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雅侃文史雜談

    李廣,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善射,水滸傳中有個花榮,外號就叫“小李廣”,也能從一個側面說明李廣射術之高超,在民間影響很大。

    漢武帝對李廣的評價,就是兩字:數奇,簡單來說就是命不好,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時勢造就英雄,漢武帝時期沒有李廣成長的土壤!

    李廣單兵作戰能力很強,但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

    李廣的單兵作戰能力主要體現在善射,如射石博虎的典故:李廣出獵,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張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裡。仔細看去,原來是石頭,過後再射,就怎麼也射不進石頭裡去了。李廣一聽說哪兒出現老虎,他就常常要親自去射殺,居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虎,惡虎撲傷了李廣,李廣帶傷最終竟也射死了這隻虎。

    但李廣缺的是大兵團作戰的能力,管理部隊軍紀鬆散。林彪說過:“大兵團作戰首先軍紀要嚴”,在古代名將中特別強調這一點,比如孫武斬姬,司馬穰苴斬莊賈都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但李廣管理部隊就差的遠。

    程不識和李廣從前都任邊郡太守併兼管軍隊駐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時侯,李廣行軍無嚴格佇列、陣勢,靠近水草豐盛的地方駐紮軍隊,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衛,幕府簡化各種文書簿冊,但他遠遠地佈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過危險。程不識對隊伍編制、行軍佇列駐營陣勢要求很嚴格,夜裡打更,文書軍吏處理考績等公文簿冊毫不含糊,甚至通宵達旦,軍隊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險。程不識說:“李廣治軍簡便易行,然而敵人如果突然進犯,他就無法阻擋了。而他計程車卒倒也安逸快樂,都甘心為他拼命。我的軍隊雖軍務繁忙,但敵人也不敢侵犯我。

    李廣的這種帶兵管兵的風格和特點,自然不敢讓漢武帝放心地把大部隊交給他。

    李廣雖然膽略過人,但更多表現為個人英雄主義,缺作為統帥的穩重

    比如《史記》記載的這個故事:匈奴大舉入侵上郡時,漢景帝派親近的宦官跟隨李廣整訓士兵,抗擊匈奴。一次,這位宦官帶了幾十名騎兵,縱馬馳騁,遇到三個匈奴人,與他們交戰。那三個人轉身射箭,傷了宦官,那幾十名騎兵也被射殺將盡。宦官跑到李廣跟前,李廣說:“這一定是射鵰的人。”李廣於是帶一百名騎兵,急追這三個人。那三個人沒有馬,徒步行走,走了幾十裡。李廣命令騎兵散開,從左右兩面包抄,並親自射擊那三人,結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鵰的人。待捆綁好俘虜上馬,望見匈奴有數千騎兵。他們看見李廣,以為是誘敵的騎兵,都吃一驚,上山佈陣。李廣的一百騎兵也非常恐慌,想賓士轉回。李廣說:“我們離大軍幾十裡,現在以一百騎兵這樣逃跑,匈奴一追趕射擊馬上就全完了。現在我們若留下,匈奴一定以為我們是為大軍來誘敵,必然不敢來襲擊我們。”李廣命令騎兵說:“前進!”進到約離匈奴陣地二里許停了下來,又下令說:“都下馬解鞍!”他的騎兵說:“敵人多而且離得近,如果有緊急情況,怎麼辦?”李廣說:“那些敵人以為我們會走,現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敵人更加堅持認為我們是來誘敵的錯誤判斷。”於是匈奴騎兵就沒敢襲擊。有個騎白馬的匈奴將軍出陣監護他的兵卒,李廣上馬與十幾名騎兵賓士前去射殺了這個匈奴白馬將軍,然後又返回到他的騎兵中間,解下馬鞍,命令士兵把馬放開,隨便躺臥。這時剛好天黑,匈奴兵始終覺得很奇怪,不敢出擊。夜半時,匈奴兵還以為漢軍有伏兵在旁邊準備夜間襲擊他們,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廣回到大軍駐地。大軍不知李廣在哪裡,所以沒有派兵去接應。

    李廣在這件事中更多地表現為個人英雄主義,如果在這次匈奴部隊沒有上當,把李廣生擒或者射殺,那李廣所指揮的這支部隊將會沒有主將,而且群龍無首,形勢就會非常嚴竣。

    作為指揮一支軍隊的主帥,沒有大局意識和全域性觀念,這是致命的危險!

