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時,皇八子胤禩為了討好康熙,特意給康熙進獻了兩隻海東青,可是當這隻老鷹送到康熙眼前時卻成了死鷹,康熙認為送死鷹是胤禩對自己的詛咒,因此康熙十分震怒,對外宣佈要與胤禩斷絕父子關係,這件事史稱“斃鷹事件”或“海東青事件”,也在電視劇《雍正王朝》和《步步驚心》中有所演繹。
而在斃鷹事件之後,胤禩徹底失去了康熙的寵愛也意味著徹底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並且關於這件事的記載在史書中十分含糊,因此後世大多認為胤禩給康熙送死鷹事件可能是皇位競爭對手所構陷,更有甚者甚至直接猜測是後來對胤禩進行殘酷打擊報復的雍正皇帝。
其實按照歷史上死鷹事件發生前後的背景來看,胤禩肯定是被人冤枉的,不過構陷他的人可不是雍正,歷史上冤枉構陷胤禩的人很可能就是康熙皇帝本人,下面就來說說康熙為何硬要冤枉胤禩送死鷹的事情。
其實康熙一度非常喜愛胤禩,歷史上胤禩是康熙的第八個兒子,他的生母是良妃衛氏,不過胤禩的母系家族出身低微,良妃家族出身辛者庫奴籍,皇子中母系家族出身高的人自然就會受到皇帝的喜愛,而胤禩由於母系家族出身低微,所以他和母親不是很受康熙重視。
因此胤禩自幼就勤奮好學,喜好讀書,待人溫和有禮,很有風度,所以他也逐漸由不受康熙重視而獲得喜愛。
胤禩從小就勤奮好學,老成持重,還待人溫寬厚,自然也就很有人緣,朝臣們都擁護他喜愛他,眾皇子中也有很多人與他關係親密,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四子胤禵都對胤禩極為信服,以他馬首是瞻。
連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二子胤祹這些較為年長的皇子也都對胤禩很有好感,兄弟之間關係比較親密。即便是後來殘酷打擊胤禩的雍正,在年輕時也與胤禩關係親密,兩人結婚後分府治事還特意比鄰而居,可見年輕時的胤禩與雍正兄弟感情也很親密深厚。
胤禩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康熙的喜愛,他的母親衛氏也因此被晉升為良妃,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時,康熙第一次冊封諸子爵位,老大胤禔和老三胤祉因跟隨康熙征討噶爾丹有戰功被晉封為郡王,老四雍正、老五胤祺、老七胤祐、老八胤禩被晉封為貝勒,胤禩是這些晉封的皇子中年紀最小,也是唯一未滿18歲的皇子,可見康熙對他的喜愛。
但是康熙對胤禩的喜愛止步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這一年康熙一廢太子胤礽,這時候老大胤禔覺得胤礽被廢,自己作為長子機會來了,因此他對胤礽是落井下石,他的這種態度讓康熙十分不滿意。
所以康熙為了杜絕胤禔覬覦太子之位的野心,對外宣佈即便廢除胤礽也不可能讓胤禔成為太子,康熙本以為如此可以杜絕胤禔的野心,可是胤禔卻並不死心,雖然他不能成為太子,他就想到扶持一位與他關係親近的兄弟成為太子,這樣將來他就能有擁立之功。
胤禔就想到了胤禩,由於胤禩自幼是由胤禔的生母惠妃納蘭氏撫育長大,所以胤禔與胤禩關係比較親近,因此後來胤禔給康熙進言:“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於胤禩必大貴。如誅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胤禔這意思就是說胤礽的行為卑劣,失去了人心,相面的術士張明德曾給胤禩相過面,認為胤禩是貴不可言,因此胤禔這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康熙冊立胤禩為太子,然後又稱胤礽行為卑劣,不如將其誅殺,如果康熙不忍動手,胤禔願意代勞。
可以說這句話胤禔不光把自己坑了,還把胤禩給坑了,康熙聽完這話之後十分生氣,他認為胤禔有謀害兄弟之心,心腸歹毒,而且還懷疑胤禩與胤禔結黨圖謀太子之位,當場下旨就把胤禔和胤禩都圈禁起來。
