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李歸離

    可以改變,但不要禁止。

    每年逢年過節給自己家裡故去的親人燒紙是中國延續了許多年的古老習俗和傳統,它不僅僅是一項活動、習俗,還有著對親人的懷念和美好的寄託在裡邊。所以我們不能禁止,我們要去改變。

    所以我認為應該由政府出手在城市裡劃定一片特殊的區域,每年逢年過節讓人們來燒紙祭奠。反正大規模燒紙,只會每年出現兩三次,所以國家完全可以臨時開闢一片區域讓市民們去燒紙,過後再清理掉。

    而且還要宣傳和教育,讓那些燒紙的人們在東西燒完之前不要離開現場。這是我們家去燒紙的時候,都是會提前清理四周的乾草等易燃物,而後等紙燒完之後我們才會離開。這樣就絕對不會造成火災隱患了。

  • 2 # 蘆薈79545

    每年陰曆十月初一給故去的親人燒紙送寒衣是傳統文化之一,能不能改?兩種意見,一說可以改,二說不能改。我說能改,當然,改不改由你!

    但是,燒紙對環境汙染很嚴重,特別是每年清明和陰曆十一時,民間集中在這一兩天燒紙,紙灰成堆,煙塵亂舞,既汙染又不安全,還給城市清潔曾加了負擔。所以,我認為清明墳前獻花就很好,至於燒紙真可以取消,但我不贊成政令禁止,可以慢慢疏導宣傳加以改變,否則會傷害民眾心理,這種改變是需要假以時日的,畢竟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了。

  • 3 # qyf碧海藍天彩霞萬里

    這是民俗文化的傳承,是緬懷先人的追思方式,只能與時俱進不斷變革不能取締。

    “因為誰也會故去的”!

  • 4 # 春風64406

    在城市面臨環保與防火安全的大問題,能改變的都是智者;不能改變的都是愚不可及的人,正如在公共場所抽菸的人一樣,不見棺材不掉淚。

  • 5 # 隨遇而安7210480925419

    改不改變無關緊要。

    迷信這個東西是個心靈感覺的問題,信則有,不信則無。表示自己紀奠和敬重的習俗有很多,比如叩頭、下跪、敬香等,難道這些傳統習俗文化都要改麼?人們用一些傳統的風俗習慣,來表達自己的哀思之情,為什麼要改呢?

  • 6 # longsuixin

    相對比我們國家對燒紙這個傳統習俗的反對,現在可以說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現在燒紙活動,竟然已經傳到了外國,在外國也轟轟烈烈地發展了起來。竟然都成了文化輸出的一個典範了。

    這個事情起源於一個黑人妹紙,發了一條“錦鯉推特”。詳細說明她在燒錢給自己的祖先後,就來了好運,得到了經濟援助,甚至在離校一年後,還得以繼續上學。如此好訊息,大家看到以後 ,先是非常羨慕,誰不希望自己也得到好運呢?誰不希望自己的祖宗保佑自己呢?

    黑人妹婚拿著一張面額1千億,比A4紙還大些的紙幣。紙幣上還用中文印著:祖先保佑子孫後代順順利利天天發財!!非常熟悉的感覺有沒有,特別接地氣啊!

    這個方式特別快地就流行了起來,給祖先也燒點錢,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裡過得幸福,也可以和我們一樣到處旅遊,玩耍,享受,這些點簡直是太容易引起共鳴了吧!

    於是,大家也和我們一樣,先是燒錢,接著就是生活中的種種日用品,甚至於還有很多汽車、別墅、保鏢啥的。

    這個點,其實是全世界人民共通的,我們生活希望越來越好,也希望祖先生活得越來越好。

    所以這些習俗在外國也 是非常暢通的。

    有些外中國人抱怨中中國人,太聰明瞭,他們竟然有這麼好的想法!

    所以問題中,你想改變,還有人想擁有呢!

