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輕聊漫語

    這命題一出,就看出當今教育的特點一一以分數論高下!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社會認知,無論是學校還是牛人們。

    教育本來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當今社會卻以偏概全。除表現入學、招生外還,學校還分快慢班:甚至還出現過“滾動式″快慢班一一快班成差的滾到慢班,慢班成績好了升到快班。

    歧視性教育,歧視性對侍老師。而任課老師卻不敢,良心也不允許歧視慢班學生,哪裡還敢“有心無力"?

  • 2 # 悠悠旅行見聞

    如果始終堅持同一評判標準,當然絕對生源差距下,再強的老師也無能為力了。但教育講究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當然應該有不同的評判標準才能適應因材施教的結果啊。

    我們家三兄妹,孩子情況各異,結果當然也各異,但也沒有什麼絕對的好壞之分。首先是父母要承認這種差異,不求同一的道路和結果,各自追求不同的幸福感,這樣就很好了。

    我哥哥兒子小時候,嫂嫂對他說“兒子啊,你要努力讀書,爭取-----”他說“媽啊,努力讀書爭取什麼這應該是不行的,我爭取早點讓你當奶奶吧!這個應該可以。”他90年出生的,今天是他二兒子滿月宴,他大兒子10歲了,現在又生了一個兒子。我爸爸媽媽是獨子,爸爸媽媽四代同堂,開枝散葉了,老人很高興,我哥哥也很高興。這也是人生的大幸福之一。

    我女兒當然是這幾個孩子中的學霸了,這沒什麼好比較和計較的,各自有各自的道路,各自理解尊重就很好啊。侄女兒對我媽媽說:“奶奶啊,我們比表姐肯定是比不了的,有一天能在新聞、報紙看見她出息了,我也會感到很榮幸啊。”

    妹妹女兒讀書文化課不好,實在有些費勁。但她畫畫很好,上課她就喜歡畫畫,高中時候去讀了個以藝術為主的高中,大學學習畫動漫。孩子很開心,妹妹夫妻二人也覺得孩子這方面很有天分,有前景。這樣也很好。

    哥哥女兒小時候身體弱,讀書不好就算了,身體總是病啊,大家都很操心她。很漂亮的姑娘,天天吃難吃的藥,吃得大家心疼。也是有造化,吃了很多藥沒效果,偶然一個偏方痊癒了。實在大家只求她健康就滿意極了,沒敢奢望多大成就。一個嬌生慣養的漂亮姑娘,瘦弱得很。她竟然選擇了讀獸醫專業。中學她成績不好,所以上大專。

    大家都叫她慎重選擇換個專業,她堅持就這樣了。結果她學得很好,大專畢業學校有一個專升本名額,她得了。畢業了她去養豬場做技術員,聽說勁大得很,母豬她隨便可以摁住。技術好,殺伐決斷很行,95年出生的妹子當了兩年場長了。自己買了房子和車子。

    世間各行各業,行行可以出狀元。孩子千差萬別,沒有必要一定走某條路。也沒有必要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各自選擇合適自己的道路就很好了,幸福感是一樣的,幸福的理由可以千差萬別。

  • 3 # 錢德鑄

    我對“絕對的生源差距”、“強師資”、“有心無力”是這樣理解的:

    一,要和優質生源全方位展開競爭特別是升學競爭,再強的師資肯定有心無力。

    二,培養合格畢業生,轉變可以幡然醒悟和一些有特殊情況漏網的有差距學生迎頭趕上去做努力拼博,這一個目標一個情況,強老師是可以有心也有力的。

    強師資有心強學生都會如此。但學習的問題,師資“一頭熱”只是外部條件,主要靠學生自己,外部條件透過內因才起作用,才能兩好合一好。其中的道理深的淺的大家都明白。有心無力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習要落實在學生身上,交卷的不是老師是學生。想平等競爭,學生的起底差距明顯擺在那,在三年左右的時間裡,要學生全面趕上來和優生PK,你以為優生會在那裡睡覺等你?要做有心也有力,只有特例,或者是對老師的鼓勵語。

    其實,教育業內外不必只盯著學生的學科分數成績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是教育方針、根本大計和目的。學科出人才,有一己之長也是人才。從全面發展觀點說,題中的“生源”就各有特色,“差距”就不絕對不明顯了,老師們東方不亮西方亮、條條大路通羅馬就不存在“有心無力”了,可以指引教育學生人人爭先,向自己的目標奮勇向前了!

    大家認同嗎?

