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東

    厚養薄葬是指父母尚在的時候,要及時盡孝。要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天說話,對父母和顏悅色,生活上多加關心照顧,對父母噓寒問暖,給父母做飯做菜,陪父母散步旅遊,有困難給予接濟,生病了帶去醫院。

    活著時做足做夠了,盡心了盡孝了就是孝順父母,孝敬父母就是厚養。

    而如今社會上確實有一些人,父母活著的時候大逆不道,打爹罵娘,對他們不聞不問,行同路人。更談不上和顏悅色,虛寒問暖了。

    等父母不在了,他們卻興師動眾,大張旗鼓地大操大辦,唯恐大家不知道。他們所以這麼做,一是虛偽,以此來掩蓋他們的心虛,自我安慰。讓別人看到自己是多麼的孝順。二是藉機斂財,將父母生前隨出去的份子錢撈回來,也並非是所謂的厚葬。

    其實人死燈滅,萬事不知。你給他們燒多少的紙,上多少的香,買多麼豪華的墓地,又有什麼用?不如活著時餵過一口飯,遞過一杯水,問候過一句話,買過一件衣。

    因為老人活著時享用到了,感受到了,溫暖到了。即使在今天,他們的在天之靈也會有所感知。

    我贊成厚養薄葬,厚養就是孝敬。孝敬父母要趁早,孝敬長輩就在當下。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不要等到父母沒了才想起盡孝,那時候就是“子欲孝而親不在”,一切都是空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 2 # 耕夫見聞錄

    我是積極主張厚養薄葬的。老人在世時,對老人好一點,說話客氣點,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懷老人的身體和生活。生病及時送醫,讓老人開心快樂一些,少一些痛苦和煩惱。

    人死如燈滅。老人死後花再多的錢,辦再大場面的喪事,老人都是不知道的,是沒意義的。所以主張老人過世後,喪葬從簡,杜絕大操大辦,早日入土為安。

    老家農村有一家人,獨子,兒媳長期與老人關係不好,動不動就亂罵老人,煮好吃的也不給老人吃。老人氣不過,喝農藥自殺了,卻又哭哭啼啼,還請道士敲鑼打鼓地做三天道場,一副大孝子的樣子。鄰居都知道,這些都是假的,是做給別人看的。

    老岳父從去年國慶開始,就一直在床上依靠氧氣續命,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三個子女給了老岳父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讓他老人家在生命的盡頭沒有遺憾,於上週三早上安詳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6歲。

    遵從老人家的遺囑,不披麻戴孝,喪事簡辦。子女只簡單設了一個靈堂,讓親朋好友來祭奠。不到兩天就送殯儀館火化,然後送到公墓安葬。

    厚養薄葬真的值得提倡,古語“祭而豐不如養之厚”在今天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 3 # 人生物語梓藝

    今年以來,很多地方大力推行"移風易俗、喪事簡辦",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破除傳統喪葬舊習不容易,但這是大勢所趨,倡導厚養薄葬新風尚勢在必行。

    為何要倡導喪事簡辦?因為喪事大操大辦,不僅勞民傷財,而且擾民生事,佔用耕地。倡導厚養薄葬,是弘揚中華民族愛老敬老孝老傳統美德的需要。老人健在時,家人多關心、多陪伴,讓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養、老有所為,這才是真孝。如果生前不盡孝,死後重厚葬,這樣就是假孝順。

    移風易俗、喪事簡辦符合廣大群眾的願望和要求,推行起來有群眾基礎。對喪事大操大辦的弊端,很多群眾深有感觸,很多人是出於無奈,別人都這樣做,你不這樣就會被認為是不孝,甚至被人譏笑、受人指責。由此,本來不想做的事也迫不得已地跟著做,甚至互相攀比,比排場、比檔次,不斷加碼。所以,厚養薄葬合民情、順民意,也必然會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援,這是我們破除治喪陋習的力量源泉。

  • 4 # 生活雜記有感

    移風易俗,紅白喜事,一切從簡,厚養薄葬,這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文明新風。

    拿我家實事舉例:

