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乖巧蛋糕kR

    現在的學生非常之可憐,特別是小學生。對於今天的局勢而言,老師們不應該批評學生,哪怕學生的學習不太好,也不能上來就批評。因為老師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在這個小學生的身上每天發生著什麼事情。

    有些學生在班級裡,飽受著同桌和前後左右桌的欺負,被擰大腿、拽頭髮,被推攘搗亂,以致於無法專心學習。告訴了老師,老師不管不問,學生說只要不出人命就不會有人管。

    在這種情況下,可憐的學生成績也不好,老師反要來批評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告訴了父母,父母竟然說活該、誰叫你學習不好。這類學生在心理上和身體上都處於孤立的境地,他們的思想註定了會不一樣。如果周邊環境更加的冷漠他們,他們將有可能會和這個世界說再見。

    今天的老師,教學水平一般就算了,還不知道怎麼弄好班級的學習環境,更加不知道去保護自己的學生,怎麼讓班集體和睦相處……有什麼資格去批評一個飽受不公、還幼小的心靈?……

    現在的很多學校實行了電子教學模式,可憐的中小學生們年紀小小就近視了。坐在前排的每天盯著電子螢幕,由於長期勞累,眼睛裡已經沒有了清澈的光芒……這不是在教書,這是在應付……

  • 2 # 讀史有感

    孩子什麼道理都知道。只不過有時候那些道理理解不了那麼透徹,或者是自己缺乏自控能力,做不到。

    批評的根源是不贊同,是反對。是把老師和孩子放在了對立面上,與學生產生了對抗。

    這就是堵。

    其實堵不如疏,與其帶著討厭和生氣的口吻,讓孩子第一時間就在心裡豎起屏障。不如用溫和的口氣,丟擲問題,引導孩子自己分析。

    他們自己分析出來的道理,自己動腦筋想的策略,比老師和家長說百遍還有用。

    道理有時候不需要非得用批評的口氣,用溫和的口氣,孩子大概更加能夠接受。

    孩子輕生,其實就是心裡早已裝上了不能承受之重。所以,當一個孩子被批評而輕生,那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草。

    一個孩子,感受不到愛,從周圍的人那裡感受不到一點善意和溫暖,才會輕生。

    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孩子和老師都不能控制和改變的,但,給予孩子一點溫暖和光,是一個老師能夠做到的。

    與其帶著厭惡或是不贊同的語氣給他本就不堪重負的心靈再加一塊喘不過氣來的石頭,何不把口吻換一下,溫和一點引導他?

    愛,永遠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說不定,正是靜下心來的那一點耐心,給孩子昏暗的世界,點燃了一點光亮呢?

  • 3 # 借O五百年

    我認為這個議題需要更為深入地探討。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青少年輕生的原因複雜多樣。青少年身處於成長髮育和心理變化的特殊階段,他們可能面臨家庭、學校、社交等各方面的壓力。同時,現代社會也存在著諸如繁忙的學業、高強度的競爭、網路暴力等問題,這些都可能導致青少年產生負面情緒和行為。

    至於批評學生與否的問題,我認為老師們應該以關愛和引導為出發點進行教育。批評學生並不等同於對學生進行傷害或者侵犯其尊嚴,而是在適當的場合和方式下,對學生的錯誤或不良行為進行指正和引導。正確的批評能夠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改進自己,並從中得到成長和提高。然而,如果批評的方式不當,可能會加重學生的負面情緒,使其情緒進一步惡化。

    因此,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透過專業的心理輔導、家庭教育、社會支援等多方面的措施,幫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質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在教育中,老師們也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以關愛和尊重為出發點,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緩解壓力,並引導他們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作為曾經的老師,我一直支援老師要用於擔當,敢管!

  • 4 # 威少說

    喲,老師大大們,你們扛起了教育的重擔,我們尊重你們的職業精神和責任感。可是,你們說什麼呢?你們的責任是教育孩子成為獨立自信、有勇氣面對挑戰的人,不是遷就孩子的弱點,免除他們的責任。明眼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可有些老師總是成全學生的懶惰和膽怯,這不是變相地害了孩子嗎?

    批評有必要,可別罵屎了學生。畢竟,我們需要以正確的方式來批評學生。您信不信,我們可以在幫助孩子提升的同時,不損傷他們的自尊心。您可以說:“小同學,這道題目有點兒難呢,咱們來一起查漏補缺吧?”您也可以說:“看到你的進步了,繼續努力哦”。開課教育,不是凌辱和威逼嚇的平臺,所以,我們應該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和精神健康。

    當然,在給學生批評的同時,讓他們理解批評的重要性,因為這是成長的調味劑。現在這個年代,尤其流行“被批評也是一種榮譽”。所以,我們要求學生要接受批評,並從中受益,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和成長。

    老師大大,你們教育好這些小蘿莉小草們,是為了將來的出息。今天扛起了教育的重擔,真是辛苦你們了!

