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倒覺得看書並不能直接形成一個人的大格局和歷史觀,關鍵是在於你在看書之後有沒有形成自己的思考,並從中凝練出一些準則,並且在你今後的人生中處處踐行這些準則。換句話說,所謂的大格局其實就是兩點,一是你能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二是你能不能用身體去踐行這些準則,改變自己。
我們看到高曉松在《曉說》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交往都是世界上最傑出的一群人,於是心生羨慕,想成為他那種人,並且幻想著能透過讀幾本書來實現。而這恰恰是最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高曉松的格局早在他讀書之前就已經在發育了。他的外公是兩院院士、深大首任校長,外婆是北航元老,父母都是清華教授。他從小就生在清華園,那個時候他就已經在和中國最優秀的人在交往了,這是他格局的起源。而幸好他又酷愛讀書,亦能從中總結出他掛在嘴邊的那些道理,這才是那個高曉松為何如此自信、從容、大方且博學多才。
一個真正有大格局,胸中有丘壑的人,總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在不斷的為之努力著。他們也總是敏銳的,能準確的做出有利的選擇和判斷。而不是此山望著那山高,每日將自己沉迷於那些神話之中,妄想著看些權謀,就能逐鹿中原。妄想著多讀幾本書,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卻忘了去思考,忘記了去行動。
而我們在真正一文不名的時候,最怕的其實就是每日將目光放在人類的福祉之上,放在所謂的格局之上,放在那些遙不可及的事物身上。我們最該做的其實是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聚焦於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對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負起責任來,對他們永遠充滿熱情,這才是格局的由來。換言之,格局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從習慣中培養出來的。
最後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段享譽世界的獨白:
以上。
其實我倒覺得看書並不能直接形成一個人的大格局和歷史觀,關鍵是在於你在看書之後有沒有形成自己的思考,並從中凝練出一些準則,並且在你今後的人生中處處踐行這些準則。換句話說,所謂的大格局其實就是兩點,一是你能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二是你能不能用身體去踐行這些準則,改變自己。
我們看到高曉松在《曉說》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交往都是世界上最傑出的一群人,於是心生羨慕,想成為他那種人,並且幻想著能透過讀幾本書來實現。而這恰恰是最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高曉松的格局早在他讀書之前就已經在發育了。他的外公是兩院院士、深大首任校長,外婆是北航元老,父母都是清華教授。他從小就生在清華園,那個時候他就已經在和中國最優秀的人在交往了,這是他格局的起源。而幸好他又酷愛讀書,亦能從中總結出他掛在嘴邊的那些道理,這才是那個高曉松為何如此自信、從容、大方且博學多才。
一個真正有大格局,胸中有丘壑的人,總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在不斷的為之努力著。他們也總是敏銳的,能準確的做出有利的選擇和判斷。而不是此山望著那山高,每日將自己沉迷於那些神話之中,妄想著看些權謀,就能逐鹿中原。妄想著多讀幾本書,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卻忘了去思考,忘記了去行動。
而我們在真正一文不名的時候,最怕的其實就是每日將目光放在人類的福祉之上,放在所謂的格局之上,放在那些遙不可及的事物身上。我們最該做的其實是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聚焦於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對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負起責任來,對他們永遠充滿熱情,這才是格局的由來。換言之,格局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從習慣中培養出來的。
最後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段享譽世界的獨白: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出自英國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碑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