後來老三胤祉又向康熙證實,胤禔曾勾結蒙古喇嘛巴漢格隆鎮魘胤礽,於是康熙派人對胤禔展開全面調查,結果調查出胤禔不僅勾結蒙古喇嘛鎮魘胤礽,還調查出相士張明德不光會相面,還精通武術,胤禔曾計劃收買張明德行刺胤礽。
這個調查結果一出來,康熙異常震怒,對胤禔和胤禩都十分猜忌,不過後來隨著深入調查康熙發現胤禩沒有參與鎮魘和刺殺胤礽,這些事都是胤禔一人所為,於是下旨將胤禔褫奪爵位終身圈禁,胤禩則被釋放出來。
雖然證實了胤禩是無辜的,但是康熙並沒有就此打消對胤禩的懷疑,他還是認為胤禩有覬覦太子之位的野心,後來出現的投票推舉太子事件更是加深了康熙對胤禩的猜忌。
一廢胤礽之後,康熙下旨讓眾朝臣從諸皇子中推舉太子,推舉的結果就是大學士佟國維、李光地、馬齊等重臣都推舉了胤禩成為太子,這讓康熙更加猜忌胤禩,認為他結黨營私。因此康熙又震怒了,他駁斥並懲罰了推舉胤禩的這些重臣,並對外稱胤禩妄蓄異志,勾結黨羽圖謀太子之位,這種人怎麼配成為太子。
因此在一廢太子之後,胤禩基本就失去了康熙的寵愛,並且父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康熙越發不信任胤禩,對胤禩產生了很大的偏見,康熙認為胤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謀取太子之位,所以這才有了後來康熙對胤禩徹底爆發,說出斷絕父子關係的絕情之話。
一廢太子之後,康熙推翻了朝臣推舉的胤禩為太子的提議,為了穩定政局,康熙只得宣佈赦免胤礽,並將他復立為太子。不過康熙終究是對胤礽不滿意,最終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時,又再次廢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此後太子之位空懸。
再看看斃鷹事件發生於二廢太子之後,在二廢太子之後由於太子之位虛懸,而朝臣們對於太子人選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是建議康熙恢復胤礽的太子之位,另一派則是建議康熙冊立深得人心且賢能的胤禩為太子。
其實不管是胤礽還是胤禩康熙都不滿意,朝臣們總這麼勸他,這也讓他很煩惱。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時,康熙巡幸熱河連散心,當時陪伴康熙去熱河的皇子還有不少,分別是皇十子胤誐、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伴駕的皇子中本來也包括胤禩,但是在回京時,正好趕上胤禩生母良妃衛氏去世三週年忌日,胤禩向康熙稟告之後就先行出發去祭祀母親。
在祭祀完母親之後,胤禩派太監去康熙的行宮請安,還向康熙表明自己將在湯泉等候康熙的御駕一起回京,並且還挑選了兩隻上好的海東青獵鷹進獻給康熙。
於是乎康熙就看到了兩隻死了的海東青獵鷹,康熙就對外稱認為這是胤禩對他的詛咒,希望他趕緊儘快死掉。
為此康熙召集了當時陪伴他的五個兒子,並當著五個兒子的面痛斥胤禩送死鷹的事情。《清聖祖實錄》記載:(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伊殺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無奈,將不可冊立之胤礽放出,數載之內,極其鬱悶。胤禩仍望遂其初念,與亂臣賊子結成黨羽,密行險奸,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遂自謂可保無虞矣。
可以說康熙這番痛斥說得很難聽,不僅稱胤禩系賤婦所生,還翻出了“張明德相面”事件,實際上還是認為胤禩有參與謀害胤礽的嫌疑,並且康熙還稱胤禩結黨營私盼著自己早點死,就是以為眾朝臣都能保他上位了。
康熙這番話說得是非常難聽,並且最後還當著五個兒子的面說了一句最絕情的狠話,“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康熙如此說也就代表著胤禩徹底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事後康熙還下旨停了胤禩的所有俸祿,胤禩因此十分苦悶,為此還大病一場險些去世。
