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董風來

    個人認為,普通話要普及,但是方言也要傳承,大陸有幾個比較小眾的方言,比如溫州話,潮汕話,杭州話(為數不多的南方人兒化音的),吳儂軟語,再就是閩南語,粵語,上海話等,北方的方言口音會相對好一些,基本是在中原官話語系基礎上發展

  • 2 # 夜月夢新桃

    會有一種很奇妙的體驗吧。比如出個村莊,和別人交流時,發現你說的話就算是鄰村的人都不能聽得懂什麼的;又比如出去遠一點的地方別人都聽不出你是哪裡的人之類的。

  • 3 # 華4402

    講一種很小眾的方言口音,對於從未聽過或者聽不懂的人來說,如同“外星人”驚訝無奈、困惑不解。這些很小眾的語言,可能只有在同族、同地域、相互瞭解的人中使用才顯得悠然自得。

    我現在居住的小區,有百分五十以上都屬地地道道的成都客家人(土廣東)。因此大家平時對熟悉的客家人招呼閒聊都用客家話(土廣東話)。

    然而對那些很少聽到,甚至從來聽過客家話的人,聽我們閒聊根本聽不懂。早晨一起晨練的有一個山東來的大姐,一個從城裡購房居住的大姐,聽我們說客家話,就感覺很惱火大有“天外之音”聽不懂,很困惑不解。常常開玩笑說,不當著我們面講你們的方言。

  • 4 # 太陽底下一片泥

    玉林人講玉林話,說普通話就很普通——普遍不標準!所以有“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和玉林人講普通話。”而且,玉林話是真正的小眾方言,出了玉林城區基本沒有人懂聽,更不要說懂講。

    我是正正宗宗玉林人,講的是正正宗宗玉林話,普通話夾雜著濃重的地方口音。所以,同學會說“滿口方言的某某某”,朋友、同事會學你的方言和你講話,合作伙伴會打趣“你講話幽默風趣啊!”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讀小學、初中也是在農村。七、八十年代農村的教學條件就是差,黑板是黑板,就是不平整,粉筆灰塵,紛紛揚揚,也算小小彌補南方人不見過下雪的情景,木凳木桌殘缺不全,這些都是小事,克服一下就好了。最要命的是師資力量的缺乏,教我們語文的老師是我的堂叔,不會講普通話;教我們數學的老師是我堂姐,普通話很不標準。整個小學階段普通話沒有得到學習和鍛鍊,而且天天說玉林話。

    玉林方言主要有玉林話、博白陸川話、北流話、容縣話、興業石南話。

    玉林話分佈在廣西玉林市城區及城區部分地方;博白縣,陸川縣有新民話和地佬話分佈,新民話也稱涯話客家話,和不屬粵方言。代表鄉鎮有博白鎮、浪平鎮、水鳴鎮。北流話分為上裡話和下里話,部分字詞發以及說話音調略有區別,以隆盛鎮為分界線,北部稱為下里,南部稱為上裡;容縣話也稱容話容州話,分佈於容縣;興業石南話分佈於興業縣城及周邊鄉鎮。各方言除玉林話外均屬粵語勾漏片。音系複雜,聲調有10個。有的是其他方言中罕見的b、d濁聲母。許多字的韻尾失落,如"兩"讀為[lar](玉林話)。以及詞彙也很有特點。與廣州話差別很大,用雙語很難溝通。

    博白縣,陸川縣另有新民話分佈,新民話也稱涯話客家話,和不屬粵方言。

    玉林人大舌頭,舌頭捲不起來,口音濁重,含混不清。所以很多字、詞,稍不注意就會說錯,說錯還不知道。儘管是這樣,但我的人生履歷中,有過當主持人、講師的經歷。水平好不好?我說好不算好,普通話怎麼樣?麻麻地,經常把才說成“抬(tai)”,草講為“討(tao)”,把倉說成“湯(tang)” ,傻傻地黃王不分,伍吳不分。鬧了很多笑話,也活躍了氣氛。

    現在教學條件很優越,師資力量充沛。小孩子從進幼兒園開始,就接受正規的普通話教育。現在的小孩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已經很普通,回到家裡也是用普通話和父母交流,還經常指出父母讀音不對的地方;和同學、老師交流肯定也是說普通話的。所以,現在的小孩普通話很標準了,但慢慢地不愛講玉林話,也不懂講玉林話了,也就是說用玉林話與父母交流不流暢了,出現了卡殼情況,還是用普通話表達更得心應手。若干年以後,越來越多玉林人不懂講玉林話,玉林話會不會斷層,甚至失傳呢?

    玉林話雖然小眾,受眾範圍狹小,與別人交流略為尷尬。但是作為一種獨一無二的語言,她就是文明智慧的結晶,值得全體玉林人愛護和傳承!