  • 7 # 吳山野士

    傳統文化是祭祀,燒紙是祭祀中的一個儀式。必須分清其中的關係。祭祀的傳統幾乎從中中國人誕生時就開始了。有據可查的,也至少有五千多年了。而紙最多也就千年左右吧。也就是說祭祀的儀式是在不斷演化的。既然是不斷演化的那麼應該是可以改變的。怎麼改變?必須尊守祭祀規則。祭祀是中國特有的優良傳統。祭祀相當於感恩節。祭者記也。祭祀是我們中中國人懷念故人的時刻。懷念便記得先前的好。常常記人好的人。便會心懷善急去做一個好人。祭祀是讓中國文化流傳的插種機。祭祀與過世的人並無多大關係。祭祀是為了活著的人。心懷感恩,前人努力將後繼有人。古人祭祀是一定要帶孩子一起進行的。見證感恩,見證努力。一個感恩的人就不會去做壞事。所以作為中中國人祭祀是決不能丟掉的。遠古祭祀是點篝火,聚餐,跳舞(跳大神)。家族祭祀有非常的禮儀形式。一般家庭祭祀就比較簡單化了。香、燭、三葷三素菜、水果、燒紙錢。再簡單的就是香、燭、燒紙錢。人死是化走了,到另一個世界上去了。一縷青煙香風繚繞彷彿將我們的心思帶到了彼處。寄託著我們的懷念感恩。現在人多地方狹窄。香、燭、燒紙錢影響環保,且有安全隱患。有人建議用鮮花來替代。鮮花固然好,但缺少儀式感。難以表達懷念之情。總覺得祭祀應該給陰間的故人送點什麼去。才能安心。不然心裡有一種歉著什麼的感覺。燒紙錢是看著紙錢化走了。有一種送過去的感覺。鮮花雖好,但沒有那種給那邊人送過去的感覺。象這種改變風俗必須有政府介入。倡導一種能夠兩全其美的才行。不然不是不能改變,而是人們心裡根本不想改變。即使有一、二人自發改變了。但整體依然會延續陋習。如果改變會傷及祭祀,那還不如不改。燒紙錢是祭祀的附隨。就如生孩子會痛,是不是以後都不要生孩子了???孩子生出來會帶血汙,賺髒是不是連孩子一起扔了???祭祀是保持中華文化最優秀的傳統。是決不能丟的。附隨可以改,但怎麼改得好好思量。如果冒然廢除燒紙錢。就如同廢除祭祀一樣。那麼中華文化將大打折扣。這是須要謹慎的事。

  • 8 # 慕容曉春

    可悲,連中國文化的深層次原因都沒有考察過,直接提出來要改變?

    1,燒紙祭奠來源於詩書禮樂易春秋的禮經。在古代中國,民間祭祀習俗來源於官家祭祀的簡化,流程規制相同,但器具規模不同。民間燒紙習俗來自禮記的燒帛,官家祭天地,民間祭祖宗,流程一樣,但是祭祀所用器具不同。焚帛是個很神聖的環節,叫做望瘞。民間更多的是這個環節裡是燒紙,久而久之就成了燒紙了。

    2,燒紙是一種科學的防疫方法。農耕時代,先民們對很多疾病和傳染病認識不足,防治手段更是單一,驅味防病用燒紙的方法很有用,因為成品紙內含有硫和璘,同時草木灰和白石灰都具有殺菌作用,所以祭祀燒紙很大程度上也保護了人的健康。

    3,燒紙是一種儀式感非常強烈的行為,能夠讓現場的人很快進入到氛圍中。我們參加公祭活動,我們也向烈士獻花,但是你有那種直擊心靈的觸動嗎?但是當你跪拜在你媽媽墳前,一張一張的給她燒紙時候,你的兒子就算沒有跪下,也對他是非常的震撼的記憶。