    [微風][微風][微風]我姨家,薄養厚葬,眾叛親離

    我姨腦梗12年,意識不清,視力模糊,已經12年無法做飯,吃飯靠人喂,上廁所靠人伺候,兩個閨女,老大學習不得竅門,高考沒考上大學,早早輟學打工。老二因為媽媽身體不行,內心自卑,由自卑生恨,立志考的遠遠的,找個婆家遠遠的,離家遠遠的。照顧姨的重擔就落到了姨夫身上,久病床前無孝子,在這一家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老大打工這些年供妹妹讀書,很少回家,沒有機會給老人盡孝,28歲左右經人介紹結婚了,陸續生了兩個孩子,一心撲在自己的小家上,曾經把老母親接到自己家住了一段時間,老母親意識不清,沒白沒夜罵人,嚎叫,惹得鄰居怨聲載道,沒辦法,住個三五天就回來了。自此,老大每隔十天半月去給爸媽收拾收拾,蒸點饅頭之類。老二一直在外上學,靠著一口氣,順利考上了離家千公里外的研究生畢業後在外省工作,找的婆家千公里以外,她確實達成了自己的目標,離家遠遠的。

    起初剛生病時,姨和姨夫50多歲,感情是在的,姨夫盡心盡力照顧,無論外出幹活、串門,都帶著姨,從來沒覺得丟人,累贅。這種日子一眼望不到頭,從第10年開始,一方面姨夫年齡大了,另一方面照顧時間太久,太消耗能量了,姨夫動了歪心思,不給姨吃飽飯,不給姨吃有營養的飯菜。

    在生病的11個年頭,姨下雨天不慎摔倒,姨夫尋思問題不大,於是把她扶到屋裡,姨臥床了,自己不能翻身,結果一週左右仍不見好轉,由於更換尿布不及時,股骨頭部位長了褥瘡,姨夫慌神了,趕忙給我舅打電話,說是姨摔倒臥床了幾天,長褥瘡了。

    褥瘡在我們那兒和癌症同等厲害程度,我舅一聽,意識到肯定出了大問題,立馬到姨夫家,打120跟著姨去醫院,醫生說肋骨、股骨頭等多處骨折,必須要等褥瘡好了才能手術。此時,我媽和舅他們趕到醫院,才看到,時隔幾個月沒見,姨瘦骨嶙峋,立馬質問姨夫和表姐,到底怎麼回事,姨夫表姐謊話連篇,姨夫說是自己摔倒的(家人懷疑是被踹倒的),表姐說三五天前剛去(實際上得十天以上沒去了),舅他們一生氣,讓把褥瘡之類治療好,去養老院、護理院。(這時候就能看出來,孃家人的重要性)

    因為病床緊缺,單純在醫院治療褥瘡,醫院不願長時間收治,於是出院後,舅舅按著姨夫他們,把姨送到養護院,兩個閨女都不出錢,也不出人伺候,10多年,姨生病,確實很影響家庭收入,姨夫一看一月3000多,肉疼,住了半年左右,跟舅他們說了一聲,說我們盡力了,然後就回家伺候了。

    在家的半年,除了有醫護每隔幾天去給換藥,竟然沒想過去更好的醫院治療,當然也沒有花多少錢,大閨女還勉強能靠上一點,二閨女是一點都靠不上。舅舅們對倆閨女非常失望,姨最後的時光,非常慘淡,骨折的地方一直沒有手術,褥瘡越長越大,後背,股骨頭爛了拳頭那麼大的洞,還有很多小洞,夏天家裡蒼蠅都圍著轉,因為有腐爛的味道,好在沒有鄰居之類去串門,只有家裡人知道,舅和媽每次去都淚流滿面,既心疼最後的時光受這麼多罪,又恨孩子不爭氣,為之悲哀。

    姨百年後,破天荒花了兩萬多舉行的儀式,甚至和姨住院花的一般多,舅和媽她們對兩個閨女失望透頂了,儘管儀式辦的比較豪華,孃家人說就此劃清界限,以後再有事讓孃家幫忙,孃家不幫了,前段時間說是倆閨女向舅他們借錢,沒一個人借給她們。這是我身邊最典型的薄養厚葬。