現在再來看看為什麼說整件事很可能是康熙自導自演的,而不是其他皇子陷害呢。因為胤禩沒有因這件事去找任何兄弟的麻煩,而是自己苦悶的大病一場還險些去世,要知道胤禩可是康熙諸子中的頂尖人物,如果他在事後知道有人陷害他,他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而他在事後鬱悶的大病了一場,就說明他肯定知道沒有人陷害他,這事很可能是父親康熙故意表演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斷絕他爭奪儲位之心,這說明了康熙絕對不會立他當太子,所以他才鬱悶的會大病一場。
而且在斃鷹事件之後,胤禩徹底被淘汰出局,而康熙諸子中競爭皇位最有力的只剩三位皇子,分別是老三胤祉、老四雍正和老十四胤禵。
胤祉和雍正兩個人的爭位手段很像,兩個人都是很低調,不爭不搶那一撥的,他們倆不會做出主動爭位的表現,康熙晚年時,胤祉表現的是醉心於文學,組織一幫文人著書立作;雍正則是表現的沉迷於道教丹藥和長生不老之術,還稱自己是天下第一閒人。
而且雍正比胤祉還更加小心謹慎,他不僅表現的沒有野心,還善於討好康熙,並且還能團結眾兄弟,雍正如此行事就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胤祉和雍正的行事風格都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去參與陷害胤禩,而胤禵則更加不可能,在斃鷹事件之前,胤禵只是胤禩的黨羽,他並不具備爭位的條件,是在斃鷹事件之後,胤禩明知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才轉而支援與自己關係親密的胤禵,並把“八爺黨”為“十四爺黨”全力支援胤禵成為太子。
在整件事中都是康熙一面之詞向諸皇子和朝臣們控訴胤禩給自己送死鷹的事,誰都沒有親眼見證康熙看到了胤禩送來的兩隻死鷹,因此斃鷹事件很可能就是康熙自導自演的戲。
康熙之所以自導自演這齣戲,一是為了拿胤禩殺雞儆猴,警告站隊的朝臣和一眾有野心的皇子們,二則是出於對胤禩黨羽勢力過於龐大的猜忌。
首先就是二廢太子胤礽之後,朝堂上暗流湧動,雖然諸皇子沒有明著爭太子之位,但是暗中都在較著勁,朝臣們也都紛紛選邊站隊,因此康熙很煩惱。
而藉此機會打擊胤禩無異於是殺雞儆猴,康熙就是想讓那些有野心的皇子和選邊站隊的朝臣們警醒一下。
其次則是胤禩的黨羽勢力過於龐大,實際上也是對康熙的皇權產生了威脅,康熙自導自演這出來打壓胤禩的戲,也是為了警告那些與胤禩關係親近的朝臣們,讓他們知道胤禩徹底沒戲了,得和胤禩保持距離了。
果然在斃鷹事件之後,很多之前與胤禩關係親密的朝臣都逐漸與他疏遠,就像大學士馬齊不僅逐漸與胤禩關係疏遠,還不敢再參與爭位之事,可以說這都是讓康熙滿意的結果。
在斃鷹事件之後,隨著胤禵獲得康熙喜愛,胤禩與康熙的父子關係也逐漸好轉,尤其是後來康熙還把胤禩的獨子弘旺接入皇宮中撫育,根本就不像是當初放狠話要和胤禩斷絕父子關係那般絕情。
因此結合斃鷹事件前的背景,再看斃鷹事件後康熙還把胤禩的獨生子弘旺接入宮中親自撫育,這些都足以說明很可能斃鷹事件就是康熙自導自演打壓胤禩來殺雞儆猴的一齣戲。
康熙的目的就是希望杜絕胤禩覬覦太子之位的野心,也是警告其他有野心的皇子,而事後康熙也覺得自己對胤禩太過分了,所以出於彌補的心理,才會下旨又把胤禩的兒子弘旺接入皇宮親自撫育。
所以歷史上的斃鷹事件遠遠要比影視劇中演繹的還要精彩得多,並沒有雍正或者其他皇子來陷害胤禩,整件事就是康熙自導自演出來的戲。
而斃鷹事件後也確實收到了康熙想要的效果,在斃鷹事件之後朝堂之上又趨於平穩,這也就是康熙想要達到政局穩定的目的,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斃鷹事件在歷史上顯得撲朔迷離。
