彭玉麟睜眼說瞎話,實際上就是在暗示曾國藩,不要聽信他人蠱惑去造反。
如果曾國藩選擇不造反,那麼曾國藩就只能自己動手,逐步裁撤湘軍,同時還要做好善後工作,以防湘軍作亂。
最終,曾國藩選擇了裁撤湘軍,做一個護國功臣。其實,從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以後舉動來看,他既無意造反,也不想裁撤湘軍。他捨不得手中的權勢,他確實有擁兵自重的企圖。只不過,慈禧太后下手夠快夠狠,一舉掐滅了他的想法!
-
16 # 逍遙遊講史
人貴有自知之明,曾國藩是個人精,也不例外。他明白剿滅太平天國後,他功名太盛,必然會引起嫉妒,該有朝廷的猜忌。實際上慈禧太后也有自知之明,她也怕曾國藩造反,早有準備,安排了僧格林沁、左宗棠等好幾撥人馬對曾國藩進行監視,曾國藩如果有輕舉妄動,很可能成為第二個洪秀全。這也說明曾國藩不能反。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以來,清廷開始重用漢人,允許地方興辦團建,全力以赴對付太平軍。曾國藩興辦湘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起來的。湘軍裡面也是人才輩出,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鼎鼎大名的人物都在湘軍裡面待過。
曾國藩這個人老成持重,做事循規蹈矩,從他與太平軍打仗就可以看出來,他不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遇到危險的時候,他3次想要自殺,遺書都寫好了,此舉受到左宗棠的幾番嘲笑。這也說明曾國藩的心理素質不強。
那麼,曾國藩不想反,也不該反,實際上他也考慮過這個問題。
-
17 # 夏雨風7e4A
曾國藩官至朝廷命官,富甲一方,譽達文成公,有這樣的顯赫家族和榮華富貴,會去造反嗎?不論石達開欲效姜維之事,還是李秀成勸其反清復漢,在曾國藩眼裡,都是階下囚,敗軍之將何言勇?
曾國藩也是清醒之人,湘軍再強也強不過洪承疇和吳三桂;大清再弱也弱不成小南明。況且還有列強虎視眈眈,天國餘威仍在,曾國藩早有謀反之意,還要等到敗將來點撥?不道對敗將的信任度如何?就是手下清軍監軍和朝廷鷹犬都會隨時撲上來咬一口,決不會輕易拿自家性命和家族來做賭注的。
曾國藩本沒有反清大志,大地主出身,仕途順暢,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中,明哲保身是第一要素,借他一百個膽也不敢。
因此,石、李等抱有一絲幻想,說到曾來反,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與虎謀皮。也是萬般無奈之下的一種絕策而已。
回覆列表
一是不會反,二是不敢反。
曾國藩很清楚,那些勸反的湘軍將領都是帶有個人目的的,如果經不住勸,邁出了造反的第一步,就等於自己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下場一定是十分悽慘的。
一,不會反。曾國藩自幼苦讀聖賢書,接受的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教育,修、齊、治、平是他一生的信仰和追求,這也是他組建湘軍剿滅太平天國的內在動因。他年輕時在日記中寫道“不為聖人便為禽獸”,立志做一個儒家的聖人,不僅嚴格地以儒家的倫理道德要求自己,而且,對子女兄弟也是這麼要求的。在建立湘軍的過程中也是靠儒家的忠君思想教育將士的。湘軍上層將領的大多數,也是像羅汝南、李繼賓、李鴻章這樣的人讀書人,靠著維護封建禮教的共同理想,維繫起一個核心,建立起湘軍這樣一個表面的私家武裝。造反是與自己的信仰、理想相悖的事情,曾國藩不會做,做了也不得人心,註定不會成功。
曾國藩是一個徹底的封建衛道士,在他心中,造反,就像兒子弒父一樣是有虧人倫大節的行徑,他是斷不會去做的。所以,當一些將領勸他造反自立之時,他避而不見,不作一詞,只是揮筆寫下一幅對聯:依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表明自己的心志。將領們看到這幅對聯,明白了曾國藩的心志,隨即打消了勸進的念頭。說句題外話,曾國藩的部下,如果淨是些像鮑超那樣的粗人,能理解這幅對聯的意思嗎?
所以,讓曾國藩造朝庭的反,就像讓他去殺他老爹一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二,不敢反。滿清自入關以來,為了穏固統治,不得不重用一些漢臣,但從骨子裡是不信任漢臣的。咸豐帝面對太平天國的兇猛,在綠營兵無法依仗的情況下,讓曾國藩等漢臣組織團練,後又建立湘軍,來剿滅太平天國運動,實出不得已而為之,但對漢臣擁兵的擔憂從未放棄過。比如,咸豐四年,當曾國藩的湘軍取得湘潭大捷後,咸豐帝高興得手舞足蹈,激動之下,下詔任命曾國藩為湖北巡撫,詔書下達後,大臣翁同龢不鹹不淡地說了句“曾國藩一介致仕丁憂的文人,振臂一呼,匹夫響應,這恐怕不是朝庭之福吧?”,一句話讓咸豐後悔不疊,立即撤消了對曾國藩的任命。湘軍建立後,兵源不是問題,但兵餉成為一個令曾國藩十分頭痛的問題,如果得到湖北巡撫一職,他就成為一方封彊大史,兵餉就有了源源不斷的來源,這可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但咸豐帝一方面希望他打勝仗,另一方面卻就是不給他這個實缺,歸根結底,就是擔心湘軍擁兵自重、尾大不掉。
所以,在湘軍發展的過程中,從咸豐帝到慈禧太后都在挖空心思地制衡湘軍力量。左宗棠、李鴻章是曾國藩的部下,被提拔的速度較曾國藩快得多,目的就是為了分化湘軍,制衡曾國藩的勢力。剿滅太平天國之後,名義上湘軍有30萬人,實際上,曾國藩能親自指揮的只有10萬人,這種情況下,曾國藩就是想造反,其實力也無法與朝庭抗衡。所以,從力量對比,曾國藩也不敢造反。
曾國藩不會造反,除了上面兩個根本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個人性格的原因。曾國藩深諳“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他教導兄弟和兒子時常說,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我們曾家運勢太盛,這不是什麼好事情,所以,我們要自裁羽翼,減去一些氣運,這樣才能永葆家族的長久不衰,才是家族之福。你說有這樣的生活理念,曾國藩怎麼可能去造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