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暖心財經說

    藍領一般我們認為是體力勞動者,工作條件相對較差。

    白領一般是指腦力或者輕體力勞動,工作條件相對較好。

    工作強度可不一定,特別是一些高級管理人員或者金融類人才,都是傳統的白領,但是他們壓力很大的。

    從收入差距來看,白領的整體收入要高於藍領。因為這是從社會分工角度來看的,畢竟藍領從事的都是一些基礎性行業。像高精尖、創新性、提高人類社會整體生產效率,一般還是出自於白領。

    但是人們的收入差距,是以從事某種工作的難度為基礎。越簡單的工作,收入水平會越低,當然簡單也包括環境簡單、舒適。

    實際上,很多人可能聽說過在香港的建築工人收入是普通白領的兩倍以上,如果是一些難度較大的、工作條件惡劣的崗位,甚至差距會更高。但是,建築工人的工資基本上不會出現年薪幾百萬的情況。但是香港的金融白領,年薪幾百萬上千萬都屢見不鮮。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用白領和藍領兩個概念來涵蓋所有的崗位,然後以此的平均數比較收入水平。實際情況,我們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2 # 真正鱷魚不哭

    先明確一下概念:白領藍領怎麼區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嗎?商場導購算白領還是藍領?耍嘴皮子算體力勞動嗎?

    實際上,白領藍領是上一個時代的提法。當時人民受教育水平不高,產業自動化程度也比較低,多數勞動崗位屬於強體力勞動;知識階層相對稀缺,腦力勞動崗位更具備重要性,於是有更高收入和地位。所以才有“勞力勞心”之說。

    而時至今日,一方面高等教育向下延伸,不要說大專,普通本科都爛大街了。另一方面隨著人工智慧發展,相容性提升,重體力崗位已經相當稀少,留存下來的幾乎都有不可取代性;這樣一來體力勞動稀缺性反而增加,收入自然水漲船高。“腦體倒掛”反而成為常態。

    現代意義的白領藍領其實已經悄悄轉化為支配者和被支配者,跟體力付出關係不大。

  • 3 # 吳玉寧好

    這個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答案是兩種相反的答案:

    在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裡,因為大量的文盲勞動者和低文化勞動者存在,這些文盲和低文化勞動者構成藍領工人,高文化的白領人員稀少,白領人員的收入歸越來越多,藍領工人與白領人才之間差距越來越大了。

    在高度發達國家裡,沒有大量文盲好低文化勞動者存在,藍領工人是由中高文化技能培訓勞動者構成,高文化的白領人員很多,造成藍領工人和白領人員之間收入差距越來越小。

    我多次區美國旅遊探親居住,我瞭解到的情況是:美國一些藍領工人收入高於企業白領,高於普通公務員,比如卡車司機師傅,每年收入二三十萬美元不困難,因為美國高速公路基本免費通行,路上沒有關卡罰錢,司機賺錢相對容易。還有超市的理貨員,裝卸工人,環衛工人,企業裡清掃保潔廁所人員,這些人收入很高。

  • 4 # 傲翔鷹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這要看具體工種。例如科研、研究、高階管理者,其作用不是藍領能比的。但是具備高階技能的藍領,例如高階焊工、車工等,其作用也是不可小瞧的。這個只是分工不同,創造價值不同,與文明進步沒有一毛錢關係。

    不過白領與藍領的收入差距,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管理環境。

    舉個真例項子。我有個發小,由於工作關係,驅車走遍了某洲(具體不說了,以免召來新小將),他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那裡,年輕人們並不熱衷於拼命考大學什麼的,很多人都是根據興趣選擇一門技能去技校,或者乾脆子承父業。於是木匠的兒子還是木匠,鐘錶匠的兒子學修表。當就業後,這些人無論是什麼職業,享受的社會福利與公務員、白領沒有太大區別,還有的保險一樣不少,帶薪休假和不996都有保證,僱主敢欠薪是官方出面追討並重罰。

    於是在當地,市長和泥瓦匠坐一個桌子喝啤酒,廠長和員工一起燒烤,並不是什麼稀罕事,雙方沒有什麼矛盾,也沒有太大的階級差異。

    我發小看到那些不焦慮、不著急上補課班、不追求考公考編的年輕人滑雪、喝啤酒、快樂工作、到處旅行………十分感慨。

    所以收入差距這東西應該是按創造價值算,而不是按身份算的。什麼公務員、事業編、國企、私企、自由職業、城鄉差異……不過是人為劃分的階層,本不該是收入的依據。

  • 5 # 純鈞RHGL

    首先要問你一個問題,你說,運動員和教練,誰是白領誰是藍領?又或者,在臺上賣力表演的明星,和他的經紀人,誰是白領誰是藍領?

    其實所謂白領藍領本就是一個偽概念。主導者既可能從事腦力工作,也可能從事體力工作。做腦力工作的人,未必領導著做體力工作的人。

    所以,白領藍領,從來就沒有過正確的定義,都是胡說的。

    非要有個區分的話,只能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收入差距一定會越來越大。這種差距越來越大才是進步,如果差距縮小,那是退步了。

    為什麼差距大是進步?差距大,體現的是領導者的“不可取代性”。不可取代性越高,文明就越進步。

    比如古代,堯原本是個修屋砌牆的,舜原本是個燒陶編筐的,禹原本是捕魚的,縱然他們是部落的首領,但他們的收入並不比部落裡其他人高多少。

    到了後世,帝王與庶民的收入差距有多大?帝王夜夜笙歌酒池肉林揮金如土,庶民忙忙碌碌只為三餐果腹,但是,社會文明卻明顯進步了。

    為什麼?就因為越到後世,領導者的不可取代性越高,於是文明水平越高。

    為什麼領導者的不可取代性越高,文明水平越高?

    因為社會穩定。一個不穩定的社會,文明是很難進步的。

    領導者的不可取代性高,底下的人就甘願被領導——你把他推翻了,他那活你幹不了怎麼辦?你就不瞎琢磨不鬧事了。

    社會穩定,就給文明進步提供了基礎。否則的話,三天一暴動五天一起義,社會板蕩,文明不會有什麼進步。科學家都在戰火中流離失所了,還怎麼鑽研科學技術?

    未來一定是一個領導者的收入遠遠超過被領導者收入的情況,領導者一個月的收入頂被領導者幾輩子的收入。

    但同時,領導者要承擔越來越高的成本,直至所有被領導者的成本全部由領導者承擔。

    你可以這樣理解,最終會變成類似家庭的情況。家裡所有的錢都由家長管著,孩子花什麼錢都管家長要,孩子不管錢,但不會缺錢花。家長管錢,卻也無法為一己私慾亂花錢。

    當然這也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就好像你的孩子就遇到了不靠譜的家長。但那時候,也必然有相應的監督制度,來監督領導者當一個好家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18有哪些家電值得選購,家電新消費趨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