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時,皇八子胤禩為了討好康熙,特意給康熙進獻了兩隻海東青,可是當這隻老鷹送到康熙眼前時卻成了死鷹,康熙認為送死鷹是胤禩對自己的詛咒,因此康熙十分震怒,對外宣佈要與胤禩斷絕父子關係,這件事史稱“斃鷹事件”或“海東青事件”,也在電視劇《雍正王朝》和《步步驚心》中有所演繹。
而在斃鷹事件之後,胤禩徹底失去了康熙的寵愛也意味著徹底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並且關於這件事的記載在史書中十分含糊,因此後世大多認為胤禩給康熙送死鷹事件可能是皇位競爭對手所構陷,更有甚者甚至直接猜測是後來對胤禩進行殘酷打擊報復的雍正皇帝。
其實按照歷史上死鷹事件發生前後的背景來看,胤禩肯定是被人冤枉的,不過構陷他的人可不是雍正,歷史上冤枉構陷胤禩的人很可能就是康熙皇帝本人,下面就來說說康熙為何硬要冤枉胤禩送死鷹的事情。
在斃鷹事件發生前的歷史背景其實康熙一度非常喜愛胤禩,歷史上胤禩是康熙的第八個兒子,他的生母是良妃衛氏,不過胤禩的母系家族出身低微,良妃家族出身辛者庫奴籍,皇子中母系家族出身高的人自然就會受到皇帝的喜愛,而胤禩由於母系家族出身低微,所以他和母親不是很受康熙重視。
因此胤禩自幼就勤奮好學,喜好讀書,待人溫和有禮,很有風度,所以他也逐漸由不受康熙重視而獲得喜愛。
胤禩從小就勤奮好學,老成持重,還待人溫寬厚,自然也就很有人緣,朝臣們都擁護他喜愛他,眾皇子中也有很多人與他關係親密,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四子胤禵都對胤禩極為信服,以他馬首是瞻。
連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二子胤祹這些較為年長的皇子也都對胤禩很有好感,兄弟之間關係比較親密。即便是後來殘酷打擊胤禩的雍正,在年輕時也與胤禩關係親密,兩人結婚後分府治事還特意比鄰而居,可見年輕時的胤禩與雍正兄弟感情也很親密深厚。
胤禩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康熙的喜愛,他的母親衛氏也因此被晉升為良妃,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時,康熙第一次冊封諸子爵位,老大胤禔和老三胤祉因跟隨康熙征討噶爾丹有戰功被晉封為郡王,老四雍正、老五胤祺、老七胤祐、老八胤禩被晉封為貝勒,胤禩是這些晉封的皇子中年紀最小,也是唯一未滿18歲的皇子,可見康熙對他的喜愛。
但是康熙對胤禩的喜愛止步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這一年康熙一廢太子胤礽,這時候老大胤禔覺得胤礽被廢,自己作為長子機會來了,因此他對胤礽是落井下石,他的這種態度讓康熙十分不滿意。
所以康熙為了杜絕胤禔覬覦太子之位的野心,對外宣佈即便廢除胤礽也不可能讓胤禔成為太子,康熙本以為如此可以杜絕胤禔的野心,可是胤禔卻並不死心,雖然他不能成為太子,他就想到扶持一位與他關係親近的兄弟成為太子,這樣將來他就能有擁立之功。
胤禔就想到了胤禩,由於胤禩自幼是由胤禔的生母惠妃納蘭氏撫育長大,所以胤禔與胤禩關係比較親近,因此後來胤禔給康熙進言:“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於胤禩必大貴。如誅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胤禔這意思就是說胤礽的行為卑劣,失去了人心,相面的術士張明德曾給胤禩相過面,認為胤禩是貴不可言,因此胤禔這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康熙冊立胤禩為太子,然後又稱胤礽行為卑劣,不如將其誅殺,如果康熙不忍動手,胤禔願意代勞。
可以說這句話胤禔不光把自己坑了,還把胤禩給坑了,康熙聽完這話之後十分生氣,他認為胤禔有謀害兄弟之心,心腸歹毒,而且還懷疑胤禩與胤禔結黨圖謀太子之位,當場下旨就把胤禔和胤禩都圈禁起來。