  • 4 # 使用者亞腰葫蘆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作為教師子弟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倘若父母都是知名大學的知名教授,更是向陽花木易為春了。但據說真就有屬於這種情況而差強人意的,父母俱是願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大教育家,可奈何對自己的孩子實在束手無策,千方百計和施展渾身解數而略無進展,最後只好無奈地說“成長比成才更重要”。他們的釋懷,既是無奈,也是認可,最終表示願意接受孩子的平庸。

    同事的小孩學習出類拔萃,考入某省重點中學的尖子班,他說任課老師個個都是全省的翹楚,但採用的卻是放任的自學學習方法。一個單元行將結束,才點名學生進行總結,然後進行點拔。這位家長表述:“學生總結的甚至不遜於老師”,說話時面呈佩服得五體投地的神情,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確實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超強的學習能力,比如有的記憶力特別好。比如中華詩詞大會,有的四齡黃齒幼童,竟然可以背誦三千首古詩詞,而且問答時反應速度奇快,令人歎為觀止。而有的人理解力發達,如有些參加奧林匹克數理化競賽的學生,他們的思維甚至連某些大知識分子也望塵莫及。因此普通人,即使配備再強的師資也無法與其相提並論。

    當然學習好,離成才仍還有一段路程要走,並非任何人都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少時了了,大未必佳。同時學習相對落下風的人也並不意味著不能成才,只要勤奮刻苦堅持不懈,成功是不會拒絕矢志不渝的孜孜追求者的。

    還有學習稍遜一籌,或許在文學、體育、音樂、藝術等方面會表現不俗,因為天生我才必有用。而且即使在工作實踐中也需要無數的技能人員,這些能工巧匠是支撐實體經濟的骨幹,是實現中國製造二零二五的希望。

    或許人的發育有先有後,大器晚成是為大才。只要有德,才可以慢慢培養,只要奮發有為,他們都可以成為建設美好社會的有生力量。

  • 5 # 憑欄聽雨Y5669

    這點我們得承認人與人學習知識能力上天生的差距,就是我們常說的智商,好的師資可以使他們提高學習興趣取得學習進步,但要與優秀學校的優質生源比學習成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是要處於下風,特別是數理邏輯智慧差的人理科成績很難上去。

  • 6 # 滄海月明323

    人類的天賦千奇百怪多姿多彩,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書。其他學校把那些適合讀書的學生都挑走了,剩下的就沒那個天賦,別說你師資力量再強,就是孔子來了也沒用

  • 7 # 老於52080

    基礎的素質很重要,尤其是學生,遇到笨的和水平低的生源,再強的師資力量也會有心無力。這就是生源水平質的差別,天才的學霸不光體現了師資的能力,更多的是學生本人的才華。

  • 8 # 欣欣教師

    籠統的講,教育出人才。這話沒錯,但是,教育能使人擺脫愚昧,知道自己如何做一個好人,並不能使每個人都能成才。

    遺傳學表明,父母優秀的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這就是說,父母的容貌,體型,大腦智慧是優秀的,他們的孩子會繼承。這就出現先天和後天之分。後天的教育都是一樣的。但有的孩子接受事物就是敏捷,有的顯得遲鈍。其原因,與父母基因有關。一個孩子聰明,智慧,有創造力,在中小學學習成績好,大多數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都是在人類社會活動中有過成績和知名度的人。

    再說後天教育。教育,與環境,資源,條件息息相關。大城市教育環境,設施,生源,師資力量比小城市好比農村就相差甚遠。大城市的孩子成長的環境跟農村的孩子大不一樣。從小所受的薰陶不一樣,老師的素質不一樣。這些資源不同,決定了城鄉教育的差別。

    衡水中學連續幾年為北青輸送了可觀數字的大學生,全國聞名。它成功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吸納了河北乃至鄰近省市的大批優秀學生。它為什麼不收低分段的學生呢?

    衡中出人才,就是因為它絕對生源的優秀。當然,,老師的知識水平,敬業精神,教學經驗,把握高考動向,規律,是我們許多學校不可企及的。

    生源差距,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生源差距在一個學校,一個年級不同班級是普遍存在的(這,就是我前面說的遺傳繼承問題)這就造成一個學校不可能班班學生成績一個樣,統考時都一樣的成績。往往是差距大的班級老師花費的精力比其它班級老師花費的精力更多,更大。這就是老師不願意代差班學生課的原因。

    如果是絕對生源差距。那就是說,學生成績,學生表現跟相對生源差距相比,就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了。教這樣的學生,我們只求他安全無事故,教他學習如何做人,要他們成才,考上上一級學校,是不可能的。

    教育,有其規律,我們必須遵循,尤其是當領導的要認識,掌握教育規律,依法治校,不能強人所難,更不能以沒出人才而踐踏老師

  • 9 # 國國啊哥哥

    生源差距太大,基本不可逆,只是在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或許會有翻盤的情況。好醫院收的是難治的病人,好學校教是收的是優等生。而且好老師重在立德樹人,雖然高考和高考成績很重要,但高考也強調立德樹人,立德樹人也是教學質量的評價維度。生源差表現在“雙差”,雙差生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品德、學習等方面相對落後的學生,主要表現為缺乏理想,道德觀念模糊、知識貧乏、行為粗野、自制力差、不團結同學、集體榮譽感不強,有的甚至與老師產生牴觸、對抗情緒等。這些學生能轉化,但見效慢,有時還費力不討好,所以不要抱太大期望。

  • 10 # 進取風聲gW

    好生源容易造就好老師,因為教學相長。所以,好生源好比好種子,好老師好比優秀園丁和農夫,田地好比學校優良的裝置設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究竟代表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