  • 5 # 夏至殘陽

    我覺得不是孩子太脆弱,而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教育的目的不應只是培養技能,更應是啟發完整的人格。當今孩子多是獨生,四五個大人呵護,一丁點兒的困難都沒有遇到過,從沒有在大自然風雨中歷練過,沒有經歷過任何挫折和失敗,如溫室裡的花朵,沒有經歷過風吹雨淋太陽曬,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事事如意,時時順心,自然不可能練就堅韌的品格和頑強的意志。脆弱的性格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培養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榮辱觀,培養孩子一個榮辱觀,明確光榮和恥辱,也就是正確的是非觀。什麼對什麼不對,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底線在哪裡!這樣孩子才有紀律觀念,才不至於總犯錯。

    2、自尊心,培養正確的自尊心,要能承受挫折,聽得了正確的批評教育,不要過於敏感。

    3、集體榮辱感,要有集體主義精神,不能只有自己,自私自利,心中沒有他人!沒有團隊意識,否則很難融入團隊。

    4、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增長能力的非智力基礎,某種情況下,比智力因素更為重要。

    5。重視思想教育,也就是三觀教育,磨刀不誤砍柴功,一個人的思想對了,人就對了,世界就對了!成才先成人,不論考什麼樣的學校,學問做多大,總是要參與社會生活,做好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把事做對、做好,也最終成才。要進行“生存、生活、生命”三生教育,愛生命就是愛生活就必須解決生存問題。要解決生存問題,就必須熱愛勞動,讀書學習也是勞動,要開展“五愛”教育,即:愛勞動,愛黨,愛祖國,愛社會,愛生命。愛生命就是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也就是愛社會,愛祖國,愛黨,也必須愛勞動,勞動創造價值,也實現自我價值,才有能力孝順父母,奉獻社會,為祖國,為黨做貢獻,才是一個大寫的人。

    日常生活中,應該給孩子講英雄故事,樹學習榜樣,創歷練環境…。

    當一個孩子具備瞭如上品質,還在乎批評嗎?

    當老師,必須在初接手一批學生開始,不斷地透過各種形式、機會,對學學進行德育教育,一個人有良好的品德,不怕困難和挫折,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學習是雙向的,老師好好教,學生努力學,基礎是學生好好學!要知難而上,要積極主動,要堅持不懈,要勇於探索,要積極思考!要自我約束!要廣泛涉獵!要深鑽細研!

  • 6 # 黑夜繁星110169571

    現在得社會處於和平穩定得發展時期,而且現在得家庭教育多以素質教育為主,很少有批判得行為,所以在老師們眼中,做錯事情就要受到懲罰得時代更是一去不復返了。他們接受更多得是誇讚。這方面需要培養

  • 7 # 侃天侃地侃生活

    現在孩子都是個寶,兩家6口寵著一個孩子。老人溺愛就算了,作為父母應該要做到約束管教的責任,讓其有責任心,有擔當。

  • 8 # 馨眼看世界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家長們的修行,其實也是老師們的一種修行。

    現在的孩子,生活的環境、成長的環境都優越,沒有受過什麼苦,不知道挫折是什麼,所以對生活的要求和願望都不同。

    所以,不能說孩子太脆弱,要從另一個方面去引導孩子們走向屬於自己的人生。

    在日常的生活中,讓孩子體會到受挫折的感覺。

    現在的孩子,接受受挫教育的機會不多,對吃苦耐勞的領悟力不足,以至於在面對批評的承受力不足。

    所以,不是說孩子不堅強,而是我們給孩子受挫的機會太少了。

  • 9 # 楊章林555

    離開講臺已經幾年了,今天借這個機會發發牢騷,讓晚年的枝葉映入教育的河流,為我們的孩子說幾句話。

    看到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教育的悲哀,孩子、學生的不幸。不客氣地說,這是往tam身上“潑髒水”。

    不是我們的孩子太脆弱,而是我們教育者的方式方法有問題,甚至是教育的意識形態出了問題。

    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什麼叫“尊老”?前提應該是“老”值得“尊重”吧?現實生活中的不少老人,你就是想尊重也不好找“位置”吧?什麼叫“愛幼”?“愛幼”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家長們:“愛”必須得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吧? 這是大前提。