  • 5 # 衣襟上的米飯粒

    鄰居店鋪的大姐,本就一口濃重的方言,如果碰到她給老家父母打電話,方言裡再夾帶著不少的少數民族語言。我們都只能默默地走開。

    雲南的方言不難聽懂,但如果夾帶著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那就沒辦法聽懂了。

    雲南少數民族多,很多的少數民族沒有文字,但都有他們的語言。他們一般把普通的方言稱之為漢話,就有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如今也不會說漢話,只會用他們自己的語言。

    要說他們的方言吧,也不是完全不懂,偶爾夾帶著的漢話方言還是能聽清楚,混合攏他們自己的方言,那完全就是聽天書一般。

    就是打散開來,每個字都能聽實,湊在一句話裡,就讓人一頭霧水,聽不懂,也不知道話裡要表達的意思。

    鄰居大姐就是雲南一個邊陲小鎮上的哈尼族,據她介紹,哈尼族還分了很多的支系。語言都是不盡相同,只有一小部分是能相互聽懂的。

    作為一個滿口漢話的納西族,我連我自己民族的語言都不會,想要搞懂哈尼族大姐的民族方言,還是算了吧!

  • 6 # 春天的花開冬天的落陽

    浙南人,方言叫蠻話,據說是沿海海盜加上土話揉雜而成。只有一兩個鎮加幾個村講這種方言。從小學開始講普通話,因為班裡的同學講不同的方言。

    蒼南那個地方的常態,每個人會講至少一種方言,像我外婆就會三種。我父母之間講龍港話,對著我和我哥講蠻話。

    父母送我去北京上大學,同宿舍的說我們像在講日語。

    可惜的是,越來越多的小輩的孩子們以普通話為母語。

  • 7 # 合適就中

    那時候人員流動少。當時的女朋友是廣東人。所以在北京的公交上談戀愛,就直接用廣州話;如果感覺旁邊的有人聽得懂,就改用客家話。

  • 8 # 趣者沁心梨

    我家鄉的方言是一種變聲粵語,我們稱為土土白話,意思是比土白話(粵語變音)還土的方言。

    讀書時候打電話給家裡人,說普通話的人聽不懂我說什麼,很正常,而說粵語的人竟也聽不懂我說什麼。

    說粵語的同學問我:“你說你是說白話的,怎麼我一點也聽不懂你們的白話,那根本不是白話吧”。

    我只能說,那是白話中的土白話中的更土白話,哈哈。然後他說,聽你們家鄉的白話,怎麼有點像日語,嗚依嗚哇的。

    暈,不是我的家鄉話像日語,而是日語像粵語,像我家鄉話,明白了嗎?日語借鑑了漢語,日語有許多漢語藉詞,聽說日語發源於中國北方某地農民的語音,但不知道真假。

    第一次被人說我家鄉話像日語,真是心裡有點不舒服,我才不想和日語有半點關係。

    如同有人說粵語像鳥語——像鳥唱歌一樣——我不知道這是讚美還是反面意思,只是當有人要我用粵語說一句“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旗”,我就真的大大方方說了出來,因為我知道我說出來後絕對沒有他們預料的那樣的“咯咯咯”的聲音,因為我說的是我家鄉的變聲粵語,用我家鄉話說出那句話,絕對不是像咯咯咯叫的。

    這些經歷也太有趣了。

  • 9 # 優良6j5v

    我小時侯講成都話,帶了很多的地方語言比如:龜兒子,抓子嘛,曉得,馬上來,耍朋友,等到起,安逸,擺龍門陣,么乖,等等。後來上學了有文化了,羨慕那些文化人,說話多有水平的,就改掉了很多地方囗語,後來接觸到了北方人,聽北方人講普通話很好聽,特別是長的像洋娃娃的小孩,飈一口普通話,真是好聽,因喜歡普通話的緣故,認識了我老公,我老公是北方人,帶一囗流利的京腔普通話,加之北方小夥長像還挻帥的,就因為這,把自己嫁了,還沒要彩禮,因為成都城裡,不興彩禮一說,現在感覺還是挺虧的哈。

    和老公結婚後,就想他教我說普通話,可我說的,比川普還川普的普通話,讓我老公與兒子,笑得前仰後合,捧腹大笑,差點笑斷氣。他們這一笑,不打緊,把我的普通話掐死在搖籃中,自尊心受到莫大的打擊,從此以後,我再沒學過普通話了。

  • 10 # 接地氣棉花糖

    大學上學第一次在宿舍給家裡面打電話,打完發現舍友都一臉懵逼的看著我,啥也聽不懂。心裡有點小得意的,可以隨便說啥,反正沒人能聽懂。

  • 11 # 種了棵春芽樹

    中國有56個民族,各地方言多種,尤其蘇州人說話,怎麼聽就是聽不懂?還有溫州人,說話也聽不懂,好像金華人說話也聽不懂?這些人說話,最好旁邊有個翻譯就OK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激戰場》中滿配SLR和滿配SKS,你會選擇誰?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