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物閣

    這個字非常只冷僻,我查了很久的字典,確實如你所言連《中華字海》《漢語大字典》這樣的字典都沒有收錄。

    我以「地名專用字」這個思路,最後在1931年編纂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找到了解釋:

    引自:臧勵. (1931).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頁732【屼(山內)】、【烏納】只是不同的音譯詞,跟「奧巴馬」和「歐巴馬」一樣。「烏納」來自當地土人語言的音譯詞,《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說烏納山的山頂一塊石頭「形如馬首,遠近禱祀。以氈毳裹之。土人呼馬頭為烏納,故名」。由於所有字典中都沒有收錄這個詞,我們沒有選擇,只能相信《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解釋。所以,我順著【屼(山內)】少數民族的土語的思路查詢文獻。那這個「烏納」這個土語來自哪一個少數民族呢?

    我百度了一下,【烏納山】今天一般稱為【宜良老爺山】:

    引自百度百科詞條

    但順著【宜良老爺山】查詢,並沒有找到對本問題有幫助的資訊。

    我查了下宜良縣人民政府網站,宜良有40多萬人,漢族人口占到九成以上,少數民族有4萬多人,彝族有3萬多人,其餘是苗族、回族。

    在【宜良縣歷史沿革】一文中我注意到,文章中稱「宜良」稱謂來自彝族的語言比較可信。

    http://yl.km.gov.cn/c/2017-12-18/2172449.shtml

    那「烏納」就有可能來自彝族語言。我查了下一些彝漢線上翻譯的網站:

    彝族語言中的「馬」確實是發鼻音「eng」,跟「烏」很像:

    但是,彝族語言是拼音文字,我也不知道「馬頭、馬首」怎麼表達,是不是「馬+頭」,還是另有一個單詞。

    而且我發現雲南、四川、貴州的彝族語好像是不大一樣的。

    所以,查字典也無從下手。再加上很有可能不是彝族語言,是苗族、回族的土語也說不定。

    另外,「(山內)」這個字還出現壯族漢字中,是壯字(土雷)的異體,表示「土山」的意思:

    雲南應該沒有壯族吧?是壯族語言的機率應該不大吧?

    引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2). 古壯字字典. 廣西民族出版社.第361頁

    我注意到越南字喃中有一個上(山)下(內)的異構字:

    查了下網路線上字典,這個字有高山、群山的意思。

    雲南離越南比較近,【屼(山內)(烏納)】有沒有可能是越族的語言呢?

    所以,【屼(山內)(烏納)】來自那一種少數民族的語言,本人實在沒有能力下判斷。只留下這些線索供題主你參考。如果題主是當地人,可以考察一下當地有哪些少數民族,請教一下少數民族就可以知道。

    -----------------------------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下一些結論:「屼」

    「屼」不是地名專用字,始見於南北朝《玉篇》,「屼」表示光禿山形貌,還有一種字形是「山(上)兀(下)」:

    引《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785(山內)

    在漢字中,「(山內)」是一個地名專用字,只用於表示雲南宜良烏納山山名,所以字典上是查不到的,其他地方也沒有應有。

    【烏納山】山名是少數民族音譯詞,最大可能性是雲南彝語。其次是苗、越、狀、回等語言,

    ----------------------------------------------------------

    從漢文字學角度來說,「屼(山內)」一詞的產生,用兩種模式解釋:

    「烏納」寫為「屼(山內)」就是音譯詞漢化轉寫,比如;琵琶——波斯語Barbat,音意兼譯寫作「批把」,後來寫作「琵琶」。

    文字演變過程的「類化」,比如:「鳳凰」開始寫作「鳳皇」,「凰」是「鳳」的類化。「(山內)」很顯然就是「屼」的「類化」。

    在漢語中,這兩種情況都創造了大量的連綿詞和專用字:琵琶、葡萄、玻璃、苜蓿、蘿蔔、魑魅魍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肉切開能扯出“白線”,煮不爛殺不死,是寄生蟲嗎?還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