    我們提倡尊師重教。“尊師”不能一概而論吧?講臺又不是“神龕”,一站上來就有資格享受頂禮膜拜的“香火”。該不該“上香”,學生還是應該有發言權。

    “積善成德”。“積善”真的就能“成德”?tm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被“善”搞得灰頭土臉的大有人在。

    “上善若水”,都理解為“不爭之德”。只要有生命的地方,“爭”是客觀存在,所謂“不爭”,只是一種“藝術”。老子要表達的是:做好自己,不求回報。這不就是所有做好事的人應該有的心態?“夫唯不爭,故無尤”:之所以要做好自己,不求回報,是因為不用擔心會失去什麼。

    我們講要培養德才兼備的接班人,德講的是方式方法,有幾人懂?語言行為注重方式方法的教者實在不多。

    自私在所有的公開場合被人們“唾棄”。捫心自問:誰不自私?是動物不自私,還是植物不自私?自私與生俱來,但是,又極具危害性。教育者把自私的危害性講清楚、說透徹不就行了?該是你的,正大光明地揣進腰包;不是你的,伸手必有禍,無異於自取其辱,害人又害己。就是暫時得逞,一點風吹草動就心驚肉跳,這種來自內心的折磨,往往會讓你的愚蠢付出高昂的代價,身體就會成為心靈的“監獄”。

    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人應該會日漸減少。

    改革開放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不是一直在強調弘揚民族文化嗎?一些現成的成語、俗語、語句,語言邏輯根本就不通,怎麼就一直“活躍”在講臺之上呢?不少教育內容,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都說老師是“述而不作”,最起碼你的“述”要說得過去吧?教育者講得“天花亂墜”,受教者一肚子的鄙夷:哄人的!如此教育還要延續多久?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孩子的思維,語言行為只不過是思維的“快遞”。

    我們可以斷言,沒有哪一個孩子、學生不熱愛自己的生命,會莫名其妙地想自絕於這個Sunny燦爛、月光明朗的美妙世界。

    孩子“動不動就輕生”。是什麼樣的家長、老師?是什麼樣的“教育”?把無辜的孩子“逼”到非得要用寶貴的生命來表達對“教育”的不滿,甚至是抗拒呢?

    孩子連命都不要了,教育者不該用你的靈魂反思一下嗎?真的是我們的孩子“太脆弱”了?

    我們民族的智者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九章中講到:“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這篇文章講了早教的重要性,強調了德——方式方法的教育培養,對孩子的未來有著不可“限量”的作用:“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只要教育得當,充分注重方式方法的培養,孩子成人後,當個把國家領導也是可期的。

    德就是方式方法。無論在家庭還是學校,經常聽到這類語言:批評教育都是為他們好。家長老師們:捫心自問,你的教育講方式方法了嗎?如果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批評教育無論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來說都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反之,你的教育就缺乏方式方法。

    挖苦諷刺、尖酸刻薄、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簡單粗暴······不是教育。

    在家庭,孩子沒錯;在學校,學生沒錯。有這種認識的家長、老師,恭喜:你懂教育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實際上,就是聖賢也會有過錯。之所以說他們沒錯,是因為缺點錯誤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是他們成長的“階梯”。tm的缺點錯誤,需要的是循循善誘,需要的是以理服人,需要的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句話,就是需要的是施教者的方式方法——德。不管微風細雨化物,還是懲戒教育,他們服氣就行,有助於他們的成長就行。

    非常遺憾的是,無論家教校教,不注重方式方法的教者實在不少。

    我們的先賢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說:“甚愛必大廢”。這句話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就是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都沒有出息,甚至是廢物一個。

    爹是校長,媽是老師,十來歲的兒子好像是“教育局長”。本應該書香飄逸的家庭,盪漾著的卻是唉聲嘆氣。

    歷經東躲西藏的坎坷,終於老來得子,自然喜出望外。捧在手心,怕飛;含在嘴裡,怕化;站在屋簷下,怕掉瓦;走在小路上,怕蟲蟲……。

    孩子要幹什麼,父母都是百依百順。聽說幾年前手機就不離手,現在孩子已經是高度近視。據說也有過不準玩手機,孩子就尋死覓活,父母則是“白旗高掛”。

    這是誰的過?這樣的“父母心”真的值得“可憐”嗎?

    實在是弄不明白,這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還是仇人的後代?

    在安徽,曾經有這麼一位校長,臺下是幾千學生,臺上的他用重錘砸碎沒收來的學生手機。動機不難理解:“殺雞儆猴”。“雞”,大都粉身脆骨,起碼也是“奄奄一息”,“猴”則學會了動粗。

    不言之教“立竿見影”。

    究竟是我們的孩子“太脆弱”,還是教育者的神經脆弱,受不得刺激?