    真不如把錢用在盡孝心上,平時多往家跑跑,多伺候伺候老人。

  • 5 # 江城守護者

    我支援厚養薄葬這一行為。雖然有些人喜歡厚葬,但我覺得人生在世活著的時候就應懂得孝敬父母,盡❤盡力地去關照父母的需求,而不是在他們活著的時候不管不顧,等父母死去時開始大操大辦。每個人來這個世界上小時候都是父母辛苦付出養大的,要孝敬就應在父母活著的時候,在他們向你求取幫助的時候應盡力而為,輕言細語地詢問他們的需求,做到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服務就行。死後他們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不知道了,你再怎麼大操大辦都是徒勞的,只要讓他早日入土為安就行了。

  • 6 # 吃虧也是收穫

    我認為,厚養薄葬是明智之舉。

    人的一生,就那麼短短的幾十年,活得長的,也只不過百來年。換算成天數,最長的也只不過在世30000多天。死了後,就回歸大自然了,除了留下一點骨灰或一座孤墳給兒孫們寄託哀思外,其餘的一切都歸零!因此,厚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會給兒女帶來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

    人從出生至老死或者是病死,一生都在操勞,在奮鬥。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計的讓自己活得好一點,讓家人過得好一點。因此,活著的時候,善待自己,珍惜還在人間的每一天,該吃好的吃好,該穿好的穿好,才不惋來世一遭,才不會留下遺憾!縱有家財萬貫,無福享受也是空。

    作為兒女,孝敬父母、贍養父母是本份也是義務。兒女有沒有孝心,履沒履行贍養義務,關鍵在父母有生之年你對他們的日常態度,而不是在父母去世時用厚葬來表示孝心,這時花再多的錢,葬禮辦的再風光,也已經晚了。而且,這純粹是勞民傷財的事。

    有一句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獲至寶”。如果你有兄弟姐妹幾個,老人就是連線兄弟姐妹感情的橋樑。有老人在,兄弟姐妹才會常聚,感情才會越走越深。沒有了老人,兄弟姐妹的心就散了,連來往的念想都少有,相聚也就別提了。如果你是獨生子女,有老人在,你就有個真正的“家”。當你順利開心的時候,那個“家”是你報喜之地,當你遇到困難,受到委屈的時候了,那個“家”是你傾訴之所。

    因此,趁父母還在世時,孝敬好他們、贍養好他的,關心好他們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晚年快樂、幸福!才是對他們的最好報答!才是做兒女的本份。

    我曾當過片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曾參與調解過關於贍養老人的糾紛問題,而且不止一次。也曾見過兄弟困結、和諧相處,爭著贍老人的好風尚。

    有的老人,膝下兒孫滿堂,但兒女為了自身利益,均把老人當作負擔,誰都不願主動承擔贍養義務。兒女爭的是老人的財產繼承權,而不是贍養權。老大說他是大的,在弟弟們還小的時候他承擔了很多家庭事務,分家時老人什麼也沒給,房子是分家出來後自己苦的,不該由他贍養老人;老二說,分家時老屋他沒分得,只是隨便補給他點錢,建房連零頭都不夠,老屋全部留給老三了,老人應由老三贍養;老三說,他最小,老屋留給他天經地義,他願意贍養老人,但他有困難,兩個老人都歸他養,他養不起,提出要麼是三兄弟輪著養老人,要麼是兩位兄長都出點贍養費;而女兒們呢!說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具體誰最該養老人,怎麼養,她們沒有發言權。

    遇上這類糾紛,調和起來非常困難。兒女個個說的似乎都有點道理,但從法律上又都站不住腳。解決民間糾紛,往往都是這樣,不能隨便把就把某一件糾紛問題用法律框架來套,不然會適得其反,引發更壞的結果。親兄弟姐妹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對搏公堂的例項很多,這是整個社會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那怎麼辦呢?只能多跑幾趟,反反覆覆的做工作,講道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再冰冷的石頭,也總能捂熱的。

    中國是“禮議之邦”,幾千年的文明歷史,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形象,尊老、敬老、贍養老人是我們的優良傳統。農村有句俗語:“養兒防老”,這句話裡的“兒”字,指的是“兒女”,不單指“兒子”,“女兒”同樣具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有的人,把這句話理解偏了,認為只有兒子才具有贍養義務,這是極對錯誤的。

