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顏淺淺

    怎麼說呢。。。不能說怨恨,只是多少無法釋懷。父親是那種武斷並且粗暴的人,我經常說他在古代就是一個暴君,說一不二就算錯了也不允許別人說和他不一樣的話,只需要執行就行了。父母喜歡打麻將,所以從小到大我的記憶就是一個人在家裡害怕的瑟瑟發抖,然後他們回來了有可能打麻將輸了而發脾氣在我身上,這時候我還必須自己去拿打的工具,那種恥辱感至今都無法忘懷,打的過程媽媽還在旁邊添油加醋,使勁打,數落我,讓父親加勁打。曾經有一次我弄丟了交書費還是什麼費用的5元錢,在回家路上和同學一起不敢回家,正好碰見就下班得父親,灰溜溜的去給父親坦白認錯,父親當著我同學的面一腳把我踢飛了,然後我爬起來,他吼道:走,回去再收拾你。除了打我,父親也打媽媽,整個童年生活,他們都不停的爭吵,然後母親就把這種怨恨發洩給我,反覆給我說,他們不離婚就是因為我,她或者這樣痛苦的日子就是因為我,都是我。童年的我多麼羨慕那些父母離婚的同學。除了暴力的家庭,孤單並且瑟瑟發抖的夜晚,還有校園霸凌,是的,我就是那個整個小學都被孤立被欺辱的人。原因似乎是學前班被我姑媽特殊照顧了,所以無法融入別人的小團體,上了小學後就開始了,每天上學進教室,就開始嘲笑我的穿著,嘲笑我今天又穿的姐姐不要的衣服,還對著我耳朵尖叫,等等。每天如此。加上鼻炎,有段時間,幾乎失聰。自此以後,我性Grand SantaFe來越孤僻,甚至有點怪。我異常討厭著這樣的自己,不斷的想著自殺這個問題,在高三的時候反覆嘗試,最終沒有勇氣。連死都沒有勇氣,於是我就更痛恨自己,我就這樣矛盾的活著。當然,父母對我也是好的,旁人的說法就是,父母為了我願意傾盡所有,所以親戚常說我要懂得感恩,我父母為了我付出了好多。在這同時,父母也一直強調,他們為了我付出了多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過著痛苦得生活都是因為我,幾乎天天唸叨,特別是父親,每次吃飯都喜歡數落我或者講大道理,什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黃金棍下出好人等等。並且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須按照父親的想法活。我無比痛苦並且沉重。長大後,所有這些情緒都淡了,縮小化成一個結,結在心裡。現在,加上現在的種種,我更加覺得,也許我的存在,就是一個錯誤。也許,我就不該活著。

  • 2 # 青島雙雙子

    我沒有。幼時捱打,這可能是七十,八十年代中國大部分娃都有的。那個時候中國家庭都是隨性教育,尤其農村。當孩子犯錯或不聽話,家長打罵很正常。

    現在社會發展了,人類進步了,所以更重視孩子教育,培養。不再像以前簡單粗暴。而當年挨打受罵的孩子如今長大成家了,甚至有孩子了,無論你怎麼教育你的孩子,你都不要去埋怨你的父母,記恨你的父母。因為他們那個時代就是那樣,你要替他們考慮,生在那個時代,工作很累,孩子很多,娛樂也少,孩提時代又頑皮不顧,至少他生你養你給你一個家,已經不易。哪怕傷害了你,冤枉了你,也要理解。因為他比你更不易更苦。如果她在今天這個時代生你,你不會是現在的你,她會像你現在對孩子一樣親切呵護,因為時代不同,你就是那個時代的人。

    我是七零後,我有個哥哥和妹妹。小時候家裡窮,只在過年過節有肉吃,走親戚帶回來一些好吃的。就這樣我也還是撈不著。記得過年煮排骨,鍋裡明明有三根,我想我們三人應該一人一根,可熟了以後娘先拿一根給哥哥吃,接著又拿了一根給妹妹,我想最後應該輪到我了,就在鍋邊等著,可是這會哥哥第一根吃完了又過來,媽媽就毫不猶豫的把剩下那一根給了哥哥。因為他是我家獨子,從小就是這個待遇,我也沒有太生氣,因為習慣了。哥哥獨子要讓著,妹妹還小也要讓著。經常家裡出了什麼錯都是我頂鍋。我的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現在也沒有記恨埋怨。因為我生在那個時代。

  • 3 # 我們一起活到老學到老

    我不在乎幼時被父母打,換個角度想這也是一種獨特的人生經歷,讓童年更完整了,還能寫成小說情節,哈哈。

    當然,我指的是孩子做錯父母太過生氣,想要教好孩子的情況。有別於那種虐待孩子的,那是不正常。

    1.父母的生活條件,決定他們的侷限性。

    長大後因幼時被父母打而怨恨的還是少數吧,畢竟父母那輩人能活著就好,沒有人教他們怎麼教養孩子。

    大多數奉行棍棒教育,所以父母認為孩子做錯事要打,打才能長記性也不奇怪。現在我們普遍的接受教育程度比父母高,也要理解他們的處境和思想的侷限性。

    2.只記仇不記恩,是自私自利的表現

    如果父母打你,怎麼多年了還要怨恨,那父母養了你怎麼多年,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比起那較小的打罵,這天大的恩情該怎麼還呢?

