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狗容易做人難
-
2 # 湘平古珍郵館
以我研究德國古珍郵票來看,覺得1866年普奧戰後,俾斯麥廢掉漢諾威國王有如下原因:
普奧戰後,巴伐利亞、巴登、薩克森、符騰堡及漢諾威等邦國雖還站在奧地利一方,但已無法和奧地利聯合起來對付普魯士了,俾斯麥為了統一德國,必須首先要爭取得到巴伐利亞和漢諾威二個邦國的支援。
巴伐利亞作為德意志邦聯最大的邦國,也是實力近似於奧地利和普魯士的第三大強國,因此普魯士只能採用懷柔方式統一。以上是1850年巴伐利亞王國首枚郵票----紅色3芬尼票。
從以上古珍郵票上可以看出來德國統一後,巴伐利亞王國還自行發行郵票,以上是巴伐利亞王國1918年發行的郵票。這說明巴伐利亞王國在普魯士統一德國多年後還享有高度的自主權。
而漢諾威王國雖實力不濟,但它卻是德意志民族的核心,雖然漢諾威王國是英國的共主聯邦之國,但為了統一德意志地區,普魯士哪怕面臨與英國結仇也必須要完全得到它,這就是普奧戰後俾斯麥為何要廢除漢諾威國王的原因。之後普魯士與英國成了世仇,但因為巴代利亞和漢諾威的歸附,其它德意志邦國都歸附了普魯士,1871年德國最終完成了統一。以上是漢諾威王國1850年首枚郵票。下面再給大家展示一下德國主要邦國發行的最早期珍郵。
以上是巴登最早期9克婁澤珍郵,此票有一枚錯色票曾拍賣過世界最高價,本館還珍藏一枚1850年巴登3克婁澤錯色郵票。
薩克森第一枚錯色3芬尼郵票的名信片,此枚票是德國的“國寶”。
符騰堡早期郵票欣賞。
總之,俾斯麥雖然最後沒能讓普魯士把奧地利統一過來,但透過廢除漢諾威國王,佔領了德意志民族的核心,同時讓最大的王國巴伐利亞脫離奧地利的掌控而歸附自已,最後使眾多德意志邦國主動歸附普魯士而完成了德國的最終統一,俾斯麥這樣做算是相當聰明的一腳妙棋。
1866年的普奧戰爭,新興國家普魯士僅用了短短七個星期就擊敗了強大的奧地利帝國及其眾多盟友,成為德意志諸邦國唯一的領袖。而為了快速結束戰爭,減小德意志統一的阻力,普魯士對於薩克森、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等對手都沒有追究,就是奧地利都得到了體面的和平,漢諾威王國成為唯一一個被普魯士消滅吞併的王國,這是為什麼呢?
要了解普魯士消滅漢諾威王國的原因還要先講講歐洲當時的形勢。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帝國覆滅後,歐洲各國透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間的維也納會議建立了歐洲新秩序,會議的重點就是防止如拿破崙般主宰歐洲的勢力再次出現,而大德意志地區的統一就是嚴防死守的重點。在沙俄、英國、法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強國的博弈下,德意志地區分成了三十九個邦國組成了一個鬆散的德意志邦聯,而為了防止奧地利徹底掌控德意志邦聯,普魯士被扶持起來和奧地利打擂臺。也就是說德國的統一程序必定打破“維也納會議”的規則,會受到歐洲其他強國的阻撓。
在德意志統一的過程中,鐵血宰相俾斯麥是一個關鍵人物,他對於歐洲的局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普魯士要想統一德國必須消除英國、沙俄等國的干擾,這就要求戰爭的時間必須要短,不給其他國家干涉的時間和藉口,所以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基本上都是短時間內決出勝負。而要想實現短時間結束戰鬥就要減小德意志其他邦國的抵抗意志,因此在將要建立的德意志帝國中,各邦國都保留了很大的權力,擁有獨立的外交及軍事人員。
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後,由27個領地構成,其中普魯士王國佔帝國6成的領土並擁有最多人口、最強大的軍隊和經濟實力,也就是說普魯士王國可以輕易壓服內部任意一個成員國的實力是德意志帝國穩定的基石,但是一旦其他成員國聯手就會給普魯士造成大麻煩,而漢諾威王國要是存在於德意志帝國內部就有造成麻煩的能力,這也是德國統一過程中將奧地利排斥在外的原因。
首先歐洲也是講究名正言順的,傳承越古老、地位越尊貴的貴族在當時的歐洲越有號召力。自1692年開始,漢諾威的統治家族就是神聖羅馬帝國最尊貴的九位選帝侯之一。什麼叫“選帝侯”?也就是說“德意志皇帝”必須由這九家選舉產生,奧地利和普魯士當年也只是選帝侯之一罷了,不看國家實力,單比歷史傳承威望,漢諾威不比普魯士差出太多,在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中漢諾威要是有了一席之地很容易就會在議會中拉起一幫人和普魯士作對,因此漢諾威留不得。咱們研究就可以發現德意志帝國中保留下來的巴伐利亞、薩克森、符騰堡、巴登等國的統治者基本上都是拿破崙扶植起來的,名不正言不順,他們在拿破崙失敗後能保留下來是政治博弈的結果,缺乏號召力。
其次漢諾威王國有一個大後臺,英國。1714年英國安妮女王駕崩,斯圖亞特王室嫡系血脈絕嗣,根據英國議會於1701年透過的“嗣位法”規定,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路易繼承英國王位,這就是喬治一世,英國進入漢諾威王朝統治時期,漢諾威和大不列顛以及愛爾蘭擁有了同一個國王。雖然1837年的時候英國王位由維多利亞女王繼承,而德意志地區禁止女性繼承王位使得漢諾威王位由別人擔任,但是兩國還是一家人。最重要的是1814年10月的維也納會議上,歐洲各國同意給予英國國王在德意志事務上的發言權,這就使得英國插手德意志名正言順,而普魯士是絕對不會允許德意志帝國存在第二個聲音的。
漢諾威王國的滅亡可以說是普魯士主導德國統一過程中的必然結果,擁有能夠威脅到普魯士領導地位的威望,卻缺乏相應的實力,自然難逃被吞併的命運。 1866年普奧戰爭期間,普魯士軍隊第一時間佔領漢諾威王國,冒著和英國王室成為世仇的風險將漢諾威變成了普魯士的一個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