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不錯。喀爾喀萬戶是蒙古中興之主達延汗巴圖蒙克分封的六萬戶之一,喀爾喀萬戶被達延汗一分為二,分別分封給了第五子阿勒楚博羅特和第十一子格哷森扎。其中阿勒楚博羅特一枝南下,駐牧於大興安嶺以南,形成了內喀爾喀蒙古,而格哷森扎這部分由最初封地哈拉哈河一帶向西挺進,形成了外喀爾喀蒙古,駐牧於漠北。而內喀爾喀蒙古五部做為政治實體在清廷和林丹汗的夾擊下灰飛煙滅,所以,後世一提到喀爾喀蒙古首先想到的是外蒙古那枝,實際上佔據漠北的只是喀爾喀萬戶的一部分,即格哷森扎所統領的部分喀爾喀萬戶。而其為何能長期佔據整個漠北,原因如下:
說實話,外喀爾喀蒙古之所以能向西發展,首先應該要感謝他的漠南蒙古同族們對烏梁海萬戶的征討以及右翼蒙古對衛拉特蒙古的軍事行動。
話說達延汗時期分封了六大萬戶,分別是左翼三萬戶:喀爾喀萬戶、烏梁海萬戶、察哈爾萬戶。右翼三萬戶:鄂爾多斯萬戶、土默特萬戶、永謝卜萬戶。其中鄂爾多斯萬戶、土默特萬戶、永謝卜萬戶、察哈爾萬戶以及喀爾喀萬戶的一部分駐牧於漠南。而格哷森扎所統領的喀爾喀部分以及烏梁海萬戶駐牧於漠北。所以,在這個時期,漠北由兩個萬戶佔據,更西邊還有衛拉特蒙古,可見當時的漠北並不是喀爾喀蒙古一家獨大。
然後,機遇馬上就來,烏梁海萬戶居然玩起了自爆,給了外喀爾喀蒙古第一個西擴的機會。上面我說到烏梁海萬戶是達延汗所建的左翼三萬戶之一,這個萬戶比較特殊,並沒有達延汗分封的子弟,其駐牧地是在不兒罕山(今蒙古國肯特山之地),負責守護歷代蒙古帝陵,所謂“烏梁罕亦系守主上金柩,受大命之國”。如下圖位置,綠圈為烏梁海萬戶大致遊牧位置,紅圈為喀爾喀蒙古大致遊牧位置。
這個部落在蒙古人看來開化程度極低,《蒙古黃史》的讚語雲:以蹇驢野獸為食,以短耳旱獺為餐,為盜賊之魁首,為井水之開掘者”,說實話,相對於別的萬戶那威武霸氣的讚詞多多少少有些歧視性,將六萬戶的讚詞貼出,讓大家細品。
如果這個萬戶忠於職守也就罷了,但是他不甘寂寞,經常性的上躥下跳,給自己招來了滅頂之災。在嘉靖時期,蒙古諸萬戶,尤其是漠南蒙古經常要南下同明軍作戰,而烏梁海萬戶非但沒幫上忙,還玩出了鬣狗掏肛的戰術動作,頻繁偷襲漠南蒙古諸萬戶的後方,搶奪人口、財物,所謂“別種曰黃毛者(烏梁海部),兇悍不能別生死,眾少於三部(鄂爾多斯、土默特、察哈爾)。虜或時深入,黃毛輒從後掠,徼取子女玉帛,虜苦之”。
烏梁海萬戶這個行為在漠南蒙古諸部看來無異於謀叛。察哈爾部大汗博迪(不地)、鄂爾多斯部濟農袞必裡克(吉囊)、土默特部阿勒坦汗(俺答)聯合對烏梁海萬戶發起軍事行動,連續六次征討,瓜分了烏梁海萬戶的部眾。這幾次征討烏梁海萬戶雖然是上面三部為主力,但是從《阿勒坦汗傳》中“六萬戶大眾起兵進攻時,兀良哈萬戶為其威勢所懾服”這句來看,喀爾喀萬戶肯定也是參與其中的。
征討的結果就是,烏梁海萬戶遭到了肢解,其部眾被各萬戶完全瓜分。而外喀爾喀蒙古是受益最大的一方,仗大部分是漠南蒙古諸部打的,自己幾乎沒怎麼用力就分到了烏梁海萬戶的部分人口、戰利品以及全部地盤,漠南蒙古諸部倒有點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味道。總而言之,外喀爾喀蒙古向西大大躍進了一步,據《黃史》記載格哷森扎的小兒子薩木就分得了烏梁海部分。
