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妖

    在絕大多數普通讀者和觀眾的概念裡,所謂的古典文學作品,無外乎《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大名著”,以及《金瓶梅》《聊齋志異》等有限幾部作品。多年來,它們都以電影、電視劇的方式廣泛出現在公眾面前,除去《金瓶梅》因內容所限流傳較少外,其它幾部作品的每一次改編都能引發觀看熱潮。

    說到“近年來”,包括《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和《聊齋志異》在內均有過數次改編,但平心而論,幾乎每一次改編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爭議。畢竟,幾部古典文學名著影響範圍極大,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的理解,導演、編劇、演員的視角和觀點,很難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因此,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只能把範圍限定在“你”——即筆者——的看法之內。

    總體看來,張涵予版《水滸傳》評價一般,《聊齋》的幾次影視劇改編因偏重“流量明星”而失去原著風采,其餘高希希版《三國》、李少紅版《紅樓夢》,以及《西遊記》的幾次電影化嘗試都算成功。但若論對原著的解讀和昇華,非《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莫屬。

    在特效上,《三打白骨精》堪稱至今為止華語片最頂尖的呈現,亮點貫穿全片,從片頭收服白龍馬不對對龍鬚、龍鱗的細節刻畫,到中間部分白骨精現身時煙霧的表現,以及片尾決戰骷髏怪的場面,都達到了比肩好萊塢超級大片的水準。

    3D製作方面,《三打》也提供了極為出眾的觀影體驗,過往因坐姿問題導致的重影現象都得到了完美解決。

    而在內容上,這一版本相較以往對“三打白骨精”這段故事的改編,還丟擲了更多對“為什麼”的解讀——唐僧為什麼執著於取得真經、孫悟空為什麼甘願戴上緊箍咒陪伴師父踏上取經之路、白骨精又為什麼成為故事中的模樣……這些原著中給讀者留下的疑問,該片卻給出了答案,而且還都是脫胎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靠譜解讀。雖說或許無法與每個觀眾走入同一個頻道,但至少給未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改編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 2 # 影視觀察家

    題目中說的“近年”時間範圍有些籠統,我們就把時間算在近十年內吧,這樣的話,只有陳建斌飾演曹操那個版本的《三國》、幾個版本的《西遊記》和李少紅版的《紅樓夢》可以算在範圍之內。誠然,這些作品比起86版84版唐國強版的經典電視連續劇來,無論從藝術成就上還是觀眾的口碑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不過只在這個範圍裡互相比較,小編還是更喜歡新版《紅樓夢》,畢竟導演在創新上融入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從演員上來說,無論哪個版本的新《西遊記》和新《三國》,導演都啟用了成熟的著名演員,而李少紅版的《紅樓夢》在拍攝之前啟動來大型全球選秀《紅樓夢中人》這誠然是因為原著中初出場的寶黛釵和小姐妹們都是十三四歲的年紀,也從另一個側面顯示出李少紅導演的自信,自信可以調教出一大觀園的新星。而事實證明,如今的李沁、姚笛、楊洋、于小彤、蔣夢婕等都已經成為小鮮肉和小花屆的中堅力量,而帶他們出道的這部新版紅樓夢功不可沒,當年沒有什麼表演經驗的他們,是在這所學校裡邊演邊學,成長起來的。單從這一點來說,新版紅樓夢的造星行動是非常成功的。

    當然一百個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越是為人熟知的作品越是眾口難調,相信名著改編的最大困難就在於此,在胡玫導演的電影版紅樓夢開拍之前,也希望導演能夠頂住壓力,拍自己嚴重的大觀園,留下讓自己滿意的作品。(D)

  • 3 # 兮兮說事兒

    可能我比較保守,但是我覺得,拍攝名著電視劇,最重要的就是要忠實於原著。記得我曾經採訪過白先勇,我問他,青春版《牡丹亭》為什麼如此忠實於原著?連很多晦澀難懂的語句都用了原文,白先勇告訴我,就是因為它太美了。你覺得,我們現代人能寫出這麼美的文字麼?如果寫不出,為什麼不用原著呢?

    四大名著或者說古典名著,之所以能夠在那麼幾百年來被人們關注,奉為經典,最重要的就是因為它經過了幾百年人們的檢驗。

    諸葛亮

    《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最大程度上還原了歷史,雖然裡面有很多情節有所省略,也有所取捨,比如裡面涉及到的神話(諸葛亮七擒孟獲時候遇到土地神)都刪除了,這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不能談鬼神的大北京有關。除此之外,這裡面的說話方式,還有場景都非常符合三國時期的歷史。

    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的狂笑,因為三國魏晉時期的名士都喜歡長嘯,所以底氣十足,還有服裝也是,寬袍大袖,狂放不羈的神態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與此相比,《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就差強人意。《紅樓夢》或許是因為集數太短,只關注了寶黛愛情,重要人物,如薛寶釵、賈迎春等等形象都不明顯,所以給人們理解《紅樓夢》造成了困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外眼角有點紅腫,是上火嗎?