後來老三胤祉又向康熙證實,胤禔曾勾結蒙古喇嘛巴漢格隆鎮魘胤礽,於是康熙派人對胤禔展開全面調查,結果調查出胤禔不僅勾結蒙古喇嘛鎮魘胤礽,還調查出相士張明德不光會相面,還精通武術,胤禔曾計劃收買張明德行刺胤礽。
這個調查結果一出來,康熙異常震怒,對胤禔和胤禩都十分猜忌,不過後來隨著深入調查康熙發現胤禩沒有參與鎮魘和刺殺胤礽,這些事都是胤禔一人所為,於是下旨將胤禔褫奪爵位終身圈禁,胤禩則被釋放出來。
雖然證實了胤禩是無辜的,但是康熙並沒有就此打消對胤禩的懷疑,他還是認為胤禩有覬覦太子之位的野心,後來出現的投票推舉太子事件更是加深了康熙對胤禩的猜忌。
一廢胤礽之後,康熙下旨讓眾朝臣從諸皇子中推舉太子,推舉的結果就是大學士佟國維、李光地、馬齊等重臣都推舉了胤禩成為太子,這讓康熙更加猜忌胤禩,認為他結黨營私。因此康熙又震怒了,他駁斥並懲罰了推舉胤禩的這些重臣,並對外稱胤禩妄蓄異志,勾結黨羽圖謀太子之位,這種人怎麼配成為太子。
因此在一廢太子之後,胤禩基本就失去了康熙的寵愛,並且父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康熙越發不信任胤禩,對胤禩產生了很大的偏見,康熙認為胤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謀取太子之位,所以這才有了後來康熙對胤禩徹底爆發,說出斷絕父子關係的絕情之話。
斃鷹事件很可能就是康熙自導自演為了杜絕諸子爭位的大戲一廢太子之後,康熙推翻了朝臣推舉的胤禩為太子的提議,為了穩定政局,康熙只得宣佈赦免胤礽,並將他復立為太子。不過康熙終究是對胤礽不滿意,最終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時,又再次廢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此後太子之位空懸。
再看看斃鷹事件發生於二廢太子之後,在二廢太子之後由於太子之位虛懸,而朝臣們對於太子人選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是建議康熙恢復胤礽的太子之位,另一派則是建議康熙冊立深得人心且賢能的胤禩為太子。
其實不管是胤礽還是胤禩康熙都不滿意,朝臣們總這麼勸他,這也讓他很煩惱。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時,康熙巡幸熱河連散心,當時陪伴康熙去熱河的皇子還有不少,分別是皇十子胤誐、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伴駕的皇子中本來也包括胤禩,但是在回京時,正好趕上胤禩生母良妃衛氏去世三週年忌日,胤禩向康熙稟告之後就先行出發去祭祀母親。
在祭祀完母親之後,胤禩派太監去康熙的行宮請安,還向康熙表明自己將在湯泉等候康熙的御駕一起回京,並且還挑選了兩隻上好的海東青獵鷹進獻給康熙。
於是乎康熙就看到了兩隻死了的海東青獵鷹,康熙就對外稱認為這是胤禩對他的詛咒,希望他趕緊儘快死掉。
為此康熙召集了當時陪伴他的五個兒子,並當著五個兒子的面痛斥胤禩送死鷹的事情。《清聖祖實錄》記載:(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伊殺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無奈,將不可冊立之胤礽放出,數載之內,極其鬱悶。胤禩仍望遂其初念,與亂臣賊子結成黨羽,密行險奸,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遂自謂可保無虞矣。
可以說康熙這番痛斥說得很難聽,不僅稱胤禩系賤婦所生,還翻出了“張明德相面”事件,實際上還是認為胤禩有參與謀害胤礽的嫌疑,並且康熙還稱胤禩結黨營私盼著自己早點死,就是以為眾朝臣都能保他上位了。
康熙這番話說得是非常難聽,並且最後還當著五個兒子的面說了一句最絕情的狠話,“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康熙如此說也就代表著胤禩徹底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事後康熙還下旨停了胤禩的所有俸祿,胤禩因此十分苦悶,為此還大病一場險些去世。