    所以,無論是經典文化傳承,還是實用主義出發,更有儀式感十足的感受,燒紙祭祀不能廢除。

  • 9 # 笨笨潮爺1

    傳統文化(燒紙)不能改變嗎?對這個問題,潮爺說是可以改變的,只不過改了方式,改燒紙為送鮮花。不信你們可以看看在清明,冬至等傳統祭祀的節日,買鮮花的多了。即便在農村的公墓,也己經可以看到墳前上了鮮花,還有水果點心。

    在我們這個城市,禁放煙花爆竹,己經幾年了。從市區開始,逐步推行到郊區了。小區內人家有”老”了人的,鞭炮是不允許放了。燒紙仍然存在,估計還會延續一個時期。在我們這兒的公墓,燒紙是半禁止的。暫時沒有明文規定,不過,每當清明冬至七月半,這幾天,公墓的管理人員,增加了許多。估計有聘請的臨時管理人員。

    公墓周圍全部是荒山,尤其是下半年,枯枝落葉。稍有不慎,鞭炮煙花,還有十六響,轟天雷(己有一百響了),極易引發山林火災。有過上墳燒紙引發火災的例子,肇事者被罰款,處理。燒紙也是,如遇大風颳過,火苗火星,捲起正在燃燒的紙,飛向小樹林,落下來。一旦引燃,後果不堪設想。這也是禁放煙花爆竹,禁燒紙的原因。誰都承擔不了責任。護林員那幾天,如臨大敵,似足球場上人看人的戰術。

    潮爺以前上墳,從來不買菸花轟天雷。買紙,只買九華山的那幾種。這九華山的,堆頭小,很快燒完。沒有什麼火苗火星。我從來不買大捆大表,也不買多少多少刀大表紙。我認為,這真的是個形式,是個意思。我也覺得這個燒紙應該改,上墳敬獻鮮花,果品,一樣的效果。因為父母都喜歡喝茶,也認識字,每次我都會泡好茶葉,買新報紙,倒一杯白酒,擺在墳前。我認為這樣就挺好。個人觀點,勿噴。

  • 10 # 史家拳

    這不過中中國人寄託哀思的一種方式而已,許多年輕人已經改成獻鮮花了,沒有誰規定必須怎麼樣,關鍵看你自己想怎麼樣。

  • 11 # 單衣雜談

    以前人生存的基礎是家族,所以要祭祀祖先,再後來變成小家庭,所以祭祀父母。現在成家似乎也沒什麼必要了,養孩子也沒必要了。至於祭祀嘛,呵呵,活著時候,提前給自己燒點紙就可以了。。。

  • 12 # 張四五六

    不差錢的可以不燒啊。

    或者給先人做個金礦模型,再搭配些紙人礦工,一次燒完,終身受益。

    迷信?

    這種事情不需要確證,說到底有沒有陰間,有沒有六道輪迴。

    你可以不信。

    但也要允許別人相信。

  • 13 # 湖舟扒車

    在漢朝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古人燒什麼???中中國人的陋習太多,一塊木板寫上名字就可以跪拜多少年!生前穿過的衣服,死後埋了就叫衣冠冢!現在不覺得可笑嗎!中中國人是把簡單的事搞得複雜化的人!對於亡人的思念有好多形式紀念——寫一封信掛在氫氣球上,手一鬆,信帶到天堂不好嗎!

  • 14 # 上善若水

    說實話我覺得老祖宗留下來的過節放炮,燒紙行為是為驅瘟辟邪除穢,不是陋習。制止他的人,更多的是沒有搞懂其中的奧妙,2020年就是最好的見證。

  • 15 # 老馬閒評

    燒紙跟送鮮花有什麼區別?不都是寄託哀思祭奠亡人嗎?不要以為鮮花就是文明,燒紙就是不文明。都一樣。

    任何祭奠方式,對亡人來講都沒有任何意義,都是活人自己的感受。自己喜歡用哪種方式就選擇哪種方式,別人燒的紙錢你祭奠的亡人也拿不去,你送的鮮花別的亡人也拿不走,管那麼多幹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堅持最久的好習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