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然育兒
-
2 # 成雲社初心
反抗原因就一條,父母管太多,越界了。
我們應該象太陽一樣,指引孩子,
最次也應該象朋友一樣陪著孩子,
而不是象牢頭一樣看管孩子。
孩子還知道反抗,說明生命還沒有麻木,可以坐下來,平等的跟孩子商量一下。
共同商議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反抗原因就一條,父母管太多,越界了。
我們應該象太陽一樣,指引孩子,
最次也應該象朋友一樣陪著孩子,
而不是象牢頭一樣看管孩子。
孩子還知道反抗,說明生命還沒有麻木,可以坐下來,平等的跟孩子商量一下。
共同商議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當寶寶2~3歲的時候,許多家長也許會發現寶寶的自我意識特別的強,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非要去做,想要的東西必須立馬到手,事事都要順著他,不然馬上大哭,甚至倒地打滾,講道理似乎“對牛彈琴”,寶寶根本不會理會。家長往往束手無策,感嘆爸媽眼裡的“小天使”簡直變成了“小惡魔”,實際上這是嬰幼兒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稱為“第一心理反抗期”。
孩子這個階段表現出來的“反抗性”、“任性”,正是他獨立意識日趨形成的時期,孩子已經進入了心理上的“第一個反抗期”,這正是一個自發性正在順利發展的小兒的正常表現。自發性就是自己思考、自己行動的能力,自發性的順利發育是培育孩子創造性的前提。受到父母過度保護、過度干涉的孩子,其自發性發育遲緩,往往被培養成“老實的好孩子”。
孩子希望透過自己做事情展現自己的能力,獲得一種成功的喜悅和大人的讚譽。此階段孩子“想自己來做”的願望很強烈,大人應好好愛護這一熱情。如果大人處處對孩子說“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干涉孩子的行動,孩子心裡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反抗性常常受到壓抑,他們會變得情緒焦慮,性情暴躁,就會以哭鬧、吵嚷、生氣而反抗。如果孩子的欲求經常得不到滿足,將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
父母一定要了解這樣一個事實:孩子並不是存心反抗,因為這樣小的孩子還不懂得忍讓和剋制。孩子這時的“反抗”,並不意味著不依戀父母、疏遠父母,也不能僅僅用淘氣來解釋。這是孩子自發性、獨立性萌芽的表現,是一種“積極的反抗行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處處約束、管制孩子,不要講不能如何如何,而要給孩子講清應該如何如何,並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3歲以後,孩子懂得簡單的道理,有了一定的自制力,會變得“通情達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