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層城鵷雛

    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不去讀第一手資料的經典原著作,卻喜歡拾人牙慧,讀第二手的闡釋材料,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經典著作晦澀難懂,不及名家的闡釋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比如我上大學的時候,有的同學就心浮氣躁,死活看不下去《紅樓夢》,卻非常喜歡看《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劉大師的作品我不敢恭維,只能說他太喜歡“秦可卿”這個角色了,書中講述了“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情節,讓俗人看得特別過癮,直呼劉大師的高明。

    第二,讀大師或者名人們的闡釋作品,可以裝潢自己的門面,作為炫耀的資本。當一群人都看同一本書時,大家坐在一起,只能談論書中的情節,並從中發出自己的感慨。而那位只觀看了大師闡釋作品的學生,卻可以誇誇其談,講出一番別出心裁的道理來,引得大家連連稱讚。大家的誇讚可以滿足他的虛榮心,使他樂此不彼,迷上了大師們的闡釋作品。殊不知,他一直在拾人牙慧,毫無自己的思想觀念。

    第三,社會風氣的誤導。當代社會,人心浮躁,人們再也不願意去讀那些大塊頭著作,費心又費力,讀經典著作味同嚼蠟。於是乎一大批名人專家教授登上了講壇,講三國,講史記,講論語,講明史。有的學者登上舞臺後一炮走紅,他的作品極其暢銷,什麼三國啊,秦始皇啊,王陽明啊,你從這些暢銷書裡只讀到了古人的故事和一些學者總結的道理,我覺得太膚淺了。學者們講的故事,你若看史書你也會知道,至於故事後面的道理你也可以總結,興許你可以得出更高明的道理來。奉勸那些愛聽故事的人,多讀史書吧,讀過之後,你的人生將會至少上一個臺階。

    最後我想說的是,讀名人闡釋的作品,不是不可以,而是在閱讀之前一定要閱讀原著,那樣你的閱讀才能錦上添花。不閱讀原著而直接讀名家解讀的著作,無異於空中樓閣。我希望所有的讀者都能夠認真閱讀原著,“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不要把自己的大腦變成別人的跑馬場。

  • 2 # 文學中年

    我周圍很多人是這樣的情況~

    我感覺這樣的情況大部分是人的虛榮心作祟,很多人並沒有時間和興趣去自己閱讀經典名著。但是又想讓自己顯得比較有文化,所以會利用碎片時間去讀讀名人對名著的解讀。

    很多人把這種碎片時間學到的東西當成自己炫耀的資本,顯示已經的博學和思想深刻。並且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能合理的利用時間,比別人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與人不能走的太多近,是處理好人際關係很重要的經驗,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