    父母總是先把你養到一定年齡,才出現打你的行為吧,先把恩還清了,再談。

    別好處我都要,一點付出都不肯,心胸狹窄,格局太小。

    3.怨恨傷人傷己,不值得

    何況一個心懷怨恨的人,最終自己也會過得不高興,人還是要活在當下,為現在,為將來努力,不要一步三回頭,註定走不遠。

    我也是被我媽打大罵大的,走出社會你會發現,那些真正對你好的沒幾個,都是利益關係。

    沒了利益,也就沒聯絡了,家人卻是一輩子的。

    當然,那種吸血鬼父母,吸女兒血養兒子的,要遠離,沒必要怨恨,因為他們思想中毒了。

  • 4 # 木橋故事

    因為每個孩子的生活中都不可能只有打罵啊。

    有的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的愛大於傷害,而有的孩子則恰恰相反,最後的結果不同也很正常。

    如果父母和孩子本身關係良好,偶爾發生一次打罵事件,相信平復孩子心靈上的傷並不難。但如果本身親子關係就很緊張,或者父母以打罵為教育方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不到父母的愛,那麼怨恨家長也可以理解。

    事實上,從來沒有打罵過孩子的父母和從來沒捱過打的孩子一樣,都像恐龍一樣早絕種了吧。 因為家長也是凡人,是人就一定會有情緒波動的時候。但是,合格的父母在打罵孩子後一定會想辦法補救,而不是想當然地把打罵當成有效的教育手段。

    但我總覺得,孩子天生是善良的寬容的。如果我的孩子用我對他們的態度對我,恐怕我早就崩潰了。我和孩子犯同樣的錯誤時,我可能會生氣,但孩子總是很輕易地就原諒了我。每每想起這一點,我就忍不住慚愧。

  • 5 # 思懿妹妹和她的家人們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愛孩子的父母,不管父母怎麼樣做孩子的都要尊敬父母,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生養之恩大過所有一切。有些時候父母可能方法沒用好,但都是初為人父人母,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父母大學,多多體諒。

  • 6 # 歌唱家娟姐

    不在乎父母打就對了,小孩子做錯了,父母要管,但管的方式不一樣,打就打了不能在乎。怨恨就錯了讓父母傷心了,本來為家操心還為你擔心當孩子的千萬別這樣做

  • 7 # 幻落才解脫

    可憐天下父母心!也許小時候我們被父母呵斥或者打罵,我們會心存怨恨或疏離。但是:當我們逐漸成長,經歷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開始理解父母當時的良苦用心。

  • 8 # 曉得噠717

    從小沒有被父母打的記憶,因為他們真的是不打我們,唯一一次爸爸氣的打了我頭一下還是戀愛談朋友時不聽他話把他氣的,當時不明白父母心!但是其實我情願父母在我小時候打我,因為他們雖然不打人,但是他們會說掙錢累幹嘛都是因為我和弟弟,總是這樣,反而讓我們覺得很虧欠他們!

  • 9 # 薇薇利愛炒股

    這跟每個人的血液細胞不一樣有關係,父母如果每天指責孩子,長久了,孩子就會長大了記仇,產生怨恨,因為很多事情只有進口,沒有出口,那種不怨恨父母的長大的孩子,是因為父母不光會打,還會開導,讓孩子有了進,有了出,所以長大了不會記仇,而只進不出的孩子,一天一天的積怨,長此以往,怨恨得不到發洩,肯定記仇啊,比如小時候打,而且還每天指責著長大的孩子,性格會跟父母如出一轍的,給孩子怎樣的世界,孩子就會怎樣去理解這個世界,父母給孩子灰色的世界,孩子就看到灰色的世界,父母給孩子Sunny燦爛的世界,孩子就會看到開心的世界,我屬於怨恨的那種,因為父母給了我灰色的世界,打和指責是我的成長過程,所以我看到了灰色的世界,也不跟父母聯絡,有事聯絡,沒事不聯絡,我怕他們帶我看灰色的世界,我想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想擁抱美麗的世界。

  • 10 # 安媽說親子

    幼年被父母打,長大後怨恨疏離父母的,根源往往不在於曾經捱過的打,而在於幼年時一直被父母不分青紅皁白的責罵,捱打,忽視,冷落,重男輕女的傷害……被看輕,不理解等各種傷害,絕對不僅僅只是捱打!

