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主張,是齊白石先生的至理名言,原話是這樣講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這句話不僅講清了繪畫的道理,也道出了一切藝術的真諦。
“似與不似之間”是藝術創作尤其是書畫創作的至上追求和最高境界,字裡行間充滿了辯證法。那麼,什麼是“似與不似之間”呢?我的理解簡單地講,就是神似與形似的融合統一。
大家都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藝術評論裡常講的藝術要逼真,不能完全照搬生活中的真實存在,必須對真實存在進行藝術化的誇張性的刻劃和提煉,這就是藝術人物必須要“神似”。電影、電視劇除了歷史紀實性的以外,沒有哪一個劇中人物會和現實中的人一模一樣,但必須要以真實性為基礎,現實生活中肯定會找到他的一些影子,如果連一點影子都找不到,觀眾肯定會認為是不真實的,這就是藝術人物必須要“形似”。做到了神似與形似的融合統一,藝術人物才會有生命、有活力、有魅力。
對於書畫藝術創作來講也是異曲同工,所謂“形似”,就是外形要有所要描述客觀物象的基本形狀和特點;所謂“神似”就是要有所要描述客觀物象的內涵和神韻。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畫一隻鷹,用筆、構圖、線條、著色等都象複製一隻真鷹那樣刻板教條,畫出的頂多是一隻“真鷹”,而不是一隻“活鷹”。而只有把握了鷹的基本特點和個性,採用寫意誇張的筆法,師古不泥古,察今不媚今,這樣才有可能畫出一隻流淌著靈動、煥發著神采、寄託著情趣的“活鷹”乃至“神鷹”。
以下圖片是書畫大師李苦禪親傳弟子、知名畫家胡繼高先生贈送我的畫作,從作品中大家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
因此,我覺得在藝術創作上,只要能夠做到神似與形似的融合統一,肯定離實現“似與不似之間”的最高境界又進了一步。
關於“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主張,是齊白石先生的至理名言,原話是這樣講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這句話不僅講清了繪畫的道理,也道出了一切藝術的真諦。
“似與不似之間”是藝術創作尤其是書畫創作的至上追求和最高境界,字裡行間充滿了辯證法。那麼,什麼是“似與不似之間”呢?我的理解簡單地講,就是神似與形似的融合統一。
大家都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藝術評論裡常講的藝術要逼真,不能完全照搬生活中的真實存在,必須對真實存在進行藝術化的誇張性的刻劃和提煉,這就是藝術人物必須要“神似”。電影、電視劇除了歷史紀實性的以外,沒有哪一個劇中人物會和現實中的人一模一樣,但必須要以真實性為基礎,現實生活中肯定會找到他的一些影子,如果連一點影子都找不到,觀眾肯定會認為是不真實的,這就是藝術人物必須要“形似”。做到了神似與形似的融合統一,藝術人物才會有生命、有活力、有魅力。
對於書畫藝術創作來講也是異曲同工,所謂“形似”,就是外形要有所要描述客觀物象的基本形狀和特點;所謂“神似”就是要有所要描述客觀物象的內涵和神韻。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畫一隻鷹,用筆、構圖、線條、著色等都象複製一隻真鷹那樣刻板教條,畫出的頂多是一隻“真鷹”,而不是一隻“活鷹”。而只有把握了鷹的基本特點和個性,採用寫意誇張的筆法,師古不泥古,察今不媚今,這樣才有可能畫出一隻流淌著靈動、煥發著神采、寄託著情趣的“活鷹”乃至“神鷹”。
以下圖片是書畫大師李苦禪親傳弟子、知名畫家胡繼高先生贈送我的畫作,從作品中大家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
因此,我覺得在藝術創作上,只要能夠做到神似與形似的融合統一,肯定離實現“似與不似之間”的最高境界又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