    教育無小事。溺愛、放任和簡單動粗都是教育的大忌,不講方式方法,根本就不是教育。

  • 10 # 穿長衫的行者

    因材施教。家庭環境、個人秉性的差異,學生受挫力程度不同。那麼教育學生,就必須弄清問題底細,精準施策,不能簡單粗暴。即便批評也要講究策略和方式。這就是要求教師教育理念與時俱進。這就是教師職業更具挑戰性,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研究,提高教育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 11 # 做一個善解人意的人

    樹苗在不斷修剪下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孩子也一樣,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作為老師和家長要在合適的時候提醒孩子,前提是要講究方式,既給孩子留有面子,又很好的教育孩子

  • 12 # 喜歡蒯草的雲峰

    敢,不單單批評,還敢動手教訓。

    敢說這句話的老師估計是上個世紀才有。那時候的學生真是好帶,家長對老師是無比尊重加信任。

    我八零後,初中我們學校翻新,每天下午,我們就不上課,老師讓自己帶家裡的畚箕或者籃子到學校做義工,這些免費螞蟻搬起磚塊還是蠻快的,沒有哪個家長會說怕累著孩子。有時候中午還要幫老師洗衣服,都以能幫老師幹活為榮。

    如果家庭作業不寫,老師敢把孩子拉教室門口跪著讓他完成,寒冬酷暑都是如此。放學一回去晚了,家長就心知肚明,免不了一頓竹筍炒肉。

    還記得有個孩子翻圍牆逃課出去玩,我們那有段鐵路,他在鐵軌那被火車撞沒了,家長是怪自己孩子沒有教育好,不懂事。

    現在的教育變了,連孩子都知道只要舉報,老師就必“死”無疑。我們這就有個孩子,故意遲到,然後借題發揮惹怒老師,將老師錄音,反手舉報……

    在行業內,看多了這樣的案例,自己也會學了控制情緒,抬起的手想想還是放下,張開的嘴想想還是閉牢。跪著的老師,戴著鐐銬,還想怎樣?多保重……

  • 13 # 安歌拊鼓日談

    老師敢不敢批評學生,要看家長家庭教育工作做得怎麼樣。一個充滿愛和支援的家庭,孩子有自己的價值感,不會因為外界的批評和挫折而輕易放棄生命。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客觀分析:

    “孩子太脆弱”這種說法在當下的社會中經常被提及,這種現象的產生與許多因素有關,包括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中的挑戰,包括鼓勵孩子面對困難,加強情感交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等。

    首先,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面對困難,從小就讓孩子體驗失敗和挫折。孩子的成長離不開面對挫折和困難,家長應該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援,讓孩子知道,挫折並不可怕,失敗並不代表一切。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探討解決方法,幫助孩子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其次,家長也需要加強情感交流,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孩子的心理健康與父母的關係密不可分,家長應該多與孩子進行交流,聽取孩子的心聲和想法,瞭解孩子的情感狀態,幫助孩子處理各種情緒問題。同時,家長也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懷,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援。

    最後,家長也應該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援和肯定,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獲得成功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總之,孩子的脆弱與否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生活和社會中的挑戰。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注重情感交流,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援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懷,同時也要幫助孩子面對挫折和困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另外,老師批評學生是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批評過程中,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避免過於苛刻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老師應該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瞭解學生的情況和想法,同時也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援和鼓勵,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和挫折。

    此外,在學校教育中,學校也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援和幫助。學校可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援和幫助,同時也可以透過組織各種活動和課程,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中的挑戰。

    總之,孩子的脆弱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和解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透過鼓勵孩子面對困難、加強情感交流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等方式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生活和社會中的挑戰。在學校教育中,學校也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援和幫助,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中的挑戰。同時,在批評學生時,老師也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避免過於苛刻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 14 # Jennifer目目老師

    我是一個老師,我不會批評學生。不是因為怕他輕生不敢批評,而是真的心疼孩子。

    這個問題裡面有三件事:孩子太脆弱,動不動輕生,老師批評學生。但這三件事絕對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

    現在的孩子脆弱是真的,但是他們承受的壓力也是真的。

    我們總是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稍微遇點事就受不了,過去人們條件那麼苦也沒怎麼樣。可是,說這些話的大人們,真的能受得了孩子們的苦嗎?