  • 11 # 素雅117

    不怨恨父母,如今常念起父母對我小時的嚴苛教育,讓我成年之後,走上工作之路,並在人生路上收益非淺。

    小時我很少挨父母的打。記得父親打我的那次是在一次寒假考試結束。那一天,天氣很冷,下著大雪。晚上吃飯前,我與弟弟在外面玩,母親把我們喊回家。準備進屋吃飯,父親滿臉怒氣:“站住!”我與弟弟趕緊站住。父親比較嚴肅,我們很怕他發脾氣。我與弟弟站在雪地,父親拿著母親丈量衣服的竹板尺子,吼道“把你們的手伸出來,”我們乖乖的把手伸出來,父親先打弟弟,狠狠地在他的小手心打了五下,弟弟哭了,父親又訓斥道“不許哭,你還有臉哭?”接著父親又打了我五下,也不知是父親打的輕,還是怕父親的訓斥,我沒哭。父親接著訓斥我們,這次期末考試考得很糟糕,我們倆成績都退步了很多。就這父親還不解氣,竟讓我們站在雪地,看著鍋裡的飯被別人吃光。那一晚我與弟弟沒吃飯,但父親的訓斥讓我們以後不敢在學習上鬆懈。

    挨母親的打,是上高中了,那時母親凶狠起來,我簡直不能接受。第一年高考結束,我差了50多分沒有探到大專線,像我的分數,再復讀是要拿很多錢的,我不想讓父母再花錢,也決定不再復讀。報名復讀的前一天,我把自己反鎖在屋裡,任憑母親與弟弟磨破嘴皮,我拿定主意就是不復讀了。母親用棍子敲著我的屋門,說我不出來她就一天都坐在我的門口,弟弟哀求著讓我出來,讓我回學校復讀。無奈,我出來了,誰知母親就用棍子在我的屁股上就是狠狠一下,母親哭了:“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考上大學,跳出農村,我能享你幾天福,還不是為你好。”我也哭得很厲害。就這樣我又回到了學校,從此我跳出了農村,有了自己的工作。

    現在父母都老了,打我也打不動了,但我卻時時想起父母的打,沒有他們的打,也許就沒有我今天的生活。

  • 12 # 路過man

    我倒挺懷念小時候抗揍的美好,確實那個時候是該揍的。小學階段沒幹過什麼好事,逃學、不交功課、破壞課堂紀律、欺負小女生、仿造家長簽名、破壞公共廁所被喊家長教育等等,無一落下。按現代語言就是熊孩子嘛,試問連苦口婆心解決不了的事情,不棍棒教育還能咋地?所以我認了。

    不過棍棒教育這方式挺講究的,得天時地利人和,做家長的不能動不動的動粗,得有動粗的理由,還得有配合與參照。所有條件都具備了,這種方式才讓被揍一方心服口服。

    以我經歷為例。我爸是一個野戰部隊軍事主官復原,本身有霹靂性格一面;我媽屬於和稀泥剛剛好那種,溫柔美麗中帶著獨立,剛好起到潤滑劑作用;我哥學霸,剛好可以襯托學渣的不是。那麼我每次闖禍回家,從悲傷害怕,發展到戰術上迂迴,無奈接受因此麻木,畢竟內心知道自己是錯的。母親適時帶兄弟倆去吃雪糕表示母愛,一個哭的梨花帶雨,一個眉開眼笑,倒有幾分情趣。

    所以我並不反感被揍,何況那個時候在班裡數藤條紅印算是一種樂趣,總有一些小夥伴有同樣經歷,以示英雄氣概,在小女生面前可以得瑟了。老師其實內心還是挺關照這部分學生的,有家訪與見家長,苦口婆心,那個年代老師真的好。有一首歌,是歌頌老師的,非常好聽。

    現在做了父母,更知道家長與老師的苦心。你們說,我怎麼會記恨呢?

    唯有感恩,沒有更多想法。

  • 13 # 強子侃生活

    有人長大以後不在乎幼時被父母打,有人怨恨或疏離父母,你是哪一種?

    作為一名70後來說那個時候的父母整天忙於生機。那時候也沒有什麼所謂的快樂教育。那時候的父母也很少和孩子們談心。那時候的父母能讓你吃好穿暖,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而同時那時候父母教育孩子最直接簡單的做法就是如果做錯事了肯定是要捱打的。

    小時候捱打很多都有點記不清了。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的父母已經白髮蒼蒼。

    對當年的父母沒有怨恨。

    更沒有疏遠。

  • 14 # 潦草中年

    捱打是小事,怨恨的是母親日復一日乖戾的脾氣和對家人精神上的折磨,自己做了媽媽,更不能理解她的所作所為。也一直在尋求自己內心的和解,比如把她的種種都歸因為農婦的愚蠢,這樣就可以原諒她,但最後還是認為她就是刻薄惡毒。

    最痛苦的是並沒有真的和她翻臉,因為哥哥走了,不想和她算賬了,不想家裡其他人承受更多的痛苦,所以現在還在忍受她。也65歲的人了,就讓她驕橫一輩子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語言到底有多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