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的這個問題基本算是問到根上了。答案也是肯定的,要想減少霧霾的發生,就應該從霧霾產生的源頭來進行治理,嚴格控制廢氣的排放標準。在這個過程中,“水菸袋原理”是一個可行的治理方式。
現在的新聞和媒體中常常把“霧霾”作為一個詞,但實際上“霧”和“霾”是有區別的。按照氣象學上的定義:
從這裡可以看到,霧和霾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可以造成大氣的能見度降低;而他們的不同點在於,霧是大氣中的小水滴造成的,而霾是大氣中的小幹粒子造成的。當然,霧的小水滴中心也存在一些更加微小的粒子核,氣象上稱為“凝結核”,霧滴就是在這些“凝結核”上抱團,從而形成霧滴的。造成霾的幹粒子要比這些“凝結核”大很多。在實際中霧和霾經常是同時發生的,所以大家才常常把它們混稱為霧霾。
我們的城市(比如北京)或者我們所關注的地區(比如華北)就好比一個池子,這裡面的空氣本來是很乾淨的,但一些過程(比如花粉、揚塵、工廠廢氣、汽車尾氣,甚至包括我們日常烹飪的油煙)會產生很多汙染細顆粒和廢氣,這些細顆粒中,比較小的粒子就會作為霧形成的“凝結核”,而比較大的能懸浮在空氣中的粒子則直接形成了霾,這個過程可以稱為霧霾的“產生過程”。與此同時,大家自然界中存在風,風一吹就會把汙染和霧霾吹走,這個過程稱為霧霾的“清除過程”。網上有句話叫“汙染基本靠風颳”,說的就是風對汙染(包括霧霾)的清除過程。
明白了霧霾的產生原理,就知道該如何減少霧霾了。其實說起來很簡單,控制排放源,減少霧霾的“產生過程”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像水煙那樣用水(或者其他液體)來過濾廢氣,從而達到淨化廢氣的功效就是一個辦法。當然,這個辦法的適用範圍需要具體考量。
相關閱讀:
題主的這個問題基本算是問到根上了。答案也是肯定的,要想減少霧霾的發生,就應該從霧霾產生的源頭來進行治理,嚴格控制廢氣的排放標準。在這個過程中,“水菸袋原理”是一個可行的治理方式。
首先看一下什麼叫霧霾現在的新聞和媒體中常常把“霧霾”作為一個詞,但實際上“霧”和“霾”是有區別的。按照氣象學上的定義:
霧是指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造成水平能見度低於1公里時的天氣現象。霾是隻大氣中因懸浮的固體顆粒物造成水平能見度降低的天氣現象。從這裡可以看到,霧和霾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可以造成大氣的能見度降低;而他們的不同點在於,霧是大氣中的小水滴造成的,而霾是大氣中的小幹粒子造成的。當然,霧的小水滴中心也存在一些更加微小的粒子核,氣象上稱為“凝結核”,霧滴就是在這些“凝結核”上抱團,從而形成霧滴的。造成霾的幹粒子要比這些“凝結核”大很多。在實際中霧和霾經常是同時發生的,所以大家才常常把它們混稱為霧霾。
然後看一下霧霾產生的原理我們的城市(比如北京)或者我們所關注的地區(比如華北)就好比一個池子,這裡面的空氣本來是很乾淨的,但一些過程(比如花粉、揚塵、工廠廢氣、汽車尾氣,甚至包括我們日常烹飪的油煙)會產生很多汙染細顆粒和廢氣,這些細顆粒中,比較小的粒子就會作為霧形成的“凝結核”,而比較大的能懸浮在空氣中的粒子則直接形成了霾,這個過程可以稱為霧霾的“產生過程”。與此同時,大家自然界中存在風,風一吹就會把汙染和霧霾吹走,這個過程稱為霧霾的“清除過程”。網上有句話叫“汙染基本靠風颳”,說的就是風對汙染(包括霧霾)的清除過程。
明白了霧霾的產生原理,就知道該如何減少霧霾了。其實說起來很簡單,控制排放源,減少霧霾的“產生過程”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像水煙那樣用水(或者其他液體)來過濾廢氣,從而達到淨化廢氣的功效就是一個辦法。當然,這個辦法的適用範圍需要具體考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