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百家爭鳴

    崔琰,字季珪,他是清河崔氏的一員,清河崔氏在當時可是個名門望族,在東漢是個有影響力的家族,而崔琰也憑著這個身份進入了曹操的陣營。那麼,崔琰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崔琰小時候並不聰明,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不愛說話,外人都覺得他是呆子,但是崔琰喜好擊劍,崇尚武力,有一身好本領。到了二十多歲時,崔琰才開始發奮圖強,習讀經書,還在經學大家鄭玄手底下求學,只不過因為戰亂,他被迫輟學,過起了遊學的生活。

    因為崔琰接受了儒家思想的薰陶,所以他的行為處事都是很正直,喜歡提意見,是個剛正不阿的人。當他在袁紹手底下時,看到袁紹計程車兵專橫暴虐,挖掘墳墓,所到之處民不聊生,他就給袁紹上言,並舉出商湯與周武王的例子,告訴袁紹這樣會失去民心,袁紹聽取了他的意見,並讓崔琰作了騎都尉。崔琰日後在曹操手底下時,也不改自己直言的性格,當時曹操征討幷州,留下崔琰在鄴城輔佐曹丕,而曹丕照舊外出打獵,興趣全在追逐獵物上,崔琰看到之後,又是舉儒家經典例子來勸諫曹丕,曹丕也虛心接受了。連曹操都評價他:“君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厲,斯可以率時者已。

    不過崔琰死的有點怨,他在寫給楊訓的信中提到一句話“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 這本來是諷刺那些批評者好譴責呵斥而不尋求合於情理,可這句話被小人故意放大了,還讓曹操知道了,曹操本來就多疑,所以他做了曲解,覺得崔琰是在挑釁他,一氣之下把崔琰罰為徒隸,後面派人去檢視,覺得他還是“死性不改”,於是賜令崔琰死,一代名士就這樣冤死了。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崔琰,字季珪,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故城縣)人,生於公元163年,死於公元216年,享年54歲。

    崔琰年少時性格樸實,語言遲鈍,愛好擊劍,喜愛武功,23歲由鄉兵轉為正卒,29歲與公孫方等人結交,到鄭玄門下學習,34歲被袁紹徵召,拜為騎都尉(武官職),官渡之戰後,曹操擊敗袁紹,任命崔琰為州別駕從事史(州刺史的佐官)。

    《三國志.崔琰傳》記裁了幾個小故事:

    1、勸諫曹操仁政。曹操擊敗袁軍後,兼任冀州牧,說:昨天核查冀州戶籍,有三十多萬人,可稱為大州啊。崔琰回答說:今天下分崩大亂,袁氏兄弟卻大動干戈相互征伐,冀州的百姓屍橫遍野,沒聽到您的軍隊施仁政,訪民俗,救民於水火,反倒計算甲兵多少,這可不是冀州百姓對您的期望啊!之後曹操面容嚴肅地表示道歉,而當時在場的人都嚇得伏在地上害怕不止。

    2、勸諫曹丕戒獵重政事。曹操徵幷州在外,崔琰作為曹丕的老師留守鄴城,曹丕喜歡打獵,崔琰上書勸諫說:熱衷遊樂打獵,是《尚書》所禁戒的,袁紹富裕強大,但他的兒子耽於遊樂,後無處藏身,身敗名裂。作為魏王世子,不應該總是遊樂打獵,而要以天下、國事為重。曹丕接收了崔琰的勸諫,杜絕打獵遊玩。

    3、崔琰公開擁曹丕為魏王接班人。曹操為立接班人選,用密封的信函徵求官員的意見,而崔琰卻用公開信的文書,表達擁護長子的意見,把曹操弄的很尷尬。

    最後講崔琰之死。

    崔琰曾推薦鉅鹿人楊訓做官,曹操當魏王后,楊訓上表稱讚曹操功績,當時有人譏笑楊訓迎合獻媚,並認為崔琰薦人者不當。崔琰看過楊訓的表文後就寫信給楊訓: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意思是:讀表文,是事情做的好罷了!時代啊,總是在變化的啊。

    崔琰本意是抨擊那些批評者,好譴責而不循情理,但有人卻說崔琰這是傲視世人,胸懷怨恨。於是曹操罰崔琰為囚徒,派人監督崔琰做苦工,但崔琰拒不屈服。後被曹操下令賜死。

    崔琰可是死的不明不白,陳壽也說崔琰之死最為世人痛惜,至今還為她感到冤屈。

    總結:崔琰是個品格高尚、心繫百姓、性格耿直、敢於勸諫、不畏強權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性討論,廣廈隊是不是應該放棄本賽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