    李廣沒有意識到作戰樣式發生的變化,不善於指揮遠距離奔襲作戰

    不同於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防禦作戰,武帝時期作戰樣式發生很大變化,即由防禦作戰轉向殲滅匈奴有生力量為主,與匈奴作戰最大的問題就是兩個:一個是能不能找到,另一個能不能打贏。

    漢武帝時期重用兩位外戚將領,就是衛青和霍去病,他們雖然是外戚身份,但都取得巨大的軍事成就。

    比如衛青指揮的龍城大捷。衛青從上谷出發,深入至龍城,斬首和俘虜匈奴七百多人得勝而還。同是一萬騎兵出擊的結果,公孫敖損失了七千騎,李廣被俘,又逃歸。為什麼衛青能取得龍城大捷?關鍵就在於衛青判定龍城是匈奴人的老巢,一定會有部隊,只要打龍城就一定會有收穫。

    再比如霍去病。霍去病在與匈奴作戰中最擅長使用騎兵集團,發揮其積極進攻、長途奔襲、速戰速決的優勢,進行長途奔襲和遠距離包抄,出擊匈奴六次,帶領部下滅敵人十一萬,削弱匈奴勢力。

    這種遠距離奔襲作戰是漢匈戰爭新的作戰樣式,是年輕一代軍事將領的所獨有的,作為老將軍李廣顯然還不會、甚至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作戰樣式的改變,歷史給了衛青、霍去病這樣的機會,但唯獨沒有青睞李廣!

  • 2 # 天問晨曦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大家一定十分熟悉,那便是李廣和衛青。而就李廣來說,不像衛青一樣是皇帝的親戚,是個關係戶。所以在功勞相同的情況下,卻依舊沒有得到漢武帝的重用。難道就是僅憑出身,就落得了這樣一個結局嗎?其實並不是!漢武帝為什麼不重用李廣?專家:史書記好不記壞,但劉徹記壞不記好!那麼李廣的“壞”到底體現在哪裡呢?以下3點,漢武帝劉徹是不能接受的!

    其一:李廣身為將領,卻是一個貪慕虛榮愛好錢財的人。對於這一點,史書是不會記載的。然而,這一切漢武帝卻是看在了眼裡。對於一個能貪汙的將軍,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沒有哪個統治者會喜歡。李廣最大的一個貪汙罪名,就是他接受了梁王的賄賂。本來有著不世之功,卻因為這一個罪名,直接在漢武帝的心裡被抹殺掉了。

    雖然梁王劉徹的叔叔,但是李廣的做法明顯是看重了利益這兩個字。難道說,有一天梁王造反,李廣會傾力相助?就算李廣不這樣想,但是收下賄賂的那一刻,漢武帝已經把他歸為這一類不靠譜的人了。所以李廣後期想要升官,簡直就是痴人說夢了。

    其二:第二點也很重要,那就是李廣身為將領,統兵打仗卻不管大局。最要命的一點是,私下裡就懶非議上司。要知道,當時的衛青可是他的上司。然而,在面對與衛青截然不同的賞賜時,卻直接私下裡討論。覺得衛青賞賜比他大,就是因為漢武帝偏袒,是皇親國戚而已,而自己,要比他強太多了。這話無疑是傳到了漢武帝的耳朵裡,別說你是不是比衛青強,就算是真的,漢武帝自然也不會重用你。否則,這不真的是打自己的臉嗎?

    很多人會有疑問,既然漢武帝聽到了這樣的話,為什麼不直接處分李廣呢?說過說,李廣的實力是毋需質疑的。對於這一點,漢武帝自然也清楚。所以在當時的用人之際,漢武帝也不可能做出“陣前斬大將”的舉動,這樣的損失只會是漢朝自己人而已,最終得益的還是匈奴那一邊。

    其三:李廣此人斤斤計較,有仇必報。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一個大將,應該也是有容乃大。然而李廣卻是睚眥必報,這樣的將軍,漢武帝也深知,只能小用,不能堪以大任。

    所以綜上三點,便能知道,為什麼漢武帝會不重用李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式作業農人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