其後,右翼蒙古在俺答汗的統領下,土默特萬戶與鄂爾多斯萬戶又在1557年至1574年連續4次對東蒙古的夙敵,尚盤踞在蒙古高原西北的衛拉特蒙古開戰(事見《阿勒坦汗傳》和《全邊記略》等書),儘管戰爭結果互有勝負,但畢竟收復了大蒙古國的舊都哈喇和林,也將衛拉特蒙古壓制在阿爾泰山至烏布蘇湖更西的地方。衛拉特蒙古的進一步退卻,又給了外喀爾喀蒙古發起西進運動的機會,外喀爾喀部民很快佈滿了漠北地區,日益強大。
當然,在西進的過程中,外喀爾喀蒙古也與衛拉特蒙古爆發過戰爭,尤其是札薩克圖汗部麾下碩壘烏巴什臺吉(俄文史料稱其為阿勒坦汗)統領的和託輝特部是絕對主力,“和託輝特為喀爾喀極邊,西近厄魯特,北近俄羅斯,俗喜鬥,烏梁海復錯處其間,捕捉貂射獵,依木而居,納賦和託輝特,有事則籍之為兵”。在對準噶爾部的戰爭期間,其又多有勝績。據《準噶爾汗國史》記載,1623年左右,甚至大勝衛拉特蒙古綽羅斯部哈喇忽喇臺吉,殲滅其3000部眾,甚至還向俄羅斯沙皇去信,要求聯合攻打衛拉特蒙古。在他與準噶爾的戰爭中陣亡後,其子俄木布額爾德尼嗣位,繼續與衛拉特蒙古展開戰爭,直到1629年之後才息戰。
所以,喀爾喀蒙古之所以能佔據整個漠北,一方面是時機把握相當到位,摘桃子的功夫確實好。另外一方面也是透過自身努力,不斷擴張所致。
上面我提到達延汗分封六大萬戶,其中鄂爾多斯萬戶、土默特萬戶、永謝不萬戶、喀爾喀萬戶一部被分封於漠南。而漠南地區的水土條件比漠北更好,被分封於漠南的蒙古諸萬戶實在缺乏向漠北擴張的動力,當年鄂爾多斯部、土默特部、察哈爾部合力消滅烏梁海萬戶,最後只瓜分烏梁海萬戶的屬眾南歸,就是這個心態的明證。更何況漠南蒙古諸部離明朝也就一牆之隔,對於他們來說,組織兵馬對明朝進行搶掠,才能獲得豐厚的物資補充,提高生活質量,漠北有啥,繼續風吹草地現牛羊,我缺的是牛羊麼?
在隆慶和議之後,右翼蒙古諸部與明朝達成和解,可以與明朝互市來交換自己的生活必需品,據史料記載,這貿易量還是相當可觀的,所謂“市物,虜以馬、雜畜、皮毛,我以金銀彩繪諸貨。官市畢,聽民為市。其秋市成,凡得馬七千餘匹,官給直六萬緡,賞賜酒肉布帛費四千緡”。
而明廷雖然與左翼蒙古爭戰不休,但是在遼東廣寧鎮等地亦開市賞,以示羈縻,此為《遼夷略》所載。
所以,漠南生活條件好,且能與明互市獲得豐厚的利潤。除了明末清初想一統蒙古林丹汗,漠南蒙古諸部整體上實在對漠北提不起興趣。倒是漠北蒙古看到了與明互市的巨大利潤,紅眼病發作,札薩克圖汗素巴第想在崇禎十一年謀取歸化城獲得與明互市的機會,結果被皇太極率領的清軍給逼了回去,鬧了個灰頭土臉。“以其部謀掠歸化城,上統師徵,所部遁,素巴第遣使謝罪,並貢馬及獨峰駝、無尾羊”。
綜上所述,漠南蒙古的水土條件比漠北優越,且漠南蒙古諸部在與明朝戰爭、貿易獲得了較為豐厚的物資回報,自然對向漠北方向擴張缺乏動力,客觀上造成了喀爾喀蒙古在漠北一家獨大的事實。
引用文獻:《蒙古回部王公表傳》、《阿勒坦汗傳》、《蒙古源流》、《蒙古黃史》、《準噶爾汗國史》、《遼夷略》、《北虜始末志》、《王享記》