現在再來看看為什麼說整件事很可能是康熙自導自演的,而不是其他皇子陷害呢。因為胤禩沒有因這件事去找任何兄弟的麻煩,而是自己苦悶的大病一場還險些去世,要知道胤禩可是康熙諸子中的頂尖人物,如果他在事後知道有人陷害他,他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而他在事後鬱悶的大病了一場,就說明他肯定知道沒有人陷害他,這事很可能是父親康熙故意表演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斷絕他爭奪儲位之心,這說明了康熙絕對不會立他當太子,所以他才鬱悶的會大病一場。
而且在斃鷹事件之後,胤禩徹底被淘汰出局,而康熙諸子中競爭皇位最有力的只剩三位皇子,分別是老三胤祉、老四雍正和老十四胤禵。
胤祉和雍正兩個人的爭位手段很像,兩個人都是很低調,不爭不搶那一撥的,他們倆不會做出主動爭位的表現,康熙晚年時,胤祉表現的是醉心於文學,組織一幫文人著書立作;雍正則是表現的沉迷於道教丹藥和長生不老之術,還稱自己是天下第一閒人。
而且雍正比胤祉還更加小心謹慎,他不僅表現的沒有野心,還善於討好康熙,並且還能團結眾兄弟,雍正如此行事就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胤祉和雍正的行事風格都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去參與陷害胤禩,而胤禵則更加不可能,在斃鷹事件之前,胤禵只是胤禩的黨羽,他並不具備爭位的條件,是在斃鷹事件之後,胤禩明知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才轉而支援與自己關係親密的胤禵,並把“八爺黨”為“十四爺黨”全力支援胤禵成為太子。
在整件事中都是康熙一面之詞向諸皇子和朝臣們控訴胤禩給自己送死鷹的事,誰都沒有親眼見證康熙看到了胤禩送來的兩隻死鷹,因此斃鷹事件很可能就是康熙自導自演的戲。
康熙之所以自導自演這齣戲,一是為了拿胤禩殺雞儆猴,警告站隊的朝臣和一眾有野心的皇子們,二則是出於對胤禩黨羽勢力過於龐大的猜忌。
首先就是二廢太子胤礽之後,朝堂上暗流湧動,雖然諸皇子沒有明著爭太子之位,但是暗中都在較著勁,朝臣們也都紛紛選邊站隊,因此康熙很煩惱。
而藉此機會打擊胤禩無異於是殺雞儆猴,康熙就是想讓那些有野心的皇子和選邊站隊的朝臣們警醒一下。
其次則是胤禩的黨羽勢力過於龐大,實際上也是對康熙的皇權產生了威脅,康熙自導自演這出來打壓胤禩的戲,也是為了警告那些與胤禩關係親近的朝臣們,讓他們知道胤禩徹底沒戲了,得和胤禩保持距離了。
果然在斃鷹事件之後,很多之前與胤禩關係親密的朝臣都逐漸與他疏遠,就像大學士馬齊不僅逐漸與胤禩關係疏遠,還不敢再參與爭位之事,可以說這都是讓康熙滿意的結果。
在斃鷹事件之後,隨著胤禵獲得康熙喜愛,胤禩與康熙的父子關係也逐漸好轉,尤其是後來康熙還把胤禩的獨子弘旺接入皇宮中撫育,根本就不像是當初放狠話要和胤禩斷絕父子關係那般絕情。
因此結合斃鷹事件前的背景,再看斃鷹事件後康熙還把胤禩的獨生子弘旺接入宮中親自撫育,這些都足以說明很可能斃鷹事件就是康熙自導自演打壓胤禩來殺雞儆猴的一齣戲。
康熙的目的就是希望杜絕胤禩覬覦太子之位的野心,也是警告其他有野心的皇子,而事後康熙也覺得自己對胤禩太過分了,所以出於彌補的心理,才會下旨又把胤禩的兒子弘旺接入皇宮親自撫育。
寫在最後所以歷史上的斃鷹事件遠遠要比影視劇中演繹的還要精彩得多,並沒有雍正或者其他皇子來陷害胤禩,整件事就是康熙自導自演出來的戲。
而斃鷹事件後也確實收到了康熙想要的效果,在斃鷹事件之後朝堂之上又趨於平穩,這也就是康熙想要達到政局穩定的目的,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斃鷹事件在歷史上顯得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