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苦茶庵

    說到宋儒,便使人易於聯想到理學,理學則後人稱為是一種新儒學。其實理學在宋儒中亦屬後起。理學興起以前,已先有一大批宋儒,此一大批宋儒,早可稱為是新儒。在某一意義上講,理學興起以前之宋儒,就已經與漢儒有不同。比較上,此一大批宋儒,可稱為已具有回覆到先秦儒的風氣與魄力。

    北宋理學開山,有四巨擘,周敦頤濂溪、張載橫渠、程顥明道、程頤伊川兄弟。此四人,皆仕途沉淪,不居顯職。在朝中之日淺,並未在治道實績上有大表現。

    論其著作,濂溪有《易通書》與《太極圖說》,一是短篇,一是小書,據朱子考訂,《太極圖說》亦當附《易通書》,非單獨為篇,是則濂溪著書,僅有《易通書》一種。橫渠有《正蒙》,亦如濂溪之《易通書》,皆是獨抒己見,自成一家言。而《正蒙》篇幅特為宏大,組織亦更細密。伊川一生,僅有《易傳》一書,而在伊川本意,則其書非為傳經,乃為傳道。

    理學在北宋,惟伊洛程門有其傳。及至南宋,所謂理學傳宗,同時亦即是伊洛傳宗。朱子亦從此傳統來。但至朱子,乃始推尊濂溪,奉為理學開山,確認濂溪之學乃二程所自出。朱子始為《太極圖說》與《通書》作解,濂溪著作,一一加以整理發明。又為稽考其生平,雖小節不遺,使後世重知濂溪其人之始末,與其學之蘊奧者,惟朱子之功。不僅如此,朱子與呂祖謙共同編輯了《近思錄》,對上述學者的主要觀點和文章歸類加以整理,並撰寫了《伊洛淵源錄》,對北宋理學傳統加以系統化。

    當然,朱熹不僅繼承了北宋理學的傳統,而且還將北宋理學思想融入到對於《四書》的解讀之中,用理學來解讀先秦儒學經典,形成了宋代理學的集大成代表著作《四書章句集註》。

    當然,與朱熹同時代還有陸象山,他對於朱熹所傳承的理學傳統進行批評,認為孟子開創的良知心學才是儒家的正統,他這些意見都收入《象山語錄》之中。接受陸象山觀點的有明代的王陽明,他也批評二程和朱熹的理學,強調心學和良知的價值地位。他的學生將王陽明的語錄整理成《傳習錄》。

    晚明清初,學者黃宗羲整理撰寫了《宋元學案》和《明儒學案》,對於宋明理學傳統加以總結和整理。後世學者研讀宋明理學或者從《學案》入手,或者從宋明理學家的著作入手。現代學者的理學研究中,值得關注的有呂思勉的《理學綱要》、牟宗三的《心體與性體》、《從陸象山到劉蕺山》、錢穆的《宋明理學概要》、侯外廬主編的《中國思想通史第四卷》《宋明理學史》、陳來的《宋明理學》等作品。

  • 2 # 例外狀態

    首先要搞清楚宋明理學的概念,以及代表人物,然後就可以順藤摸瓜,按圖索驥地閱讀了,從入門到高階,一步步閱讀。

    一般來說,宋明理學是指宋明儒學,我們知道,漢儒重名物訓詁,宋儒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所以也被稱為“道學”。兩漢以後,逐漸也形成了以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以儒家倫理綱常為核心的所謂新儒學。所以今天常常說新儒學,是有這個歷史淵源的。

    宋明理學一般分為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前者代表人物有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屬於北宋。而南宋的朱熹,其學說與二程(程顥、程頤)一脈相承,所以被稱為“程朱理學”。朱熹提出心理合一,一切知識和真理都在自己心中。而所謂陸王“心學”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王陽明則是心學集大成者,如他首次明確提出“知行合一”,強調行而後知。

    至於入門書,建議先了解其歷史源流,可以看看陳來的《宋明理學》,方東美的《新儒家哲學十八講》,徐梵澄的《陸王學述》,朱漢民的《中國思想學說史》(宋元卷),徐洪興的《思想的轉型:理學發生過程研究》,汪傳發的《陸九淵王陽明與中國文化》等等。書目類的則可以參看《二十世紀宋史研究論著目錄》等,裡面集成了不少研究論著,可以按程度進一步閱讀。

    讀完這些歷史,然後直接去讀代表人物的原著,無論是朱熹的還是王陽明的,多讀原典總是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的一切戰爭都是內戰,這句話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