這個問題不錯。喀爾喀萬戶是蒙古中興之主達延汗巴圖蒙克分封的六萬戶之一,喀爾喀萬戶被達延汗一分為二,分別分封給了第五子阿勒楚博羅特和第十一子格哷森扎。其中阿勒楚博羅特一枝南下,駐牧於大興安嶺以南,形成了內喀爾喀蒙古,而格哷森扎這部分由最初封地哈拉哈河一帶向西挺進,形成了外喀爾喀蒙古,駐牧於漠北。而內喀爾喀蒙古五部做為政治實體在清廷和林丹汗的夾擊下灰飛煙滅,所以,後世一提到喀爾喀蒙古首先想到的是外蒙古那枝,實際上佔據漠北的只是喀爾喀萬戶的一部分,即格哷森扎所統領的部分喀爾喀萬戶。而其為何能長期佔據整個漠北,原因如下:
緊緊抓住戰略機遇加上自身努力拼殺,讓其大踏步的向西發展,並最後佔據整個漠北。說實話,外喀爾喀蒙古之所以能向西發展,首先應該要感謝他的漠南蒙古同族們對烏梁海萬戶的征討以及右翼蒙古對衛拉特蒙古的軍事行動。
話說達延汗時期分封了六大萬戶,分別是左翼三萬戶:喀爾喀萬戶、烏梁海萬戶、察哈爾萬戶。右翼三萬戶:鄂爾多斯萬戶、土默特萬戶、永謝卜萬戶。其中鄂爾多斯萬戶、土默特萬戶、永謝卜萬戶、察哈爾萬戶以及喀爾喀萬戶的一部分駐牧於漠南。而格哷森扎所統領的喀爾喀部分以及烏梁海萬戶駐牧於漠北。所以,在這個時期,漠北由兩個萬戶佔據,更西邊還有衛拉特蒙古,可見當時的漠北並不是喀爾喀蒙古一家獨大。
然後,機遇馬上就來,烏梁海萬戶居然玩起了自爆,給了外喀爾喀蒙古第一個西擴的機會。上面我說到烏梁海萬戶是達延汗所建的左翼三萬戶之一,這個萬戶比較特殊,並沒有達延汗分封的子弟,其駐牧地是在不兒罕山(今蒙古國肯特山之地),負責守護歷代蒙古帝陵,所謂“烏梁罕亦系守主上金柩,受大命之國”。如下圖位置,綠圈為烏梁海萬戶大致遊牧位置,紅圈為喀爾喀蒙古大致遊牧位置。
這個部落在蒙古人看來開化程度極低,《蒙古黃史》的讚語雲:以蹇驢野獸為食,以短耳旱獺為餐,為盜賊之魁首,為井水之開掘者”,說實話,相對於別的萬戶那威武霸氣的讚詞多多少少有些歧視性,將六萬戶的讚詞貼出,讓大家細品。
如果這個萬戶忠於職守也就罷了,但是他不甘寂寞,經常性的上躥下跳,給自己招來了滅頂之災。在嘉靖時期,蒙古諸萬戶,尤其是漠南蒙古經常要南下同明軍作戰,而烏梁海萬戶非但沒幫上忙,還玩出了鬣狗掏肛的戰術動作,頻繁偷襲漠南蒙古諸萬戶的後方,搶奪人口、財物,所謂“別種曰黃毛者(烏梁海部),兇悍不能別生死,眾少於三部(鄂爾多斯、土默特、察哈爾)。虜或時深入,黃毛輒從後掠,徼取子女玉帛,虜苦之”。
烏梁海萬戶這個行為在漠南蒙古諸部看來無異於謀叛。察哈爾部大汗博迪(不地)、鄂爾多斯部濟農袞必裡克(吉囊)、土默特部阿勒坦汗(俺答)聯合對烏梁海萬戶發起軍事行動,連續六次征討,瓜分了烏梁海萬戶的部眾。這幾次征討烏梁海萬戶雖然是上面三部為主力,但是從《阿勒坦汗傳》中“六萬戶大眾起兵進攻時,兀良哈萬戶為其威勢所懾服”這句來看,喀爾喀萬戶肯定也是參與其中的。
征討的結果就是,烏梁海萬戶遭到了肢解,其部眾被各萬戶完全瓜分。而外喀爾喀蒙古是受益最大的一方,仗大部分是漠南蒙古諸部打的,自己幾乎沒怎麼用力就分到了烏梁海萬戶的部分人口、戰利品以及全部地盤,漠南蒙古諸部倒有點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味道。總而言之,外喀爾喀蒙古向西大大躍進了一步,據《黃史》記載格哷森扎的小兒子薩木就分得了烏梁海部分。