    “養兒防老”的真實含意並不是老了後完全依靠兒女生活,老了後,全靠兒女養活的也並不多,而是希望自己老了後,遇上個頭疼腦熱的,身邊有兒女端水遞藥;生病住院時,有兒女跑前跑後;行動不便時,有兒女攙扶出門吸點清鮮空氣;臥病在床時,有兒女幫翻翻身,擦擦臉或端屎倒尿。其實,父母對兒女是不求回報的,只要兒女平安,幸福,再苦他們也高興!

    做兒女的,一定要學會感恩父母,無論父母是當官的,還是一介草民,是富翁還是窮光蛋,既不可以弦耀,也不以可謙棄。反正父母對兒女都有“恩”———養育之“恩”!而且這份“恩”是永遠也報荅不完的。

    兒女應該做的是:在父母有生之年,竭盡所能的把他們孝敬好、贍養好。要把他們對我們小時候的愛和呵護轉化到他們的身上,讓他在有生之年過得舒心、快樂,覺得沒白生我們,離世時不留遺憾!這就是我對厚養的理解。

    關於薄葬,我是舉雙手贊成的。前面我說過,人死後一切都回歸大自然了。再隆重的葬禮,也不可能把逝去的人喚回來。這種所謂的“孝道”,說白了只是自我弦耀,逢場作戲,讓別看著嫉妒而已。有其這樣浪費,倒不如把錢省下來,做些其他有用的事。

    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中國整體經濟雖然有了飛速發展,綜合國力越來越強,人民物質文山生活越來越豐富,但我們也僅僅只是剛剛實現整體脫貧的目標,還有很多老百姓沒有走出貧困,還在為吃穿發愁。國家已多次發出“喪事”從簡的通知,“喪事”大操大辦是一種民間漏習。既浪費土地、浪費資源, 又勞民傷財。厚養薄葬才是美德,支援永遠提倡。

  • 7 # 看海愛生活

    我贊同厚養薄葬。

    厚養是父母在世時候,我們尊重他們,孝順他們。逢年過節經常回家陪伴父母。老人有病時候,去看望照顧老人。在他們最後時光,能夠在他們身邊,讓他們安心離開。遵照老人心願或是按照風俗,從簡喪事,就是對老人最好的孝道。

    如果老人在的時候,不關心老人,不看望老人。老人生病或是需要幫助的時候,對老人不管不問,一年都不照面。

    在老人最後的時光,也不來照顧老人,讓他們孤獨離去。

    老人去世後,又是請大師,又是請樂隊,大擺白事宴席。花重金買骨灰盒,買墓地,吹吹打打好幾天。

    這些都是給活人看的,老人去世了,花再多錢,老人也享受不到,擺的再好吃的他們也吃不到。

    我告訴我的女兒,我走了以後不買墓地,不立碑。選擇海葬或是樹葬,將來不用燒紙。我們是母女,血緣關係誰也改變不了,心裡有比什麼都重要。

  • 8 # 獨自吃草的羊

    我是支援厚養薄葬的想法和行為的。看到這個標題,不禁想起一件幾十年前的往事,我還在上高中,那個時候我們都是住在父母單位的家屬院裡,十幾棟樓都是父母單位的老同事們,家家的情況都彼此瞭如指掌。隔壁樓裡住著一個劉大爺和他的老伴兒,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成家另過了,後來老伴兒就病了癱瘓在床,三個兒女都不怎麼照顧,那個年代的老頭沒幾個會做飯侍候老太太的,可想而知劉大媽的處境有多麼悽慘,經常聽老鄰居們議論,罵兒女太狠心。突然有一天晚上,樓下響起哀樂,劉大媽沒了,兒女們呼拉拉都來了,身披重孝,跪在樓下請來嗩吶班子,誦讀經書超度,好不隆重,熱鬧了好幾天,只見父母搖頭感嘆,活著的時候都不盡孝,死了這麼大辦又有什麼用呢?