    我是一個英語老師,畢業之後最先在中學教書,深感做老師的辛苦。每天早讀,上課,監考,閱卷,晚自習,畢業班休息日補課,真的是披星戴月連軸轉,覺得人都蒼老了。後來就是因為覺得學校老師太累了,出來做考研講師。

    我覺得累了,可以選擇離開,可是孩子們有得選嗎?他們連喊累的權利都沒有。

    況且,我覺得學生遠比老師更累,至少老師還有空堂課啊,至少老師不用做作業啊。

    過去的孩子有這麼累嗎?你說那比這累啊,還要幹農活。

    還真不見得,身體的累,比不了精神的累。機械的重複,枯燥的日常,犯錯後的懲罰,排名的壓力,個性的打壓,長輩的指責,同伴的霸凌,對失敗的恐懼,生長期激素的波動,這一切再加上日復一日的睡眠不足,精神緊繃,每個孩子都是在刀尖上跳舞。

    他們已經足夠堅強了,我是承認換做自己肯定堅持不了。而孩子們,還要被戴上“太脆弱”的帽子。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動不動就輕生?

    我們不妨換個問法:駱駝為什麼會被稻草壓死?

    我們都知道駱駝不是被最後一根稻草壓死的,卻堅信孩子就是因為被老師批評就輕生了。

    對一頭只存在於故事裡的駱駝,我們都能夠客觀對待,對我們親愛的孩子,卻毫無同理心。好像有點雙標吧。

    繼續看看

    有觀點認為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英語,你的觀點是什麼?

    為什麼有人學英語比較簡單,而有人學英語就很難呢?

    單詞總記不住,怎麼學英語?

    24考研,英語真題怎麼做最有效?

  • 15 # 小孔老師聊教育

    孩子的成長環境和生活壓力確實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批評或指責他們。

    在學校中,老師們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以平等、尊重、關愛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儘可能地為他們提供一個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當然,在教育過程中,老師也需要適當地批評和指導學生,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改正錯誤,但這應該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的,而不是簡單地批評或指責。

    除了老師,家長也應該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過程,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幫助。同時,社會上也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支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服務,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幫助和支援。

  • 16 # 建康居士

    這可能是老師和家長都沒有搞清楚的問題吧!

    也許是孩子的青春期提前並且期限拉長,而老師和家長都沒有跟上節奏,最後才導致一系列現在孩子教育與成長路上的各種問題吧。

    大家一再強調發展,卻忽略了人的發展。時代進步太快,人類本身也在不斷變化,我們也許更應該停下腳步看看自己的變化,看看身邊的變化。

    未來總有一天會來的,我們並不一定要跑著去追。如果你還沒有準備好如何面對未來,就算提前追上了又能怎樣?換來的不過是無法適應罷了。

    一個老師和家長都搞不清楚的問題,憑什麼去怨我們的孩子呢?

    難道不應該是他們搞明白之後去教會孩子嗎?

    難道家長真的可以這麼冠冕堂皇地無證上崗?

    難道老師就這樣只傳道授業,不需要解惑嗎?

    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要求我們孩子太多,讓我們的孩子承受了太多。

    保護我們的孩子,是每一位家長和老師的責任!

  • 17 # 天高雲淡bcp

    小孩三歲前得磨,性格是磨出來的,得特意磨,比如小孩要一件東西,大人故意不要滿足他,小孩就會耍賴,哭鬧,這時把小孩抱去一個沒人的地方,叫他站著不準動,讓他哭,眼睛看著他,不要出聲也不要訓他,就這麼默默地看著他,等他哭夠了,再問他哭夠了沒,要不要回家,這樣反覆磨他幾次,效果非常好,小孩今後就不會無理取鬧了,性格會變的非常好,記得3歲前。

  • 18 # 三步學堂

    孩子的脆弱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家庭負主要責任。動不動就輕生,多是威脅,但是老師和家長又怕萬一,承擔不起後果,所以都會妥協。這樣一來,孩子摸到了老師和家長的軟肋,就會變本加厲。

    所以,瞭解孩子是第一步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嗎?以成年人的智商,對付小屁孩還是綽綽有餘的

  • 19 # 康寶頻道

    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是需要關注和重視的,特別是在當今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社會環境中。然而,批評學生並不等於責備和斥責,而是一種教育方法,旨在幫助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

    批評學生時,老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尊重學生:批評應該是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之上,而不是恐嚇和威脅。適度批評: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改進,而不是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老師應該適度批評,不要過度批評。突出正面: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儘可能地突出學生的優點和優勢,以此來鼓勵他們在不足之處上取得更大的進步。提供支援:如果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老師應該及時提供支援和引導,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總之,批評學生並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而是老師們應該盡責的職業義務。然而,在進行批評時,老師們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來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特曼的哪些技能,能讓怪獸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