其後,右翼蒙古在俺答汗的統領下,土默特萬戶與鄂爾多斯萬戶又在1557年至1574年連續4次對東蒙古的夙敵,尚盤踞在蒙古高原西北的衛拉特蒙古開戰(事見《阿勒坦汗傳》和《全邊記略》等書),儘管戰爭結果互有勝負,但畢竟收復了大蒙古國的舊都哈喇和林,也將衛拉特蒙古壓制在阿爾泰山至烏布蘇湖更西的地方。衛拉特蒙古的進一步退卻,又給了外喀爾喀蒙古發起西進運動的機會,外喀爾喀部民很快佈滿了漠北地區,日益強大。
當然,在西進的過程中,外喀爾喀蒙古也與衛拉特蒙古爆發過戰爭,尤其是札薩克圖汗部麾下碩壘烏巴什臺吉(俄文史料稱其為阿勒坦汗)統領的和託輝特部是絕對主力,“和託輝特為喀爾喀極邊,西近厄魯特,北近俄羅斯,俗喜鬥,烏梁海復錯處其間,捕捉貂射獵,依木而居,納賦和託輝特,有事則籍之為兵”。在對準噶爾部的戰爭期間,其又多有勝績。據《準噶爾汗國史》記載,1623年左右,甚至大勝衛拉特蒙古綽羅斯部哈喇忽喇臺吉,殲滅其3000部眾,甚至還向俄羅斯沙皇去信,要求聯合攻打衛拉特蒙古。在他與準噶爾的戰爭中陣亡後,其子俄木布額爾德尼嗣位,繼續與衛拉特蒙古展開戰爭,直到1629年之後才息戰。
所以,喀爾喀蒙古之所以能佔據整個漠北,一方面是時機把握相當到位,摘桃子的功夫確實好。另外一方面也是透過自身努力,不斷擴張所致。
漠南蒙古諸部對漠北缺乏擴張動力,使喀爾喀蒙古得以在漠北一家獨大。上面我提到達延汗分封六大萬戶,其中鄂爾多斯萬戶、土默特萬戶、永謝不萬戶、喀爾喀萬戶一部被分封於漠南。而漠南地區的水土條件比漠北更好,被分封於漠南的蒙古諸萬戶實在缺乏向漠北擴張的動力,當年鄂爾多斯部、土默特部、察哈爾部合力消滅烏梁海萬戶,最後只瓜分烏梁海萬戶的屬眾南歸,就是這個心態的明證。更何況漠南蒙古諸部離明朝也就一牆之隔,對於他們來說,組織兵馬對明朝進行搶掠,才能獲得豐厚的物資補充,提高生活質量,漠北有啥,繼續風吹草地現牛羊,我缺的是牛羊麼?
在隆慶和議之後,右翼蒙古諸部與明朝達成和解,可以與明朝互市來交換自己的生活必需品,據史料記載,這貿易量還是相當可觀的,所謂“市物,虜以馬、雜畜、皮毛,我以金銀彩繪諸貨。官市畢,聽民為市。其秋市成,凡得馬七千餘匹,官給直六萬緡,賞賜酒肉布帛費四千緡”。
而明廷雖然與左翼蒙古爭戰不休,但是在遼東廣寧鎮等地亦開市賞,以示羈縻,此為《遼夷略》所載。
所以,漠南生活條件好,且能與明互市獲得豐厚的利潤。除了明末清初想一統蒙古林丹汗,漠南蒙古諸部整體上實在對漠北提不起興趣。倒是漠北蒙古看到了與明互市的巨大利潤,紅眼病發作,札薩克圖汗素巴第想在崇禎十一年謀取歸化城獲得與明互市的機會,結果被皇太極率領的清軍給逼了回去,鬧了個灰頭土臉。“以其部謀掠歸化城,上統師徵,所部遁,素巴第遣使謝罪,並貢馬及獨峰駝、無尾羊”。
綜上所述,漠南蒙古的水土條件比漠北優越,且漠南蒙古諸部在與明朝戰爭、貿易獲得了較為豐厚的物資回報,自然對向漠北方向擴張缺乏動力,客觀上造成了喀爾喀蒙古在漠北一家獨大的事實。
引用文獻:《蒙古回部王公表傳》、《阿勒坦汗傳》、《蒙古源流》、《蒙古黃史》、《準噶爾汗國史》、《遼夷略》、《北虜始末志》、《王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