    這件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從此對她們的兒女沒有好感。對我來講,父母在的時候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顧他們,不計較得失,吃的穿的用的不讓他們委屈,最後的時間全心全意地陪伴和照顧,洗澡洗頭,擦身,換衣服,像我母親一直到最後都是乾乾淨淨的,任何時候想起來沒有自責和愧疚。我們哥倆給選了墓地,正常下葬,普通的操辦。

  • 9 # 海之平靜

    如何看待厚養薄葬這一行為?

    答:何為“厚養薄葬”?“厚養”:是指父母在世時,子女應該認真的孝敬他們,細心的服侍他們,禮貌的對待他們;特別是當父母喪失勞動和生活能力時,更應該善待他們,充分滿足其物質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需要,要像當初父母珍愛自己那樣去厚愛他們,贍養他們,使他們安度幸福的晚年,走完人生之途。

    “薄葬”,是指一旦父母去世,就應該本著節約的精神,力行薄葬的原則來辦理喪事。禁止以“孝”為名義大操大辦,揮霍浪費,搞所謂的“重孝厚葬”。

    “厚養薄葬”,一般指長輩健在的時候,要多多孝順,給予他們好的生活,使他們安度幸福晚年。讓老人在晚年吃好穿好,有病很好治療,使其晚年居安美,心暢神爽,頤養天年。當他們去世後下葬的時候,就簡約一點,不要大操大辦。

    人們常說:“雅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所謂孝心,可以是對父母長輩語氣溫和柔的一聲問候,一個祝福,甚至一個眼神。也可以是對家人的一絲掛念。“孝”不僅是百行之首,也是百行之先,百行之本。動之天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

    題主問到:“如何看待厚養薄葬這一行為”?近幾年來,農村殯葬日益奢侈化,這項開支在農民收入中比較重的逐漸加大,已經成為農民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喪葬攀比愈演愈烈。有的人表示所謂“孝順”,就大操大辦,大收份子,在靈堂前演歌舞,唱大戲,折騰好幾天,顯示出“重孝厚葬”的行為。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如果老人活著的時候享受不到至愛親情,老人死後,無論兒女如何大操大辦喪事,老人都感覺不到的。所以我們要遠離“厚葬薄養”的不良風氣,使“厚養薄葬”更能起到至愛親情的作用,讓我們每一個老人都能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幸福的安享晚年,頤養天年。

    “厚養薄葬”是新觀念,新風尚。在新時代下,我們應該推崇這種“厚養薄葬”的觀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提高;我們相信一切以科學為準,知道身死萬事空,人死如燈滅,不存在來世,更沒有什麼怪力亂神之語。很多時候,厚葬不一定是孝敬,很有可能是製造厚葬排面,是為了讓身邊的人看,是為了讓身邊的誇自己孝順。而真正的孝順不是透過厚葬排面而表現出來的,相信人們的眼光都能看清楚的,一個人生前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親人的。所以我們要有新觀念,對待老人要“厚養薄葬”。讓“厚養薄葬”成為移風易俗的新起點,讓它成為社會一種新風尚。

  • 10 # 無事翻書有空說話

    移風易俗,厚養薄葬,值得提倡,不必強求。

    華人的喪葬禮儀,來自孔儒思想。根據王東嶽先生考證,孔夫子有教無類,其實是後世人的欺世盜名。春秋時期是貴族社會,賢人七十二是貴族子弟,被稱為“君子儒”,前去學習是為了今後當官做準備。弟子三千都是寒門子弟,被稱為“小人儒”,前去學習喪葬禮儀,相當於進入一所喪儀技校或喪儀公司,接受喪主邀請去埋人。埋人是要付費的,“而且生意紅火”(王東嶽語)。

    這種說法雖然有點突兀,但是基本符合事實。諸子百家的晏子、墨子等都持激烈反對的態度。經過歷代統治者和酸腐文人的新增固化,形成了喪葬禮儀的繁文縟節,讓任何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誰要是喪事簡辦,就是不孝順、沒禮數。

    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有的是遵從世俗,有的是藉機斂財,誰都不願意,誰都不敢改,稀裡糊塗花了冤枉錢,客去財散只有一聲嘆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開車聽音樂,有什麼辦法讓海馬S5的音響更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